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穿越古代,农妇也能家财万贯 » 年夜饭

年夜饭

    往年在前面领香的都是老族长媳妇,是这里不说辈分最高也差不离了。

    “阿奶,我就在这挺好的,您去前面领香就是了。”

    老族长媳妇别看是个干瘪的小老太太,这手劲是真不小,不容分说的就把钱桂花朝前拽。

    “在咱们赵氏族里的媳妇里,谁都没有你有资格站在那,大家伙儿心里眼里都亮堂着呢。”

    周围的人听老族长媳妇的话,都赞同的点了点头,可以说赵氏族里今年的日子这么好过,可都有赖钱桂花。

    钱桂花推脱不过,只好站在了最前面。

    老族长媳妇看钱桂花拘谨的样子,拍了拍她的手。

    “这也是你阿爷和族老们的主意,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心上香。”

    钱桂花虽然知道“阿奶”误会了她的想法,但还是接受了这番劝慰。

    钱桂花是觉得这份心意太沉重了,这不单单是上了三炷香的事情,从今天起可以说族里的族人们都要敬钱桂花三分。

    站在最前面的钱桂花从敞开的宗祠大门中可以看到石头等人把祭品都在供桌上整齐摆放好并点燃香烛。

    一切准备就绪,老族长在一面铜锣上击打三声,表示祭祖仪式正式开始,所有人默声正衣冠,就连小孩子也禁止嬉戏打闹。

    老族长和族老们带领赵氏男人、钱桂花带领赵氏女眷三揖四拜后,老族长开始念祭词,祭词甚是拗口,钱桂花听的也是迷迷糊糊。

    祭词最后就是老族长将这一年赵氏族里发生的大事说了一遍,并且还将钱桂花办坊赈灾的事写进了族谱,也是在这刻族谱里记录的不再只是几房孙之妻钱氏,而是兴学赈灾首功钱氏桂花。

    钱桂花按捺住内心的波动,肃着神情跟随众人一起燃香跪拜,但一直到烧完纸钱祭祖仪式结束,钱桂花的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钱桂花都如此激动更不要说赵家的女人们了,尤其是杨兰和二丫。

    看着站在众人之前的自家婆婆\/娘,她们觉得这就像立在自己面前的山峰,等着她们去攀登。

    祭祖仪式结束后就是分发祭品,因为今年每家每户准备的都不少,分发下来钱桂花家又挑回多半篓的肉和粮食。

    回到家的钱桂花等人也没有闲着,都开始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准备,她已经和两个妯里商量好了,每家做六道菜,年夜饭准备个18道菜,过个丰足年。

    钱桂花准备的都是新菜式,东坡肉、四喜丸子、豆腐酿蛋、毛血旺、炙羊排、腊味拼盘。

    钱桂花是主厨,杨兰和二丫在一旁帮忙,石头坐在灶口烧火添柴,只有长顺给自己找了个好差事—试菜员。

    钱桂花把准备好的五花三层的猪肉拿出来,用葱姜水给猪肉好好做个按摩。

    因为这里的猪肉比现代的要腥,这里又没有料酒等去腥的调料,钱桂花只好用原始的手段多费些力气。

    将清洗好的猪肉擦干,用火将猪皮那一面的毛燎干净,再把猪肉和葱姜水放在一起煮大概一刻钟。

    煮好的猪肉捞出来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并用线绳将每一块肉都捆绑住。

    长顺看着娘和大嫂绑的费力,感到十分不解,“娘,您为什么把它绑起来,它又不会跑。”

    钱桂花边绑边道:“不把它五花大绑,它还真有可能跑了。”

    长顺还是不解,不过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我知道了娘,如果不绑着它,它就跑东坡那儿去了,所以叫东坡肉对不对?”说完还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一句话逗的大家都哈哈大笑,虽然其他人也不知道这道菜名字的由来,但却知道这块肉不是跑东坡那去了。

    钱桂花揉着自己笑的快抽筋的肚子,这才给大家讲了东坡肉的典故。

    “从前有一个满腹经纶的小伙子叫苏东坡……

    农夫为了好好招待苏东坡,就去集市上买了两斤猪肉,但他又不知恩人的口味,所以就去问了苏东坡。

    恰好这时苏东坡对窗外的田园风光有感而发在做诗,就念道禾—草—珍—珠—透心香。

    农夫听着却理解成了和草蒸煮透心香,意思就是猪肉和稻草一起蒸煮才香。

    直到菜端上了桌才知道自己理解错了,但阴差阳错没想到这道菜异常的美味……

    最后人人争相模仿就有了这道菜—东坡肉。”

    一道菜的小典故听的几个人都入了迷,石头都不禁感叹道:“简单的一道菜都有这么大的学问呢。”

    钱桂花嘴没停的同时手也没停,将绑好的猪肉加入各种佐料,放在锅里继续熬煮,因为熬煮时间差不多需要一个半时辰,钱桂花利用这个时间开始准备做下一道菜。

    在边做边讲中,钱桂花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众人却是觉得自己长了见识。

    原来“四喜丸子”的四喜指的是人生福、禄、寿、喜的四大喜事。

    原来“毛血旺”是员外家的女儿作为新嫁娘不会做饭,阴差阳错之下做成了这道美食。

    原来豆腐和“兜福”发音相近,又和“多福”的发音相似,所以有幸福、福气的含义。

    六道菜做好出锅的时候,长顺都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试菜员,缠着钱桂花让她再给他讲一讲其他的小故事。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讲了个“小蝌蚪去找娘”,原本她以为长顺会觉得无趣,没想到不仅长顺连几个大的都听的津津有味,只能说没有娱乐的古代生活的确有些单调。

    几个人在厨房忙活了好几个时辰,身上多多少少都沾了些油烟,洗漱换好新衣服后,这才提着食盒去了老宅。

    虽说只准备了六样菜,但每样都做了两份,所以大家的手上都没有空着,就连长顺手里都提着一个小酒坛。

    刚进老宅院门,就闻到一股股饭菜的香气,堂屋的屋门也敞开着,里面大家伙儿聚在一起正说的热闹。

    从厨房出来的王氏正好见到这一家人,忙喊来平安、富贵过来提食盒。

    刘氏听到动静也从厨房走了出来过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