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流浪大唐50年唐贼 » 第35章 这,这,这下不去嘴啊

第35章 这,这,这下不去嘴啊

    众人沉默了,如此难得的一条鱼,却成了“麻鱼”,成了能看不能吃的废物,不禁让人心情复杂,长弓野吧唧一下嘴

    “没事,说不定那大鱼还没中招呢,回去剖开看看吧”

    村长可惜的看了一眼“麻鱼”,回头又跟几人捞鱼,可惜也没用,还不如多捞点鱼,就是这鱼有点多啊,一顿吃不了,总不能像上次那样

    “贤侄,这鱼也太多了,吃不完都浪费了,你有啥办法么”

    关于鱼的事,长弓野早有打算,他准备腌制腊鱼,储存起来

    最早的腊货要追溯到商朝,但那时只有腊肉,还和祭祀有关

    商朝末年的《易经》中明确记载有: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意思是把肉放在太阳下晒干,放在火上烤干,就成了腊肉。

    到了周朝时,人们已经掌握了腊肉的制作方法,有一种叫“束脩”的肉制品成了亲戚朋友间送礼的佳品,《礼记》中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赐人。也就是说拿着四壶酒、10条肉干去送人。

    “束脩”还是学生入学的拜师礼,也就是学费。《论语》中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至于腊鱼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庄子》中就记载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有个很会捕鱼的人,人称任公子。

    他蹲在会稽山上,用牛当鱼饵,在东海里钓鱼,结果一整年也没鱼上钩。终于有一天,一条大鱼咬饵了,顿时海浪滔天,巨大的声响犹如鬼神,声震千里。钓到这条鱼后,任公子就把它做成了腊鱼,大饱口福。

    宋真宗时承天节和春节时,契丹送给宋朝的礼物中,就有“牛、羊、野猪、鱼、鹿腊二十二箱”

    长弓野打算腌制自己的独家配方腊鱼,可惜没有辣椒,只能用吴茱萸了,茱萸的辣度不够,自己菜谱上的“蒸十二味”就要失色不少

    唉,辣椒要到明朝才会到中土,传入蜀地,想要吃到又不知道那个年月了

    “快”“哈哈”“老扈,你不行啊”听到一阵吵吵闹闹的人声,长弓野从沉思中惊醒,抬眼望去,小林村的大军到了

    大麻拉着架子车走在前头,大爷大妈们一起簇拥着他,激动的脸面发红。

    怎么人都来了,不是说只喊着老爷们么,大麻说是大伙一听来捞鱼,可来劲了,呼啦啦都来了

    众人涌到河边,围着二叔公跟前的大鱼议论个不休,又对村长捞鱼的手法和姿势就行了批判,认为没有他《她》们当年的风范

    人多力量大,全村老少一起动手,很快就清空了大半个河面,只是这鱼…

    大大小小的鱼,有鲫鱼鲤鱼草鱼,没有后世那些外来的物种,也没有泥鳅黄鳝虾蟹啥的,估计都沉底了,让长弓野颇为可惜

    大部分大一点的鱼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伤,有倒霉一点的,还插着“深水炸弹”的竹片,唯一的共同点是,所有的鱼,都是鳃部流血不止,小点的已经流尽了,显得苍白无比

    大伙是越捞越心惊,这光知道叫来捞鱼,可这鱼看着也太凄惨了一些,不像上次…上次?

    一切突然都索然无味起来,呵呵,“灭村惨案”似乎还是在昨天,手上的动作不禁都有些慢了

    “哎呀,二叔公,这么老些鱼,你们是怎么弄的呀,不会是您老人家又下药了吧”王铁酱头铁的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平日里大家对二叔公是颇多照顾和尊敬的,二叔公虽然闹腾,可也没有闹出太大的事情来,除了上次

    麻婶放下手里的竿子,走到还守在“麻鱼”面前的二叔公跟前

    “二叔啊,这鱼,不会真是你又下药药倒的吧”

    不说还好,一说二叔公抬起头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药啊,啧啧啧,老夫倒是想,小黑子他们不乐意,哎…”

    哦~喔,众人听完这下放下了心,齐齐动手加紧捞鱼。

    收货的鱼全部装车,村长又巡视了一遍河面,确认没有遗漏大手一挥回村儿,炖鱼吃。

    大麻拉着车,王铁酱在后面推村民们跟随,一时间场面看着竟有些壮观。

    大梨和巧云一起推着长弓野上了大路,路上明显可以看到有一些大个的蝗虫长了翅膀飞起来了,这让巧云忧心不以

    “夫君,虽说今年已经遭灾了,可这些蝗虫明年还会有吗?”

    拍拍巧云的小手,“安心吧,咱村里的存粮够吃两年,只要今年冬天够冷,这些坏东西一个也活不到明年开春”

    虽说听了夫君的安慰,可巧云的心头还是沉甸甸的。

    长弓野叹了口气,善良的人总是会被自己的善良所连累,明明不关巧云的事,可善良的本性,让这个普通的妇人,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想了想,伸手拽住了巧云一用力,在这个妇人的惊呼声中把她拽倒了,直接坐在了长弓野的怀里,双手环着她的腰,不去看她通红的脸。

    “大梨,快推!追上村长他们。”长弓野挥斥方遒,大梨,哈哈一笑,用力的推着轮椅。

    阳光下,前方的大部队回头看到了这一幕,咧嘴笑了笑,似乎灾难的阴霾都被这带着笑声的秋风吹淡了一些。

    开膛破肚,内脏除了鱼鳔全部不要,埋在树下当肥料,油脂刮刮出来,准备练成鱼油,平日里吃糠咽菜,肉食难得,一丁点儿都不能浪费

    “麻辣鱼没有辣椒,松鼠鱼没有淀粉,溜鱼片儿没有炒锅,红烧鱼…没有酱油,嗯?”

    “王铁,王铁酱快过来”长弓野在想了一遍自己会的菜谱之后,突然发现比自己现有的材料,他的选择不多,确实突然记起了当初教王铁酿的酱,还有酱油

    “哎呀,师傅,人家来了”王铁酱刚刚在杀鱼,听到长弓野喊,净了手一溜烟跑过来

    “不是不让你叫我师傅吗?”王铁酱一直想拜长弓野为师,可长弓野就是不答应。

    厨师这一行业,传承已久在上古就已经以各式各样的称呼存在,传承的形式多是一师带一徒,大部分都是从小教起,王铁的年纪有些大了

    “哎哟,嘿嘿嘿”王铁酱确不是很在意,反正教都教了

    “上次酿的酱时候应该到了,去拿来我尝尝,还有把那个酱油,打一点来。”

    “哎哟,师傅,您老等着吧,好着呢,香喷喷”王铁酱转身,跑家去拿酱

    伸手接过王铁酱的小罐子,指头沾了一点,放嘴里尝了尝

    嗯,颜色黄亮,吃到嘴里有一股咸的味道,还有大豆释放出来的香味儿,成了

    又尝了尝酱油,颜色有些淡,味道也有些淡,发酵的时间还是有些短了,凑合吧

    有了这两样调料,菜式的选择又多了几样

    大鱼去头,身子剁成大块儿,洒入长弓野配的五香粉,下葱姜腌制一会儿,裹面粉下油锅炸,炸的金黄透亮,出锅时再下一遍五香粉,加盐,黄河大块鱼出锅

    没有后世那些便利的厨房用具,也没有那些花样繁多的餐具,可是木板管够,洗净的木板放上大块儿的金黄的鱼肉,再撒上一些细葱花,漂亮诱人

    起锅再烧油,下姜下盐,煎鱼头,和着那些小一点儿的鱼一起下锅,煎到两面有些金黄,加热水

    “刺啦”下葱白撒上一些胡椒粉,下点大豆酱,大火猛炖

    “抹盐和十三香的时候,多仔细一点啊,边边角角也要抹,不然就该生虫子了”交代了正在制作腊鱼的村长几人,长弓野转着轮椅来到了在烧锅的巧云和大梨跟前儿

    贴饼子,一般是用棒子面做的,这种吃法是东北大灶台的经典做法,没有玉米,长弓野用的是粗麦粉和豆子面儿的合体

    贴好了一锅饼,右转在看炖着鱼的锅。

    好一阵忙碌,总算是做好了饭,黄河大块儿鱼,鱼头泡粗面饼,长弓野叹了一口气,手里头的材料还是太少了,不然可以做很多花样

    把最后一条腊鱼挂起来的时候,村里的大伙儿已经摆好了桌椅碗筷之类的,桌子都是张瘸子,最近陆陆续续打造的,高低不一,不过农村人嘛,没那么多讲究。

    上菜,发饼,一人先打一碗鱼汤大家学着长弓野把饼子掰开,泡到鱼汤里

    本以为会看到大家狼吞虎咽的样子,可是谁都没有动筷,原因就出在正挂在树上的一条大腊鱼,个头之大让人啧啧称奇

    只不过在刨开鱼肚的时候,被人发现了鱼肚里面有一个熟悉的小瓶子,正是二叔公的装麻弗散的瓶子,平日里二叔公给大家看病,多多少少都见过这个

    大家都不吃,惹得村长一阵左右为难,下定决心端着碗正准备下嘴时,一阵得得得的声音传了过来

    一个身形高大的汉子,身着官服,骑马而来。脸上为了防止蝗虫撞击,还蒙着面。

    那标志性的身形,一看就知道了,钟县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