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皇子死了,我替身上位很正常吧? » 第12章:我灵州愿尊桓阳城的皇上为真正的君主,共谋剿灭篡位者的重大事宜

第12章:我灵州愿尊桓阳城的皇上为真正的君主,共谋剿灭篡位者的重大事宜

    谢玖观轻啜一口茶,仿佛在抑制心中的愤怒:“然而,在我看来,对桓阳城的剿灭行动,应当尽早不宜拖延。”

    “母后此举何意?”

    尽管谢玖观仍努力维持着皇太后的沉稳,却难掩手中的颤抖

    “呵,你未听其在檄文中所言?言哀家乱宫私情,导致先帝驾崩!此般羞辱,哀家岂能忍受!”

    “此乱臣贼子,当速速铲除,不留余孽!劝进者亦然,诛其九族,以立戒心!”

    话至此,谢玖观已声嘶力竭,宛如窝中之母鸡怒鸣。

    苏司尝试劝解:“母后,如若真行此道,儿臣心有所虑……”

    “你所虑何事?难道哀家受辱尚不足够?”

    见劝解无望,苏司无奈:“儿臣愿遵母后之命。”

    自感皇帝之位,未若北方替身之日子逍遥。

    苏司所承皇位,乃是太后设计害死先帝所得,纵其初心仅为掩饰私情。

    如今太后掌权,朝堂之上尽是其门下之臣,苏司身为皇帝,实则名存实亡。

    谁不晓得谢玖观的荒唐行径?

    但朝中大臣,除了依附于她,又能有何他路?

    在整个都城,她权倾朝野,连都城卫军的军权也紧握在她手里。

    她不仅势力庞大,更是心狠手辣。

    触怒了她,轻则个人丧生,重则家破人亡。

    先帝驾崩不过十日,她已将数批与三皇子稍有往来之人送上黄泉。

    于是,朝中无不人人自危,无人敢逆谢玖观之意。

    然而,无论怎样,谢玖观尽管残忍,却不至于加害于亲生骨肉。

    母子心心相印,苏司作为她的独子,她对他确有真情。

    因此,面对太后的种种乱政,苏司只得选择视而不见。

    “本宫觉得,新提拔的兵部侍郎刘及,在兵法上有一定造诣,经常提出有效的军事策略,不妨让他率领五万精兵,剿灭桓阳城的反叛势力,皇上觉得怎样?”

    苏司紧咬牙根,闭上双眼,以避免自己的愤慨引起太后的不悦。

    他默默忍受着自己母亲对自己的践踏,心中苦楚难以言表。

    刘及如同江正之,同为太后眷顾的宠臣。

    但与江正之那份锐利智谋相比,刘及完全是个一事无成的废材,除了床第之间的技艺外,别无所长。

    仅凭讨好谢玖观,刘及的仕途如同脱缰野马,一路狂奔,直至两日前晋升为兵部侍郎。

    刘及不仅不感羞耻,反而引以为傲,在群臣前昂首阔步,自诩有做兵部尚书的才华。

    然而,众人背地里却戏称他为“鸟部尚书”。

    苏司马上意识到,太后这次决定不采纳江正之和他的意见,偏要进攻桓阳城。

    肯定是因为刘及在昨晚的床笫之间表现出色,又在她耳边吹风。

    而今,动用五万大军为刘及这名所谓的“鸟部尚书”刷存在感,苏司几乎要忍不住爆粗口了。

    但面对强大的太后,他现在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忍受。

    “儿臣觉得,母后的提议甚为合理。”

    “好的,就按这个计划执行,三天后,出征!”

    仅仅三天的准备时间?

    如何能胜过桓阳城的强军及那位战功赫赫的姜悬将军?

    苏司感到心中一阵剧痛。

    “好。”

    “母后,刘及虽有其才,却未曾历经战阵,副帅之位,能否考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

    “陛下的想法与江正之不谋而合,江正之建议让赵锦担任副帅,而赵锦推荐张坛、常忍、耿桓和刘培之作为将领。”

    “本宫认为这些人都是朝中的得力干将,应该可大有作为,陛下对本宫所做安排有何看法?”

    赵锦吗?

    苏司稍感安心。

    在用人一事上,江正之确实可信。

    若除开边境的将领,赵锦指挥部队的本领在朝内可以排入前三。

    而张、常、耿、刘四位将军与赵锦交好,彼此间配合得已十分默契。

    凭借这五位将领的加盟,应足以遏制刘及的胡作非为。

    “朕觉得,母后的安排颇为周到。”

    “既然陛下已同意,那就在明天的朝会上正式敲定此事。”

    “是。”

    ......

    灵州。

    叶寻,灵州州令,同时是三皇子苏照的舅舅,也接到了苏照即将登基的讯息。

    经过多年的经营,利用与三皇子的亲密关系,叶寻将灵州打造成了一个政商军三权皆归其掌控的坚固版图。

    叶寻在州府中召集了灵州在政治、商业、军事领域的领袖们,共商当前形势下的应对之策。

    叶寻轻抚着自己的长髯,脸上不露任何感情地说道:“各位,关于桓阳城发来的公文,你们有何意见,尽管直言。”

    坐在下方的几位互望一眼,露出了无奈的微笑。

    “叶州令,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有人开口说:“先帝一去世,谢玖观便开始滥施暴政,我们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亡名单上,除了支持桓阳城,还能有何其他道路?”

    “诸位所言极是。”

    叶寻回应道:“然而桓阳城的苏照不过是姜悬那老将军撑腰的傀儡,与我并非一心,让我全力以赴支持他,心中难免有所不甘。”

    “叶州令,此刻您千万不能迷失方向。”

    一位穿着华丽的商贾随即发言:“若您作为他的舅舅不给予全力的支持,等于是向世人宣布您不承认他的皇族身份,如此一来,他的正统地位将受到质疑。”

    “一旦他失去威信而孤立无援,极有可能轻易被谢玖观剿灭。”

    “一旦可代替三皇子之人陨落,所有反对新帝的行为将全无合法依据,我们将名正言顺地成为叛徒,失去了正当性。”

    “届时谢玖观若全力以赴对付我们,仅凭一州之力,我们恐怕难以抵抗。”

    “叶州令,世上明眼人皆知桓阳城中所谓的陛下不过是替身。”

    又有一位身着军装的人站起来劝解:“然而,这又如何呢?普通百姓与士兵并不知晓内情。要得到民心与军心的支持,合法性至关重要,在此情此景下,除了这位替身,我们还能依靠谁来对抗现任皇帝呢?”

    “正是如此,叶州令。”

    最终,一位穿着官服的人亦站起身来,加入劝说:“诸多将领曾触怒过谢玖观,整个大秦皆步履维艰,现于三皇子的登基消息一出,众目睽睽皆落在您身上,若您不坚定支持这位替身,如何期待他们为我们呐喊助威?”

    “看似是在助长那位替身,实际上却是考虑到我们自身的安全与未来。”

    虽然叶寻本人不甚精于策略,但他极具眼光,身边围绕的尽是有见识、有能力的亲信。

    叶寻以宽厚待人、乐于接纳建议著称,因此这些才俊也愿意归于叶寻门下,尽忠职守。

    叶寻看到军界、政界、商界这三方向来不和的力量,竟然一致同意支持所谓的替身,于是无奈地认可了这一现实。

    “罢了,各位所言极是,确是我先前未曾深思。”

    “那就向各方传达,我灵州愿尊桓阳城的皇上为真正的君主,共谋剿灭篡位者的重大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