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凌秦霸业 » 第76章 貂蝉拜月(一)

第76章 貂蝉拜月(一)

    “太好了...”

    几名将领听到后,均露出欣喜表情,因为他们终于找到能承担责任的人了。

    荀彧又岂会看不明白这些人的想法,只是碍于跟他们家族的一些关系,不愿说破而已。

    目光在众将脸上一扫而过,最终定格在盖武身上,发现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样,得知杨彪下落后如释重负的模样。

    看他脸上的表情,反而更加沉重了几分。

    荀彧心里叹道:倘若我大汉男儿各个都像盖武一般,焉能有如今之乱局出现啊!

    荀彧不愿再看这群少爷兵将们,他还要去陆府赴宴,当然并非单纯的走个过场,有几项关于政务方面的事情,想要顺利实施的话,必须听听陆府的意见才行。

    荀彧这个大忙人即便是过节,也在政务上面打转,哪有心思理会这些洛阳的大小少爷?

    于是吩咐道:“福安,你去带几位小将军去府内歇息。”

    “喏,几位小将军请随我来。”

    福伯的全名就叫福安,很吉祥的一个名字,为人忠厚老实,深得很多人的敬重。

    见此,盖武拱手轻轻一礼,“有劳福伯。”说话间,与几名将领跟随离去。

    至于身后的残兵士卒们,则由专人安排住处,好在人数不多,城内有很多空房子,安置起来没什么压力。

    荀攸转身走回自己轿中,轿夫继续前行,日上三竿,人的影子逐渐变短。

    凌秦与姜氏返回荀府,刚到大门口,碰巧看到福伯引着几名披甲将军走进去。

    “他们是荀恽的手下吗?奇怪,福伯为什么会显得那么客气...”凌秦皱眉不解地自语说道。

    姜氏轻轻摇头说道:“应该不是,从他们的衣装扮相来看,你不觉得有些眼熟吗?”

    “哦?”

    闻言,凌秦不由仔细看去,却见那几人已经被带进去了。

    “走吧,进去一看便知。”

    姜氏撂下一句话,当先朝着荀府大门走去。

    凌秦很快便反应过来,喊了声:“等等我。”也跟了过去。

    进了荀府。

    两人脚步很轻,似是有意隐蔽,不远不近地在后面跟着。

    藏在树荫之间,透过绿叶看到不远处的情景。

    福伯将几人引到一间还算宽敞的庭院,暂当落脚歇息之处。

    “几位少将军权且在此稍作休息,一切用度可以吩咐下人去做,在下尚有要事,便先告辞了。”

    以盖武为首的几人抱拳回礼:“多谢福伯。”

    待福伯走出庭院后,几人这才把木门关上,暂且不论这些少爷将军打战能力如何。

    单说礼节方面,能让人一眼看出贵族与庶民的不同之处。

    凌秦躲在树后,只能透过缝隙看个景,太远了听不到他们说的话。

    看着几人彬彬有礼的样子,怎么也不像在街上横行无忌的那帮人。

    凌秦不由说道:“原来福伯把他们安排到了离我们不远的隔壁庭院。”

    姜氏对这种躲一边偷看的事情有点不太适应,她原本是想光明正大的过去寻问,却被凌秦给带坏了。

    “两位趴在这里是...”

    突然,身背后传来一个熟悉声音,吓得两人一激灵,瞬间转过身来。

    福伯不知何时来的,神情困惑地站在原地。

    凌秦不由说道:“福伯,您怎么在这呀?”这话问的,就好像福伯不该走这条路似的。

    福伯是个老实人,有什么就说什么,直言不讳地说道:“好叫凌公子知晓,刚才迎了几位客人,返回途中刚巧撞见两位在这里。不知凌公子和姜儿姑娘又是为何在此呀?”

    “这个嘛...”

    凌秦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说才好,总不能说我是偷偷跟进来的吧?

    就在两人有点不好意思,不知该怎么解释的时候,福伯突然惊呼一声。

    只见他从怀里拿出两张请帖,分别交到两人手上。

    “这是?”凌秦疑惑问道。

    福伯轻拍脑门说道:“瞧我这记性,老爷临走时交代我,将这两份陆府的祭月大会请帖交给你们。”

    “祭月大会?”

    凌秦下意识念了句请帖上面的字。(我国古代有逢中秋时节祭拜月亮的传统。)

    左下角写着一绺袖珍小字,是陆郑夫人的落款。

    凌秦疑惑的道:“哇,又是这个女人。”

    “说老实话,我跟她最多也只见过两次面而已,并没有太多交情,你家老爷是不是弄错了?”

    姜氏手里拿着请帖,并未表示什么,她对赴宴这种事情并不怎么看重,似是在等凌秦拿主意。

    福伯听后,轻捋胡须说道:“不会错的,这可是令君老爷亲自叮嘱过我的,说是务必要您和姜儿姑娘赏脸前去。”

    “什么,荀彧也去了?”

    凌秦脸上露出一个颇为意外的表情,看了眼府上各处早已挂好的彩色绸缎。

    心说,这不正是为今天过节而准备的吗?怎么一转眼荀彧跑去别家的府邸了?

    福伯似是看出他的心中疑惑,耐心解释道:“呵呵,凌公子有所不知,在这太原一带,无论官商还是贼徒,大家都是依托于陆府的。”

    “即便是令君老爷,在一些大项改动的政务问题上,也都要提前知会陆郑夫人一声,这样才会好办事。”

    “所以每当逢年过节,整个太原郡的黔首富贵之人,都会选择去陆府参宴,而不是咱们荀府。”

    闻言,凌秦心中微愣,经此一说,这才深刻了解到陆府的强大。

    更加恐怖的是,其对太原郡以及周边郡县的掌控力度。

    民不看官,只认陆府!

    这也就是荀彧,倘若换个人当太原县令,绝对难以在此间游刃有余的周旋。

    陆府不仅仅只是一座府邸,它更像是多方势力的一个交融体。

    参杂的三教九流者甚广,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令每一条政令的发布,都异常困难。

    坦白说,荀彧做了太原县令以后,感触最深的事情,就是这个官当的没有任何实权!

    即便他私底下招募了许多家兵,但那些兵卒都是太原郡内之人。

    而且,陆郑夫人在他的家兵里面,就安插着不少耳目。

    毫不夸张的说,荀彧每天早上吃的什么,都去了府里的哪几个庭院,这些消息都会非常仔细的传入陆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