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 » 第52章 骑都尉郑牧,有个三千丹阳骑兵很合理吧

第52章 骑都尉郑牧,有个三千丹阳骑兵很合理吧

    如郑牧预料,曹操的确有纵兵劫掠的想法。

    但在刘备和曹豹驱兵礼送下,曹操也只能无奈放弃。

    待曹兵彻底退出了徐州地界,闻讯的士民百姓,纷纷自南下途中返回。

    若非战乱,虽又愿意远离故土呢?

    常言道: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没了兵祸的威胁,田野间勤劳耕耘的乡民,也日渐增多。

    一辆马车停靠在田野处,走出一对神仙眷侣。

    女子容貌娇丽,云鬓凤钗,曲裾深衣,尽显高贵典雅之气。

    男子双目如炬,身材魁梧,即便只是素衣纶巾,也难掩其恢弘雅量之风。

    古朴的焦尾琴,小心翼翼的置放在草丛之上,女子轻抚琴弦,看向男子的美目流转柔情,男子则是手持玉笙,合音伴奏,双目中的柔情亦让女子多了几分娇羞。

    琴笙合鸣,奏出一曲能静人心的乐府词篇。

    这一男一女,正是襄贲县尉郑牧和蔡邕之女蔡琰。

    自曹操退兵,诸葛瑾便随刘备前往小沛,曹豹则是返回郯城,郑牧的生活逐渐归于平静。

    虽说襄贲令张集和县丞陈数德行不端,但这二人也是知晓政务的,有郑牧这个襄贲县尉压着,张集和陈数被迫“勤政爱民”!

    这襄贲城的大小诸事,皆不用郑牧忧心。

    难得闲暇,郑牧自然是乐于陪伴家中的小娇妻。

    悦耳的律音引来了田野间嬉戏的稚童,一个个稚童光着脚丫盘坐在草丛上,双手托着下巴,眼中多有好奇之意。

    而在田间耕耘的乡民,亦是被律音吸引,看向律音的方向,忍不住哼起了山歌。

    这般祥和的景象,亦让人心生迷醉。

    哒哒哒——

    郑癸策马而来,远远的勒住缰绳,举起了手中的旗子。

    叼着草茎的典韦,则是健步走向郑癸低语询问。

    片刻,典韦走向郑牧,压低了声音:“县尉,许耽来了。”

    郑牧将手中的玉笙垂下,嘴角泛起笑意:“许耽,都过了十天了才来寻牧,这是有备而来啊!晾着吧!”

    典韦亦不多问,又走向郑癸,传达了郑牧的意思后,让其返回县衙。

    没了外患,就会开始权衡内部,这是大部分掌权者的通病。

    对于陶谦的反应,郑牧并不意外。

    若陶谦不派人来,郑牧反倒会怀疑陶谦的用意。

    “郑郎,要回去吗?”蔡琰关切的询问,遗憾在眼中一闪而逝。

    毕竟,谁也不想在出游的时候,意犹未尽的返回。

    郑牧重新竖起玉笙,轻笑摇头:“些许小事,不用着急返回,继续吧。”

    蔡琰美眸中再次泛起柔情,拨动的琴弦也更欢快了。

    县衙内,许耽冷着脸。

    襄贲令张集则是战战兢兢的立于许耽前方。

    “张集,使君对你给予了厚望,结果你却以郑牧为尊,到底谁才是襄贲令?”

    许耽的喝斥,让张集顿感无奈,只得以手遮面,佯哭诉苦:“中郎,下官苦啊!在这襄贲城,郑县尉的一个眼神,比下官十句话都顶用。”

    “下官愿再捐些钱财,中郎能否在使君面前美言,让下官换去别处治县?”

    一听到钱财二字,许耽的语气缓和:“张县令,你的苦处本中郎自然是了解的。如今徐州百废待兴,空缺的县也不少,想要换个县也不是不行。”

    张集会意,连忙向前,自袖口中取出一個小盒子递给许耽:“中郎仁厚,这是下官的一点心意,还请笑纳。”

    许耽将小盒子装进袖兜,大笑起身:“张县令,耽并非贪财之人。”

    张集赔笑:“中郎所言极是!”

    得了好处的许耽不再为难张集,而是静静的等待郑牧返回。

    然而这一等,便是两个时辰。

    许耽已经心生不耐:“这郑牧怎么还未返回?张集,再遣人去催促!”

    张集苦笑:“中郎,下官已经催了十几回了,但郑县尉的亲卫郑癸一直都说郑县尉正在回来的路上。”

    “又是在回来的路上!”许耽十分恼怒,已然猜到了原因:“两个时辰足够出城十回了!郑牧这是故意在怠慢本中郎!”

    张集默然不语,两个时辰而已,下官刚来的时候,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还是亲自给郑县尉送礼才有了落脚之处。

    在这襄贲城,谁敢真的去催促郑牧啊!

    “果真如曹将军猜测,郑牧居功自傲,如今连使君都已经不当回事了。”

    “哼!不肯听从使君号令,再多的功劳,又有何用?”

    “上个敢对眈如此无礼的,是下邳那个自以为是的阙宣,结果阙宣不仅身死,全家都被抄了,阙宣的妻女也被耽抢了先。”

    “郑牧的娇妻,是蔡邕的女儿啊,郑牧何德何能!”

    想到这里,许耽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眼中充斥怨毒和嫉妒。

    直到黄昏。

    郑牧才驱车自城外归来,在正堂见到许耽,郑牧既没有虚伪的表达歉意,也没有跟许耽多费口舌,而是直言问来意:“许中郎,陶使君让你来襄贲城,有何命令?”

    许耽见郑牧如此无礼,心中怒气更甚,不过许耽并未因此而发怒,反而一脸笑容的宣读了陶谦的军令:“前下邳相笮融,不战而逃,又带走了下邳男女万口、马三千匹逃往广陵,此般罪刑,不可饶恕!”

    “襄贲县尉郑牧,能征善战,乃当世奇才,又有退曹之功,故擢其为骑都尉,择日统兵前往广陵征讨笮融。”

    “郑都尉受使君赏识,前程如锦绣,令耽颇为羡慕啊!”

    郑牧瞥了一眼许耽那虚伪的假笑,遂吐词道:“烦请回禀陶使君,牧近日偶感风寒,难以远道奔走。倘若战事不利,惊走了笮融,岂不是坏陶使君大事?”

    “牧观许中郎有上将之姿,笮融之辈在许中郎眼中,亦不过插标卖首的草人罢了。”

    “此功劳,就让与许中郎,不用谢牧!”

    许耽勃然变色:“郑都尉,你这是要抗命?”

    偶感风寒?

    这理由也太随意了!

    “许中郎言重了。”郑牧神色如常,丝毫不在意许耽的质问,语气反而多了几分调侃:“牧这可是在替郯城诸将设身处地的谋好处啊!倘若牧灭了笮融,就会拥有三千丹阳精骑。”

    “以后这丹阳兵主将,可就非牧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