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皇子死了,我替身上位很正常吧? » 第17章:看来大秦帝国内部的问题已经根深蒂固了。

第17章:看来大秦帝国内部的问题已经根深蒂固了。

    张、常、耿、刘四人选择苏照作为归宿,而不是实权在握的桓阳城城主姜悬,是因为他们看重苏照的特殊身份和展现的潜力。

    身为姜悬的属下,最多只能做桓阳城的一城之宰。

    然而随苏照,却有可能争取到建国功臣的封号!

    既已决定背叛,失败无非一死,何需向姜悬低头,甘为小臣?

    明白了张、常、耿、刘四人的心思后,姜悬感到极为震惊。

    苏照究竟在何时开始筹谋一切?

    姜悬心头突生对苏照的深深忌惮,甚至超过了他初见先帝时的恐惧。

    苏照借此大捷扩张自己势力的企图已经明显,姜悬发现自己无从反对,无立场争辩,也无能力阻挠。

    对抗毒后,仅仅依靠桓阳城内的兵力是不够的,必须拓展新的势力。

    拓展势力首先需要稳定人心。

    姜悬的声望一旦离开都城,影响力大减,外界鲜有人给予足够的尊重。

    苏照终将展翅高飞。

    姜悬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却未曾料到它会来得如此之快。

    才几日时间,这个曾是街头乞丐的人就已经能够自立门户了?

    至此,姜悬也只能接受现实。

    明白赵锦等人将成为苏照麾下,姜悬无奈地说:“陛下,桓阳城实在没有多余的地方来安置这些战俘。”

    经营势力有其规矩,桓阳城乃姜家之地,难容他人在此安枕而眠。

    苏照自然也已经对此有所考虑。

    一旦获悉鸟部尚书亲自领军迅速集结,仅用三日即向国都进发,苏照便深信此战胜利在望,胜算至少八成。

    剩下的两成,则是考虑到刘及可能将指挥权让予赵锦,最终导致战局以和局告终。

    如此稳操胜券的局面难得一见,自然要周密规划,大胆下注!

    于是,苏照萌生了利用俘虏强化己方势力的念头。

    接着,他派申丰亨去搜集都城军队的相关信息。

    尽管申丰亨已站在都城的对立面,但他依旧能够调动一部分在都城的内线。

    关于赵锦成为副将的消息并不隐秘。

    得知此事后,钱宇、申丰亨及唐佑卿都对赵锦的战略眼光表示高度赞赏,缺乏统帅的苏照便开始策划吸纳其为己用。

    然而赵锦毕竟是江正之的臣子,有着坚实的靠山,不会轻易转投苏照。

    于是苏照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通过联系赵锦麾下的将领进行斡旋。

    经过一番周折,苏照终于将赵锦带到了自己面前。

    苏照心中难掩自豪之情。

    最终摆脱了无兵无将的窘境,手中终于有了实力。

    但将如何安置这些战俘,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同时指派申丰亨联络军中的将领,他也和唐佑卿商讨了关于这支力量的安置问题,最终却未能得出满意的解决方案。

    然而苏照不会因为缺少刀鞘,就轻易放弃手中的利器!

    先确保有了兵力再说。

    既有了军队,争夺地盘只是时间问题,总能找到的。

    “将领和兄弟们的安置,确实困扰着朕。”

    苏照说:“朕目前唯一的想法,是在桓阳城附近设立一个暂时的营地。”

    条件虽然简陋,但暂时将就着,待后续再做打算。

    “陛下,桓阳城西南五十里处有个瑞城,那里的防守相当薄弱。”

    就在这时,赵锦脑海中灵光一闪,踏前一步提议:“末将愿意率领部下,攻占瑞城,将其作为咱们的根据地。”

    “什么!你计划攻占瑞城?”

    不只是楚唐,旁边的诸位将军亦是一怔。

    苏照蹙眉:“瑞城?此城置于桓阳城之侧,怎朕从未耳闻?”

    “这……”

    诸将一时间无言以对。

    “瑞城,乃是大秦诸官与武林高手秘密创建,用于暗中交易之所。”

    赵锦颇为尴尬地说:“不少官僚及宗师级人物将贵重宝物藏于此地,一旦掌控瑞城,既解我们的栖身之忧,亦能立刻缓解军饷之需。”

    “官僚与武林人士悄然建立的城池……难怪防御薄弱,却依旧无人敢贸然掠夺。”

    苏照更加紧锁眉头,脑海中却迅速理清了这一切的来龙去脉。

    没有人透露瑞城之事,乃因他作为皇帝与官员间未曾形成利益共同体。

    利益各异,立场自然迥异。

    无一官员愿为讨自己欢心,而去触怒全天下的官僚及江湖高手。

    位置决定思想,此乃不可更易之真理。

    然而,赵锦却选择了这条路。

    舍弃了所有同僚的利益,只为了赢得这位无兵无权的皇帝的信任。

    然而,苏照并未因为突如其来的好运而失去理智,他清楚地意识到了其中的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连姜悬这样已经被视为首要反对者的人,都未曾动用瑞城来缓解粮草短缺的困境。

    尽管双方各有所主,但都守住了最后的底线。

    若是得罪了毒后,他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四处流浪。

    一旦同时得罪了所有的官员和江湖高手,若是战败,他将在整个大秦找不到一片容身之地。

    如果今天自己没有背叛瑞城,或许明日在自己遭遇困境时,他人能伸出援手,给我留下一线生机。

    这就是所谓的“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但是,这些臣子的留一线之举,实际上是损害了苏照作为皇帝的利益!

    在何种状况下,官员和武林高手会携手对皇帝进行欺瞒?

    竟将避免冲突和不触怒武林前辈作为首要之务,自身的利益次之,而对皇上的忠诚则是排在最末?

    看来大秦帝国内部的问题已经根深蒂固了。

    苏照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前世某个王朝的影子,眼下的局势,与那时颇有几分相似。

    他情不自禁地眯紧了眼睛。

    关于瑞城的情况,同他肩并肩战斗的姜悬未曾透露,孤单一人的唐佑卿未曾提及,甚至连遭受重大打击的申丰亨和钱宇也保持了沉默。

    苏照原本认为自己已经建立了一支信得过的队伍,然而此刻他忽然发现,尽管自己已登基为帝,屡次扭转乾坤,却仍旧孑然一身。

    今后,苏照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

    然而,这些都是未来要考虑的事,目前还是应当集中注意力于眼前的局势。

    苏照明白了,这正是扭转乾坤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