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皇子死了,我替身上位很正常吧? » 第24章:朕有此五将,实为天赐之福……呀,何故诸位犹在跪地?

第24章:朕有此五将,实为天赐之福……呀,何故诸位犹在跪地?

    他们唯一的顾虑是赵锦主张攻取瑞城,此举使他们得罪了许多人。

    如今,灾祸转为祥瑞,因苏照天命之论,攻克瑞城逆转为高策,众人心中的芥蒂也随之消散。

    对于赵锦,他们再次恢复了全然的信服与顺从。

    轮到钱宇发言。

    “虽我只有宗师之境,然身为弓马总教头,日常锻炼武艺。”

    “依我看,若论武力,诸位难有敌手。”钱宇沉思片刻后说:“因此,我愿承担保卫陛下的责任。此外,亦将从俘兵中选拔精英,组成皇上的亲卫队。”

    “老钱,思维敏捷呢!”

    “老唐,你这么说,我虽然迟钝些,但不至于愚笨。”

    “哈哈,确实,确实。”

    赵锦提出:“此外,我们五人在组织士兵训练时,可能还需钱校尉协助指导弓马,不知钱校尉可愿意?”

    “绝无问题!全为陛下解忧,咱们都是一条心!这事儿交给我。”钱宇爽快地击掌保证。

    在场众人皆能看出,钱宇是个单纯直率之人。

    可以说,他是不屑于耍弄心机的类型。

    如果放在都城的官场,像他这样的人,恐怕无一官员愿意与之交往。

    都城官员一个个奸诈且懒惰。

    以钱宇这般直率,如何能在满是尔虞我诈的官场中保持清白?

    靠近他,随时可能被卷入无妄之灾。

    然而在苏照这边,钱宇却成了最受人欢迎的人物。

    大秦已久未有开疆扩土之业。

    未能向外扩展新活力,内部便开始逐渐积累。

    多年积淀的大秦官场形成了一套规则:只有极为精明和有强大背景的人才能持续上升,直至遇到更为狡猾、更有势力的人阻碍其路。

    然而苏照的处境截然不同。

    官场规则?

    在这里头颅难保,那些规则又有何用?

    现在正逐步征战天下,离真正统治尚远。

    在这初创阶段,每人手中都堆满了任务,忙得不可开交时,自然需要他人相助。

    钱宇这样的诚实人,让他助一臂之力,全然不觉得是负担。

    他的开朗性格使他成为各派系间的桥梁,关系网中的核心人物。

    夜深时分,整座庭院中,唯独苏照沉睡。

    其余众人忙于讨论或沉思,筹划着如何管理各自的职责。

    次日,苏照开门一瞥,对庭院内的景象感到震惊。

    众人齐刷刷地跪在门外,表现出极大的敬意。

    “陛下,臣等拜见。”

    苏照被吓得身体一震,连忙收回了已经打到一半的哈欠。

    他警觉地扫视一眼正行礼的众人,询问道:“你们……有何事?”

    众人相视一眼,决定让站在最左侧的赵锦首先开口。

    赵锦上前一步,呈上了一份厚达十几页的奏章。

    “这是臣与张常耿刘四位将军共同起草的军事策略,包含练兵、出征、屯田以及赏罚等诸多方面,恳请陛下审阅。”

    苏照稍显惊讶:“仅一夜间,便撰写了如此之多?”

    “正是如此。”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

    苏照对他们一夜之间的成果抱持怀疑,担忧文中可能满是为了自我吹嘘的空话和套话。

    但对于部下首次提出的建议,显然不能不予理睬。

    于是他便随手展开了这份奏章。

    苏照初翻略览,由起初的漠不关心逐渐转为深深入迷,终至难以自拔。

    十余页的奏章,精炼至极,每字每句都精雕细琢。

    单是关于练兵的方法便详述了整整四页。

    不仅包含常规训练,还详尽描述了选拔精英部队进行特训、野外生存训练、实战模拟等方面,使苏照惊叹不已。

    况且,内容表述浅显易懂,即便苏照这位对军事一知半解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此乃真正的专业水准!

    他站在门前,足足观阅半个时辰,数次欲要鼓掌称赞,然而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未能如此。

    读至文末,苏照不由得摇头连声赞叹:

    “好,好,好!朕有此五将,实为天赐之福……呀,何故诸位犹在跪地?”

    他这才意识到,其他八人仍然跪着,静候他的吩咐。

    “陛下未曾命臣等起身,臣不敢擅自行动。”

    苏照说:“朕太专注了,竟忘了你们还在跪着,快快起身吧!”

    “多谢陛下。”

    这些人皆有武者修为,跪立半时无大碍。

    不仅不感疲劳,反觉欣喜。

    他们察觉到苏照对赵锦等人的军策甚为欣赏,感到夜晚的辛苦未白费。

    “五位将军,朕已细阅你们的军策。”

    苏照皱眉说:“其他各方均妥,唯独军费一节,似乎存疑。”

    听此言,众将心中一紧。

    尽管苏照对他们颇有赞赏,但在财政问题上,仍有所指摘。

    然而,如果仅限于口头的赞赏而不提供财政支持,这又有何益处呢?

    “如陛下觉得有不妥之处,臣等可以削减部分非必需的开支。”

    虽然赵锦这样表态,内心仍感失望。

    他觉得苏照并未完全信任他们,或许其视野尚不够远大。

    养兵之事,本身就涉及庞大的开支。

    在平时可以通过组织兵士屯粮来减少开销,但一旦战时,从奖赏抚恤到军需物资,各方面的花费会急剧上升,日耗千金绝非虚言。

    常言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正是此理。

    为了展示能以较低成本完成大事的能力,军策中列出的每一项开支都是经过五人长时间讨论后得出的最低估算,已难以进一步压缩。

    如果苏照作为外行认为开销过高,随意削减三分之一或更多,赵锦等人可能连哭泣的地方都没有。

    苏照接着说:“你们制定的军费,岂不是太低了?”

    “是……什么?太低了?”

    赵锦等人面面相觑,未能立刻理解苏照的意图。

    “不是朕责怪你们,但你们真是太过节约了。”

    苏照指向军策中的总开支一栏,说道:“仅两万两白银?这不过是瑞城一间房屋的价值罢了,瑞城有成百上千的房屋,积攒这些金银又有何用?”

    赵锦等人完全惊呆了。

    他们多年的从政经验中,上级总是设法削减军费,这还是首次遇见主动增加军费的情况。

    即使是坐拥金山银山,上级通常也会设法压缩开支。

    相较于以往的上司,苏照可谓是大慈大悲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