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龙行龘龘 » 第六章 瓮中捉猴 巧计借船

第六章 瓮中捉猴 巧计借船

    袁红从帅府归来,到自己营寨。望北面黄河水势滔滔,不知夏军几时渡河,大元帅不准北上,自己也无可奈何。

    且说夏王方周,元气渐渐恢复,身体已无大碍,与王允,苏仪,孙秀等人商计南伐之事。

    “目前正值黄河汛期,水流湍急,恐渔船渡兵不可,我军如何渡河呢?”夏王方周问。

    “正在召募工匠打造船只,目前已建好20只,每只可容50军士。船体用山林之木,沉重稳健。”苏义答。

    “这些船只太少了,至少100船方好。渡河时,敌方肯定防备,定会半渡时攻击,倘若虎军在岸边以弓弩箭射,定有伤亡,约半数士兵可渡过河。过河士卒若少。定会落入敌人埋伏之中,不得杀敌,却被敌杀。若多船布满河面齐下,则敌军纵有箭矢也不得全伤。”

    “只是现在工匠都在加班加点,一时间,实在造出不了更多船只。”

    王允先生笑道,“这有何难,古有诸葛孔明借箭,今天,我们可借船。河南虎军船只众多,何不借来一用。”

    众人一听笑了,“敌军船在河南岸,怕我军渡河,沿岸民船都收缴了去。如何借得?”

    方周领会,“军师已有妙计,何不讲来。”

    王允便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命大家各去准备。

    王允乘一叶小舟,两名随从,扮作客商模样,渡河奔河南而来。虎军防守严密,凡过往人员一律盘查。

    “你们干什么的?”士兵盘问王允。

    “做生意的,去年贩了些枣子到河南,今去催账,再采购些药材回去。做生意吗,倒来倒去,东跑西奔的。”王允说着,把一打银元装进士兵袖里。

    士兵会意,一扬手放过去了。

    王允三人,来至聊城地界。见城外军营布列,措落有序,旗帆招展,军容整齐,中央帅字旗一个“虎字”,知是泰哥金所帅军队,看来虎军定要与夏军一决雌雄了。

    王允来至洛阳,命随从四处散布泰哥金按兵不动,故意拖延,实则是早有反心,欲投奔夏王。

    王允又到军师古嚯处拜访。古嚯不知王允已侍夏王,忙以礼引入,叙同窗情怀,劝王允同自己一起,在寅朝为官,共享荣华富贵。王允假装应允,与古嚯聊了许多,借机问古军师,屯兵数十万虎兵于黄河岸意欲何为?古军师告知王允,夏王占了河北,虎帝欲承其立足未稳,北伐讨逆,收复河北。王允问屯兵半月不动为何?古嚯也答不出。王允说,“都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泰哥金自视功高位显,目中无人,怕是连你这军师巴不放在眼里。你的命令没人听呢。”

    古嚯不以为然,“军权皆在我手,皇帝面前,我都说一不二,众臣尚且听我意见,他泰哥金怎敢无视于我。”

    古嚯随遣亲信往聊城催泰哥金北渡讨伐夏王。不一日,亲信还,告诉军师道,“泰将军说此时正逢汛期,轻船不得渡,正宜以逸待劳,待夏军渡河,半渡而击之,方可大获全胜。但见北岸夏军尚无渡河之意,不知泰哥金何时用兵。”

    古嚯见果如王允所言,心中不忿。孤狸本多疑,近日又听得坊间传言,更加疑虑。古军师随馋言奏与虎帝,言泰哥金欲反。虎帝不信,古军师便假帝之言,以命泰哥金北渡,泰哥金亦回奏如前。虎帝怒之,随命其速进。

    王允以家事辞别古军师,期日后再见。返回黄河岸,见袁红营寨,暗自勘察了河南岸防守布局。又在此散布了些舆论,说夏王为法深之人所伤,元气大失,命不久矣。王允方渡河北来。

    袁红听得军中议论,信以为真,便密奏古军事请速战于河北,并污告泰哥金通夏,并假作了泰哥金与夏国往来书信,说是细作被自己捉住搜出来的。

    古军师立即奏予虎帝,虎帝怒,急招泰哥金回朝,以待查证。

    见泰哥金回朝,袁红喜出望外。泰哥金一倒,自己岂不就是大元帅了。

    北岸依然没什么动静,袁红更加相信夏王方周命不长了,冀州湖龙气大泄,方周怎能不亡。

    袁红派了探马刺探,河北并无防守。便计划偷袭洺州,一举灭了夏王方周,自记岂不是立大功一件,赏侯封爵自不再话下。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袁红召集猴兵数千,乘百只快船,渡河北上。至北岸,留一只人马看守船只,余者皆奔袭洺州府。殊不知这一切尽在夏国掌控之中。

    来自洺州城外,见防守不严。猴兵随即攀城而上,如履平地。进得瓮城,正要前行,忽火光四起,挠勾无数,直抓猴兵绊钾丝绦。跳起攀墙者,被挠杆击头,动弹不得,滚木雷石,如雨点砸下,损兵千余。袁红知道中计,忙率未进城猴兵仓惶逃窜。孙秀横住去路,灯灯秋火把,亮于白昼,袁红不敢恋战,对打几个回合,虚愰一枪,拨马就跑。孙秀并不追赶,只是收拾俘虏,军马刀械,得战利品无数。

    袁红率败军刚到黄河岸边,伏兵四起,杀声震天。高义率夏军杀出,袁红早就吓破了胆。高义大喊,“袁红小儿,速来受死。”一路追杀。袁红直吓得快马加鞭,拼命逃窜,早已不知东西南北。猴兵奔至河岸,见船只早已尽归了夏军,纷纷弃械投降。

    袁红沿河岸而下,行至天明,方到一渔村。看见一渔夫正在准备去撒网打鱼,便唤了过来。袁红命令其摇船渡河,渔夫一听是虎军,吓得弃船跑了。袁红及亲随仅五六人,劫得渔船,强渡返回南岸,刚至河中心,一阵浪起,打得船只翻将过来,众人皆落水。一蛟龙直扑袁红,袁红吓得魂飞魄散,忙使出降龙神爪,蛟龙急忙躲闪,一尾甩了袁红百余米远,晕了过去。

    原来蛟龙正是黄栌,因正值黄河汛期,黄栌被布置在此河段治水,疏浚河道。见袁红驾舟经过,瞬间失控,一尾搅了渔船。

    蛟龙泛波,险些酿祸,河水旋流,几欲破堤而出,河沙堆积,堵塞了河道,蛟龙忙引水东流,便使袁红逃脱了。

    袁红被河水冲至岸边,醒来后,又劫得村民一马,奔回营寨。把自己夜袭洺州,拼死搏杀,险些丧命的战绩好好吹虚了一翻。

    夏军自是庆贺一番,犒劳三军。赏罚将士,安抚俘虏,分配战利品,忙得不亦乐乎。

    夏王在河北岸扎起营寨,中军大道旗迎风飘扬,大书“夏”字旗号。夏王与王允军师,立于岸上,排兵布阵,布置南征事宜。

    古嚯自知上了王允的当,又不好挑明,便赞扬泰哥金远谋深虑,有惊天韬略,不失大将风范,要不是将军提醒,险些酿成大错。

    泰哥金并不理会,便与虎帝表了忠心,“想我泰氏家族,伴虎帝多年,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何时有过二心。我二弟泰哥银死于洺州府,我何尝不思复仇,皇帝万不可听信馋言,便欲害我。”

    虎帝好生安抚,说这都是夏军诡计,险些误了我军大事,幸有将军,才不失一二。

    古军师亦赞袁红勇猛果敢,几乎夺了洺州,以掩盖其指挥之失误。

    夏军得了船只,不日可渡河南下。聊城危在旦夕,倘若夏军破了黄河之险,便再无险可挡了。

    虎帝便让大军撤回聊城坚守,宜做长远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