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回过去:我的文艺时代 » 第15章 郑小龙上门

第15章 郑小龙上门

    无独有偶,王澍这边刚接收江文江武两兄弟没几天,便又有人客人上门了。

    这次没敲门,是早上起来做饭的史父开门的时候发现的,两人就坐在门口的石阶上干等着。

    还都是熟人,王硕见到对方的时候,直接冲上去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梁左,小龙哥,你怎么来了?”

    梁左,和他们都是去年考入北大的新生,和史佚生他们都在中文系,一个班的同学。

    另一个是和王硕同住总后大院的郑小龙,小时候一起玩过,但长大后接触变少了很多。

    主要郑小龙比他们要大上许多,53年出生,比史佚生小两岁,但比王硕大5岁,比王澍大9岁,差着快一轮了都。

    而且高中毕了业就去当了兵,75年退伍回来,就被分配到燕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农村部当记者。

    生活的圈子完全不一样,自然碰不到一起。

    这次特意上门,自然是有事相求,事情也不麻烦,主要是为了高考。

    去年郑小龙因为一些事情没赶上,想参加今年的,和台里的几个朋友准备了挺长时间。

    郑小龙能和梁左碰到一起,也是因为这个。

    去年恢复高考,梁左不是一个人复习的,还有774厂的两个青年工人,其中一个是梁左朋友,另一个是被这个朋友拉着一起过去的。

    梁左的母亲谌容当时病休在家,经常给他们出作文题并判卷,顺带着还给他们辅导其他文科科目。

    最后三个人都考得不错,梁左考入了燕大,其他两人一个去了南开大学,另一个虽然具体情况不清楚,但听说也考得不错。

    郑小龙台里那几个朋友中有个和去了南开大学的人认识,知道对方是由梁左母亲辅导的,特意托关系,让几人都在那补课,学得也还可以。

    只是偏偏这郑小龙,数学功底实在是太差,只能另求他法。

    这不,听说以前的小兄弟成功考上了燕大,特地打听到了住址,大早上就在门口等着了,可谓是诚意十足。

    但很长时间没联系了,怕贸贸然上门被拒绝,就拉着梁左一起过来,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嘛。

    “嘿,我能考上那都是多亏了王澍。”王硕话里带着几分得意,却没直接替王澍答应下来,“所以这事儿,你得自个儿问他。”

    “没错。”梁左接过话茬,语气里满是敬佩,“他是我们这一届燕京市的高考状元,在学校专业课成绩据说也一直名列前茅。”

    这话一出,郑小龙的目光立刻转向了王澍。

    王澍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显得有点儿局促,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郑小龙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就像开了花儿似的,梁左见事情办成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随后便起身告辞离开。

    王澍本想留他吃个早饭,但知道两人都已经吃过,也就没再强求。

    留下来的郑小龙,也没闲着,趁着王澍他们用早饭的功夫,帮着打扫起了院子。

    他的勤快,让这个清晨的院子更添了几分整洁。

    早饭过后,王硕和史佚生带着江文江武两兄弟照旧去了人艺,看看排练的进展如何。

    而王澍则留在家中,开始辅导郑小龙的功课。

    说是辅导,王澍其实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用起了后世的常规办法——题海战术。

    反正自己写的那些习题都记得,可能和现在的考试大纲有些出入,但问题不大。

    毕竟后世基础教育发展已经挺成熟了,基本上都已经系统化,教起来人来还是相对比较轻松的。

    王澍先是出了一套常规试题给郑小龙摸摸底,结果不出所料,100分的试卷,郑小龙只拿到了20多分。

    这成绩确实有点儿难看,王澍只好从头开始给他梳理知识点,顺便也叫来了史岚一起听。

    反正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

    史岚开学后也要上高中了,虽然有些内容对她来说稍显超前,但基础部分还是能听得懂的,就当是为高考提前做准备。

    史岚听说能跟着王澍学习,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甚至还觉得挺有意思的,一点儿也不觉得苦。

    她坐在书桌前,眼睛亮晶晶的,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王澍坐在书桌前,目光透过窗外的晨雾,定格在郑小龙那张略带忧虑的面庞上。

    郑小龙的眼中,不仅有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的紧张,还有为了这一刻所做出的无数牺牲和努力。

    在这场知识的竞赛中,每一分都显得弥足珍贵,而他只能从满分的百分之百中挤出区区百分之二十,这份失落和无奈,任谁都难以言说。

    王澍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房间的宁静,开始了今天的辅导。

    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如同晨曦中的微风,温柔而有力:“小龙哥,我们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吧。数学,就像是攀登山峰,每一步都要稳固,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由于条件所限,没有黑板可用,王澍便拿出一本崭新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笔尖在纸上跳跃,勾勒出一个个数字和符号。

    郑小龙凝视着这些符号,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久违的专注和渴望。

    王澍从最基础的代数运算讲起,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他都讲解得如此细致,仿佛在每个符号背后都藏着一个个微妙的故事,他不只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引领郑小龙去探索数学背后深邃的逻辑与美。

    时间悄然流逝,晨光透过窗户,斜照在书桌上,金色的光芒与墨色的文字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面。

    王澍时而提出问题,时而布置练习,让郑小龙尝试解答,然后再耐心地纠正他的错误,并引导他找到正确的思路。

    尽管郑小龙的基础不够扎实,但他的态度却无比认真,每一个错误都被他当作宝贵的教训,反复揣摩,直至熟练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王澍也逐渐发现了郑小龙的问题所在——他对数学的基础概念理解得不够深刻,很多公式和定理不过是死记硬背,缺乏真正的理解。

    于是,王澍开始着重讲解每一个概念,他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构建郑小龙对数学的直观理解:“你看,这个函数,就像是菜市场里的价格,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波动,这就是函数的本质。”

    他用最简单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郑小龙熟悉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小龙的进步也逐渐显现出来,他开始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基础题目,虽然速度还不算快,但正确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王澍看着他的进步,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

    “小龙哥,你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题目了,接下来,我们要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

    王澍鼓励着郑小龙,同时也为他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学习计划。

    为了能够跟上这个计划,郑小龙搬到了王澍的家中,开始了几乎无休止的学习生活。

    除了必要的休息,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书桌前度过,笔尖在纸上飞舞,一页页的练习题见证了他的汗水和决心。

    王澍不仅仅教授他数学,还帮助他梳理了其他科目的知识。

    因为高考,不只是对数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对一个学生全面素质的考察。

    王澍这边的教学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在燕京人艺的剧场内,那边的排练也同样没有放松。

    《狮子王》的排练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王硕和史佚生利用暑假这段宝贵的时间,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排练之中,为了回报他们的辛勤付出,演员们也是不分昼夜,AB两组轮番上阵,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到无懈可击。

    虽然排练的效果已经颇为出色,但大家仍旧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将演出做到尽善尽美。

    这正是这个时代演员们的敬业精神。

    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紧张而充满激情的排练氛围中时,刁光覃先生和曹禺老先生悄然莅临,他们的到场并未引起任何波动,两人在台下静静地观察着,目睹着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热情奉献。

    由于是背对着观众席,坐在底下的林兆华总导演、欧阳山尊副导演,还有王硕和史佚生等人并未注意到走进来的刁光覃先生和曹禺先生。

    台上的演员们虽然有人瞥见了,却依旧如同未曾看见般,继续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表演之中。

    直到间幕休息时,刁光覃先生和曹禺先生才缓步走上前去,这时林兆华他们才发现两位前辈的到来,随后向台上的演员们挥了挥手:“都休息一会儿吧。”

    史佚生和王硕赶紧上前问好:“家宝先生、刁院长,您们怎么来了?”

    曹禺先生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温和地回答:“听光覃说你们这出戏正在排练,我们就顺道过来看看。”

    曹禺先生虽然名义上是人艺的院长,但他并不过多插手日常事务,更像是名誉院长,因此平日里到访的次数并不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中潜心创作,据说,他目前正在创作一部历史剧——《王昭君》。

    “戏排得怎么样了?”曹禺先生关切地询问。

    林兆华回答道:“很顺利,王硕和史佚生的这个本子非常好,大家演起来特别顺。”

    “这个本子确实不错,你们都是院里的前辈,可不能让这外来的小子小瞧了啊。”曹禺先生半开玩笑地说。

    “先生您多虑了,本子质量这么高,现在组里不仅有欧阳先生在,两位编剧也天天来坐镇,到时候公演的效果肯定差不了。”林兆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团队的信心。

    林兆华并不是在恭维,这些天来排练进度非常顺利,照这个进度下去,《狮子王》这出戏在下个月月底就很有望跟观众们见面。

    “林导太客气了,我们还是得多学习才行。”史佚生和王硕都很识趣地回应着。

    “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

    曹禺先生说完,又前去和演员们打了招呼,台上的演员们还好,虽然近些年没怎么见面,但往前数都是常碰面的,有些人还亲切地招呼着“曹头儿”。

    可混在其中的江文江武两兄弟就不同了,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曹禺先生,面上充满了激动之色,仿佛在朝圣一般。

    “你们演你们的,我看看就好。”

    曹禺先生和大家打过招呼后,让大家继续排练。他和刁光覃先生坐在史佚生他们身边,静静地观看着大家的表演。

    台上的演员们初时还稍感压力,但随着排练的深入,他们很快重新进入了状态,继续在舞台上挥洒汗水,展现着自己的才华。

    台下,曹禺先生和刁光覃先生悠闲地坐在观众席中,与王硕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阳光透过剧场的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为这个轻松的午后增添了几分惬意。

    “听说《狮子王》这故事最初是王澍写给你学英语用的?”曹禺先生微笑着,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王澍这两天没在,王硕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四处蹦跶,没几天就把自个儿的事儿全抖了出来。

    他不仅夸耀自己和王澍的铁哥们关系,还得意洋洋地说《狮子王》最初的手稿就在他那儿,而且是中英文对照版。

    这让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恨不得每人都在他头上摸两把,以示亲昵。

    史佚生总是在一旁含笑不语,并不阻止王硕的夸夸其谈。

    毕竟,这些都是实情,排练厅里的人都是自家人,王硕的话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

    王硕虽然性子活泼了些,但他心里有数,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只是他爱炫耀的性子,一旦王澍不在,就像现在这样,更是无拘无束。

    王硕得意洋洋地说:“这事儿连您都知道啦?”

    “是啊,现在这事儿,在院里都传开了。”刁光覃先生也是乐呵呵地回应。

    “没错,我当时去当兵,小树枝儿就拿《狮子王》的稿子给我当送别礼物。之前他鬼鬼祟祟的,藏着掖着,我还纳闷儿呢,原来是给我准备这个呢。”王硕越说越兴奋,仿佛那一幕就发生在昨天。

    “那照这么说,王澍的英文水平应该很好咯?”曹禺先生若有所思的问道。

    “那当然,我觉得比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还强呢。手稿就在我那儿,英文部分可流利了,光看英文,就跟读外国小说似的。”王硕夸耀道。

    “那能不能请王澍帮我们翻译院里的一些作品呢?”刁光覃先生提出了一个请求。

    “啊?”王硕听到这话,顿时愣住了。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给王澍招惹了个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