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二旗军报
北平南门处,两个守门兵丁正闲聊着:
“宋哥,你说我们这些整天守门的是不是没有前途啊,一辈子都升不了的那种吧。”
“你小子一天天就知道瞎想,守城门有什么不好,安全你懂吗。想升官去边城啊,三年不死保你上位。”
“那不行,我家就我这么一个男丁,我可不能死了,绝后的的事万万做不得。”
“那你就老老实实的守大门,起码不会要了你的小命。除非你做了不该做的事……”
正在两人还要继续闲扯的时候,城门外的另外几名守门士兵跑了过来,
“快,快,老宋你们俩疏通人群,空出一条路来。”
老宋两人急忙把行人赶去一边,百姓们也仿佛知道了什么,纷纷靠向城门一侧。
这时城外远远的跑来一骑,马上的骑手背负两支红色小旗,怀中挂着一滚圆木筒。小旗上书有“急”字,正是加急军报。
守门的兵丁正是发现了这两面小旗才急忙疏通道路,以方便军报使者可以快速进入城内,若是稍有阻拦他们可就犯了延误军机的大罪。
“驾,驾!”骑士顺着清出来的空路打马奔进了城中,正在入城的百姓看见这名骑士纷纷议论起来。
“你说这加急军情可好久看不见了,想当年我朝大军北伐的时候,那才是遍地的快马急报。”
“是啊,那时候最少都是三旗军报……”
两人望着远去的骑兵回过神来,驱赶在城门口扎堆的百姓离开,百姓们只好结束了讨论纷纷散去。
“唉,宋哥,你刚才还没说是什么事不该做呢。”独苗士兵又闲着无聊继续刚才的话题。
老宋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道:“守门啊,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力。军报,官报这些都好说,最怕的就是官宦子弟,前年就有一个守门的老兵拦下了要纵马入城的纨绔们,按理说那老兵是照着规矩做事的,那些官宦子弟到城门口就应该下马进城的。人是拦下了,但结果却是老兵在一天回家路上被人打断了一条腿,现在你明白什么事做不得了吗。”
“好了,来人换岗了,老头子我可要回家歇着去了。”老宋说罢转身离去,年迈的身形一上一下显得很不协调,仔细一看,老宋的右小腿有着不自然的弯曲。
青年士兵看着老宋的背影,看着他那条腿,好像明白了什么……
燕王府大门
军报使者已然到了这里,座下快马被侍卫带下,使者则快步跑向府内。
此时燕王朱棣正在批阅着公文,身旁来来往往的书吏也都神色匆匆。原来此时正值秋粮收割,身为军事最高指挥官的朱棣正处理着边关各处要塞过冬军粮的问题。
“派发出去的军粮现在怎么样了?”朱棣看着手里的公文出声询问。
燕王府新任长史周朝翻了下手中的册子回答:“宣府镇的所有军粮均于日前派送完毕,密云千户,营州卫所等地的军粮应该也快到了。”
“好啊,再把永平府的军粮派发出去就大功告成了。”朱棣放下手中的公文欣喜的说道。
“伯先啊,这次多亏了你我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处理完军冬粮的事情。而且自从你到我王府任职数月以来,王府内的大小事务全都处理的十分妥当,真不妄我亲自向父皇要人。”
这周朝字伯先,是江淮人,自幼酷爱读书,刻苦用功,边读经史子集,于在前朝至正二十三年登科举南榜,赐进士及第,曾任临江府尹,后因惹恼上官而弃官归隐。被当今圣上征辟为翰林院侍讲学士,负责文史修撰与检讨。
本来不论是资历辈分还是学识文采他都应该升迁为詹事府詹事,甚至于内阁学士再兼个礼部侍郎衔,自此平步青云,内为尚书外调布政,按察使。
但是他这耿直死板的性格却不讨人喜欢,与翰林院的同僚们的关系也很冷淡,就连朱老爷子都认为他过于呆板不同变化,而正巧自己的四子来信说王府新立尚缺长史一名,就直接把周朝给打发到北平来了。
对其他翰林院同僚来说,从一个大好前程的侍讲学士变成藩王府一小小长史,这就是直接被从权力中枢踢出局。
这对于周朝自己来说到没所谓,他本身也明白自己的性格有问题,但他从来没想过要改变,读圣贤书而明德晓礼,做人当坚守本心。
初到北平时两人有过一番交流,朱棣也知道了周朝的事情,对于他的学时见底自是十分钦佩,而对他的为人秉性也无不妥,现在他这个燕王府正是需要周朝这样的能人才士来辅佐建设,不需要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油条来糊弄他。
经过在王府数月的当值,两人间的交流越发亲近,隐隐间朱棣都以师礼见于周朝,每逢大事必当询问于他,这次的粮食一事就是周朝全程辅佐朱棣的。
两人正按照簿册核定最后的永平府的冬季军粮数目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只见那驿站使者正在侍卫的带领下快步走入殿内。
使者将怀中圆筒解下呈禀于前:“通州驿转呈将军石关二级军情!”
朱棣一听眉头紧皱,前些时日是有北元散兵犯境,然营州中屯卫都指挥使杨廷不已经亲自点军援防去了吗,怎么还会有军情送至次,若是边情紧急又怎么只有二级令旗。
正当朱棣疑惑不解的时候,侍卫送上来筒中信件,朱棣拆开封口的蜡漆仔细观阅起来。
“啪”朱棣冷哼一声把信件拍在了桌子上面。
“简直是无法无天,乡野刁民安敢如此,这等人全都该杀,即刻调派大军过去征讨他们!”
周朝在一旁听的糊里糊涂,忍不住问道:“殿下,这信中所言何事竟令殿下气氛至此?”
“给,你自己看吧!”朱棣冷着脸把信件递给了周朝,周朝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大致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躬身建言道:“殿下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被劫军粮虽说不多,但这些贼人公然杀戮我大明军士,劫掠我大明粮队,这就是在公然挑衅我大明军队,应速速发兵征讨,不然置我明军将士颜面于何地!而且,殿下此时也正需要这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
“伯先说的有理,我初至此地,正需要一场大功来建立威信,可是最近边关各处要塞都有元人出现,据探子来报是北元朝廷内部纷争导致军队粮饷不济,这些北元士兵们只好到我大明边关来烧杀掠夺。各地卫所俱都调兵戍边去了,所余老弱病残全都排不上场,真是心有杀贼念,奈何手无刀啊。”朱棣无奈的说道。
周朝一听微微笑道:“殿下,刀就在眼前,何来无刀一说。”
“哦?刀在何处?”
“殿下的燕山中护卫不是刚刚整编完毕吗,从中抽调几支千户所前去剿匪不是刚刚好,一则能锻炼新兵杀敌,二则凭借殿下刚刚得来的火铳也能迅速歼灭敌人以达到立威的目的。”
朱棣听后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明白这正是当下最为合适的办法了,随即对侍卫下令:“着燕山中护卫千户丘福,朱能;燕山左护卫千户李浚,李旦四人速来燕王府听令……”
“宋哥,你说我们这些整天守门的是不是没有前途啊,一辈子都升不了的那种吧。”
“你小子一天天就知道瞎想,守城门有什么不好,安全你懂吗。想升官去边城啊,三年不死保你上位。”
“那不行,我家就我这么一个男丁,我可不能死了,绝后的的事万万做不得。”
“那你就老老实实的守大门,起码不会要了你的小命。除非你做了不该做的事……”
正在两人还要继续闲扯的时候,城门外的另外几名守门士兵跑了过来,
“快,快,老宋你们俩疏通人群,空出一条路来。”
老宋两人急忙把行人赶去一边,百姓们也仿佛知道了什么,纷纷靠向城门一侧。
这时城外远远的跑来一骑,马上的骑手背负两支红色小旗,怀中挂着一滚圆木筒。小旗上书有“急”字,正是加急军报。
守门的兵丁正是发现了这两面小旗才急忙疏通道路,以方便军报使者可以快速进入城内,若是稍有阻拦他们可就犯了延误军机的大罪。
“驾,驾!”骑士顺着清出来的空路打马奔进了城中,正在入城的百姓看见这名骑士纷纷议论起来。
“你说这加急军情可好久看不见了,想当年我朝大军北伐的时候,那才是遍地的快马急报。”
“是啊,那时候最少都是三旗军报……”
两人望着远去的骑兵回过神来,驱赶在城门口扎堆的百姓离开,百姓们只好结束了讨论纷纷散去。
“唉,宋哥,你刚才还没说是什么事不该做呢。”独苗士兵又闲着无聊继续刚才的话题。
老宋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道:“守门啊,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力。军报,官报这些都好说,最怕的就是官宦子弟,前年就有一个守门的老兵拦下了要纵马入城的纨绔们,按理说那老兵是照着规矩做事的,那些官宦子弟到城门口就应该下马进城的。人是拦下了,但结果却是老兵在一天回家路上被人打断了一条腿,现在你明白什么事做不得了吗。”
“好了,来人换岗了,老头子我可要回家歇着去了。”老宋说罢转身离去,年迈的身形一上一下显得很不协调,仔细一看,老宋的右小腿有着不自然的弯曲。
青年士兵看着老宋的背影,看着他那条腿,好像明白了什么……
燕王府大门
军报使者已然到了这里,座下快马被侍卫带下,使者则快步跑向府内。
此时燕王朱棣正在批阅着公文,身旁来来往往的书吏也都神色匆匆。原来此时正值秋粮收割,身为军事最高指挥官的朱棣正处理着边关各处要塞过冬军粮的问题。
“派发出去的军粮现在怎么样了?”朱棣看着手里的公文出声询问。
燕王府新任长史周朝翻了下手中的册子回答:“宣府镇的所有军粮均于日前派送完毕,密云千户,营州卫所等地的军粮应该也快到了。”
“好啊,再把永平府的军粮派发出去就大功告成了。”朱棣放下手中的公文欣喜的说道。
“伯先啊,这次多亏了你我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处理完军冬粮的事情。而且自从你到我王府任职数月以来,王府内的大小事务全都处理的十分妥当,真不妄我亲自向父皇要人。”
这周朝字伯先,是江淮人,自幼酷爱读书,刻苦用功,边读经史子集,于在前朝至正二十三年登科举南榜,赐进士及第,曾任临江府尹,后因惹恼上官而弃官归隐。被当今圣上征辟为翰林院侍讲学士,负责文史修撰与检讨。
本来不论是资历辈分还是学识文采他都应该升迁为詹事府詹事,甚至于内阁学士再兼个礼部侍郎衔,自此平步青云,内为尚书外调布政,按察使。
但是他这耿直死板的性格却不讨人喜欢,与翰林院的同僚们的关系也很冷淡,就连朱老爷子都认为他过于呆板不同变化,而正巧自己的四子来信说王府新立尚缺长史一名,就直接把周朝给打发到北平来了。
对其他翰林院同僚来说,从一个大好前程的侍讲学士变成藩王府一小小长史,这就是直接被从权力中枢踢出局。
这对于周朝自己来说到没所谓,他本身也明白自己的性格有问题,但他从来没想过要改变,读圣贤书而明德晓礼,做人当坚守本心。
初到北平时两人有过一番交流,朱棣也知道了周朝的事情,对于他的学时见底自是十分钦佩,而对他的为人秉性也无不妥,现在他这个燕王府正是需要周朝这样的能人才士来辅佐建设,不需要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油条来糊弄他。
经过在王府数月的当值,两人间的交流越发亲近,隐隐间朱棣都以师礼见于周朝,每逢大事必当询问于他,这次的粮食一事就是周朝全程辅佐朱棣的。
两人正按照簿册核定最后的永平府的冬季军粮数目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只见那驿站使者正在侍卫的带领下快步走入殿内。
使者将怀中圆筒解下呈禀于前:“通州驿转呈将军石关二级军情!”
朱棣一听眉头紧皱,前些时日是有北元散兵犯境,然营州中屯卫都指挥使杨廷不已经亲自点军援防去了吗,怎么还会有军情送至次,若是边情紧急又怎么只有二级令旗。
正当朱棣疑惑不解的时候,侍卫送上来筒中信件,朱棣拆开封口的蜡漆仔细观阅起来。
“啪”朱棣冷哼一声把信件拍在了桌子上面。
“简直是无法无天,乡野刁民安敢如此,这等人全都该杀,即刻调派大军过去征讨他们!”
周朝在一旁听的糊里糊涂,忍不住问道:“殿下,这信中所言何事竟令殿下气氛至此?”
“给,你自己看吧!”朱棣冷着脸把信件递给了周朝,周朝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大致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躬身建言道:“殿下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被劫军粮虽说不多,但这些贼人公然杀戮我大明军士,劫掠我大明粮队,这就是在公然挑衅我大明军队,应速速发兵征讨,不然置我明军将士颜面于何地!而且,殿下此时也正需要这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
“伯先说的有理,我初至此地,正需要一场大功来建立威信,可是最近边关各处要塞都有元人出现,据探子来报是北元朝廷内部纷争导致军队粮饷不济,这些北元士兵们只好到我大明边关来烧杀掠夺。各地卫所俱都调兵戍边去了,所余老弱病残全都排不上场,真是心有杀贼念,奈何手无刀啊。”朱棣无奈的说道。
周朝一听微微笑道:“殿下,刀就在眼前,何来无刀一说。”
“哦?刀在何处?”
“殿下的燕山中护卫不是刚刚整编完毕吗,从中抽调几支千户所前去剿匪不是刚刚好,一则能锻炼新兵杀敌,二则凭借殿下刚刚得来的火铳也能迅速歼灭敌人以达到立威的目的。”
朱棣听后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明白这正是当下最为合适的办法了,随即对侍卫下令:“着燕山中护卫千户丘福,朱能;燕山左护卫千户李浚,李旦四人速来燕王府听令……”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自身不保存任何数据,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