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华娱:为了快乐 » 第二十三章 话剧

第二十三章 话剧

    “小向,你这学生比你坦白!”李又斌对着向能笑道。

    他立刻就明白了,这对师生今天是来堵他的,就为了中国地的试镜,至于吗?

    这片子,也就是人情抹不开,不然和闯关东角色类似,又远不如闯关东,他是真不想演。

    “李老师,这,嘿嘿......”此时的向能尴尬得想挖个坑,跳进去。

    赵原这小子可真是任性啊,整个一犟犊子!

    赵原怎么能让老向一个人吸引火力呢,“向老师以前也坦白,后来就撞了南墙。现在又摊上我这么个学生,李老师就不要取笑他了。”

    “呵,还挺维护你!”

    “这孩子性格有些犟,李老师别和他一般见识。”

    李又斌笑着摆手表示不在意,然后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散发出威严的气场,目光凝视:“作为演员,我懂演员的艰难,所以更加尊重每一个演员的演技实力。试镜之外的功夫,花在我身上,没有用。”

    赵原毫无畏惧,反而言词坦荡:

    “我自认为自己的表演没白学,但要说甩开同辈一大截,那是吹牛,没有绝对的优势,剧组试镜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能发生,但如果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我也一点不怵他们。

    今天能在您眼里留个印象,无论好坏,也总好过陌生无感来得要强,何况努力为自己争取机会,我觉得不丢人。”

    李又斌惊诧地看着赵原,郑重说道:“我会好好关注你的试镜表现,冲你身上的这股敢劲儿。”

    “您请拭目以待!”赵原言之凿凿。

    看来他的目的达成了,李又斌对他的观感不算差。

    本来向能和他商量的是,在李又斌面前混个脸熟,能增加一点试镜成功的几率。

    试镜这玩意,很多时候不看演技,而是看感觉和其他东西,高一点低一点,很多导演觉得以自己的导演实力都可以,给谁演不是演?

    他这个年纪的演员,演技合格的,除了气质上的不同,能呈现的表演效果也差不了太多,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关键人物,那么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了。

    “好好看话剧吧!”李又斌轻轻一笑,然后不再说话。

    将要演出的话剧名叫《四世同堂》,源自老舍的同名小说,前几年拍成了电视剧。

    电视剧的主演黄小厨从中牵线,找来了著名话剧导演田沁女士,给做成了话剧。

    目前,话剧还未进行公演,这次在北电的演出属于内部试演,来的也是一些行业内的演艺人士。

    “李又斌怎么也来了?”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部话剧最开始找过李又斌,被他推了。”

    “哪个角色?”

    “说书人。”

    “那确实差了些分量。”

    “孙洪磊从潜伏大爆之后,可是红得发紫了,不也只演了说书人。”

    “红透了,时间也没了,说书人演个几分钟就成了,适合他。”

    “李又斌和他可不一样,对话剧态度很认真,人要的是辛百青的角色。”

    “这个气质,和他不太符啊。”

    “所以,不就没来了嘛!”

    “那他过来看戏,是看辛百青的?”

    “看自己输哪里的!”

    《四世同堂》的话剧有三个小时,中间还有中场休息时间,一点儿不存在全程无尿点这个说法。

    这不,赵原上完厕所出来,就听见有人在八卦。

    李又斌是个不服输的人啊!

    赵原并没有继续听墙角,再次回到演出厅。

    随着演员上台谢幕,这场话剧结束了。

    周围很多业内前辈,但没有一丝一毫的议论声,这种寂静让赵原觉得很奇怪,这就是老前辈的观剧素质吗?

    赵原将心中的疑惑,告诉了向能。

    “后面,导演会和这些行业前辈开一个研讨会,有什么问题,大家会在会上说,不会公开讨论。”向能小声地讲解着。

    李又斌起身正要离开,见到后排的赵原和向能也在起身,似乎还在讨论什么,于是随口问了一句:

    “你们觉得这部话剧怎么样?”

    “剧本改编得很扎实,演员的表演也很精彩。”向能尽量捡好话说。

    赵原则是以一个观众的视角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挺好看的,就是有些小资。”

    这话剧,就不是给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看的,话又说回来,真正的底层哪有时间看话剧。

    当然,不是说这话剧不好,有着原著打底,这故事怎么可能不好呢?

    只是,在鬼子侵华的大背景下,这些人的生活有改变吗?

    有,但是没有那种随着故事变化而发生的精神面貌的变化,也缺乏最重要的紧迫感,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故事里的人依旧过得很好,即使有不好的变故,他们的心态依然健康极了,看得挺不和谐的。

    而且某些场景下人物忒多话了,时不时来个自我剖析,有种置身时局之外的割裂感。

    正因为这样的观感,赵原才会说这部话剧小资。

    “你这小子,可不就是小资吗?”李又斌开心地笑了起来,很是开怀。

    这个词完美形容了他的观看感受。

    幸亏没演,这话剧的格调就不适合他老李!

    他身上硬气的东西太多了,无法把自己打碎了,深入到这种小资格调之中。

    要不是因为天生的不服输,他也不会坚持要辛百青那个角色,虽然辛百青确实演得比他老李好,但他一点没生气,他老李能演好的角色,辛百青也比不上。

    他本身的表演已经风格化,离话剧越来越远了。

    话剧天生的艺术形式,导致了演员在舞台上必须足够放,表情声音动作,都是如此,否则靠后的观众根本无法感受到演员的情绪。

    但真实细腻的表演,不是话剧舞台呈现的这个模样。

    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也没有这么西化的肢体和表情,华夏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太多激烈的情绪,很多时候都是十分内敛平淡的。

    不过,话剧舞台非常锻炼演员,却是真的。

    因为表演的连贯性,演员对话剧角色的感悟要比电视电影深刻得多,而且随着每一次表演的完成,这种进入到角色本身世界的感觉会越来越深,演员会越来越理解角色,成为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能从中锻炼出极为纯熟的演技技巧。

    很多顶级的演员,都是从话剧舞台出来的,那种举重若轻的表演节奏,即使在话剧舞台上仍然细腻入微,有着四两拨千斤的灵性效果,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人物的情绪。

    只是,这种顶级的表演只能靠个人天分和一朝开悟,根本教不来。

    他老李,就没从中开悟成功。他已经在话剧中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既然没了路,那就必然只能换另一条路了。

    “赵原,你小子有时间也可以排排话剧,对你有用。”李又斌有感而发,难得指点后辈。

    “我才进影视圈,先把这条路走好吧。再说了,我想演,也得有人要啊?”

    演话剧,除了演技,最主要还是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