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请皇兄赴死 » 第55章 密谋

第55章 密谋

    朱祁钰留下于谦,商议战事安排,其他人纷纷告退。

    走出奉天殿,王直对其他四人说道:“前些时日,老家捎了些庐山红茶过来,诸位去品上一杯?”

    陈循立刻会意,点头道:“正巧有些事想找王公请教。”

    杨善说道:“礼部还有些事情要忙,多谢王尚书好意,改日再来叨扰。”

    说完转身要走,王直却一把将人拽住,说道:“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杨善讪讪道:“真的是公务繁忙,下次一定!”

    王直却紧紧抓着他不放:“杨尚书若不赏脸,这茶喝起来可没滋味。”

    杨善很为难,你们俩是太后党,我是郕王党,有什么好聊的?

    王直继续抓着杨善,对金濂和石璞说道:“金尚书和石尚书也是公务繁忙吗?”

    六部尚书当中,金濂和石璞属于骑墙派,在事态明朗之前,一直是两边都不得罪。

    既然人家盛情邀请,那就去呗,大不了装糊涂,别乱许诺什么就是了。

    金濂看了看石璞,问道:“老夫这边不是很忙,不知石尚书可否得空?”

    石璞点头道:“再忙也不耽误喝杯茶,杨尚书,一起吧?”

    杨善无奈,只好答应道:“那就叨扰了。”

    五个人各自怀揣着八百个心眼,走进吏部衙门,来到王直的公房。

    众人落座之后,很快有文吏端上来泡好的庐山红茶。

    杨善端起茶杯撇了撇茶叶沫子,轻啜一口,然后赞道:“香浓四溢,真是好茶!”

    王直淡淡笑了笑,说道:“杨尚书升迁,老夫还没来得及道一声恭喜。”

    杨善心中暗道,任命又不是今天才出来,要道喜早就道了,还不是看我跟了郕王,刻意跟我保持着距离呢!

    现在看看吧,你们的太后在做什么?皇上又在做什么?

    天子叫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就算他还能回到京师,还能继续做皇帝,在史书之中也免不得遭人唾弃,背上个千古骂名。

    “王尚书客气了,大家都挺忙的,今日没有外人,咱开始开门见山吧!”

    王直再次笑了笑,说道:“既然杨尚书这么说了,老夫也不卖关子,诸位对于尚书那番话怎么看?”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

    于谦竟然要废帝,而且是当着孙太后的面说的这番话,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难道他就不怕孙太后一气之下,把他咔嚓了?

    陈循开口道:“杨尚书,你怎么看?”

    杨善礼貌地笑了笑,说道:“兹事体大,非一家之言可定,诸位怎么看?”

    陈循愣了愣,怎么还把球踢回来了?

    王直见状,便说道:“皇上叫门,已经丢尽了脸,而且,于谦有一点说的很对,如果皇上不再是皇上,反而会安全一些,此时废帝也是不得已的选择,问题是……新君该立谁?”

    “郕王!”

    “太子!”

    杨善和陈循同时回答,然后互相对视。

    另一侧的椅子上,金濂和石璞仍是一言不发,专心致志地品茶。

    杨善说道:“国赖长君,前方瓦剌大军压境,太子继位,江山不稳!”

    陈循则反驳道:“国有国法,如果皇上退位,皇太子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这是法礼,杨尚书掌管礼部,岂不只知法礼不可废的道理?”

    “陈尚书,你要搞清楚,我们在打仗,太子登基如何指挥作战?如何安定民心?若是丢了江山社稷,哪里还有什么法礼可言?”

    “太子登基,仍然可以请郕王监国,古有周公旦辅佐幼年成王,传为佳话,今日郕王辅佐太子,有何不可?”

    杨善见陈循坚持立太子,只好说出心里话:“诸位不妨都想一想,如果太子登基,再把皇上迎回来,这个皇位究竟算谁的?到那时候,我们这些主张废立的臣子是什么下场?”

    众人纷纷凝神侧目,陷入沉思。

    如果皇太子登基,又把皇上迎回来,结果只有两种,复辟重新拿回皇位,或者做个太上皇,依然把控朝政。

    要么我是皇帝,要么我儿子是皇帝,无非是名分的问题。

    无论哪种结果,朝政大权都在人家手中。

    到那时候,必会清算是谁废了我的皇位,在场诸位一个也跑不掉!

    相反,如果郕王登基,皇上回京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就算阴差阳错迎了回来,郕王也不可能留下隐患,大概率会将人软禁起来,终老一生。

    而自己这些人,则是拥立新君的有功之臣。

    两种选择,孰优孰劣,已经很明显了。

    陈循率先说道:“杨尚书所言有理,瓦剌人大军进犯,我大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国赖长君,还是郕王更为合适。”

    金濂和石璞对视一眼,然后纷纷说道:“陈尚书所言有理,我等也有此意。”

    眼见众人统一了意见,王直便说道:“既然要做,就要快,孰不知夜长梦多的道理?”

    陈循随后说道:“若行废立之举,势必要引起朝堂动荡,诸位都是一堂之主,门生故吏理应不在少数,回去都跟心腹之人通知一下,免得有人趁机作乱。”

    “我们这边都好说,就是武将那边……”

    “于谦和石亨都是郕王的人,武将更不会有问题了。”

    “厂卫怎么办?”

    “锦衣卫现在由郕王控制,东厂却是太后的人,这倒有些难办。”

    “要我说,就不要管东厂那些阉货,我等推举郕王继位,为的是大明江山社稷,还要征得那几个阉货的同意?”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时候,刑部尚书金濂突然说道——

    “想要制约东厂,倒不是没有法子。”

    其他四人立刻转过头来,死死盯着金濂那张老脸。

    “你们别这么看着我……”

    王直不耐烦道:“别废话,快说,什么法子?”

    金濂说道:“东厂的太监虽然身体残缺,却有兄弟子侄,而且大多都在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中任职,只需要掌握了这些人,东厂就不敢嚣张了。”

    王直眼前一亮,问道:“你再说说,如何掌握这些人?”

    金濂笑着道:“这就更简单了,那些人大多屁股不干净,老夫在刑部多年,想要掌握他们的把柄,简直轻而易举。”

    王直一拍桌子:“妥了,就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