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西晋,狠抓教育 » 第21章 讲座

第21章 讲座

    作为一个大学,能不安排讲座吗?要把学院变成学术的中心,成为引领时代风潮的标杆,可能一个讲座,就能影响一个大学者的一生。

    王青想到这个,就决定安排系列的活动来,让科学的学者们能够互相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启发。

    于是王青在湖边的操场设一个讲台,下面的人可以自带小板凳,没办法,没有一个适合的空间可以用来搞这种活动,需要建新房。学校的委员会知道之后,当即决定由学校的教育基金出钱修房。

    以后新学站稳脚跟之后,还可以和一些讲理的旧学名人交流碰撞一下。傍晚,讲座开始了,来了上百人,很多刚入学的人也来听教授开讲座了,其实他们只是好奇罢了,但是他们对现在学校的事似懂非懂的。

    王青当即决定,以后要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各种体育活动安排起来,怎么能死读书呢,玩得痛快才能激发大家的潜力,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学习,思考,新学才能够勇猛壮大。

    “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经济学,这方面我其实了解得不深,我自己比较偏向自然科学一边,人文科学了解不深,但是人文科学其实是很重要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社会结构,大众思想,决定了大家在想什么。

    现在学校已经取消校禁,荆州军就在旁边,你们有的人最近不是也经常去附近玩吗?慢慢的你们就会发现科学的有趣之处,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知识,成为有用的人。

    昨天才打出广告,今天居然没有全校都到,着实不给我王教授面子,我很生气,我要破防了。”

    新来没多久的一年级都已经知道,什么叫破防了,可是大家都不怕王教授,这让王教授很满意。

    “怎么没动静,你们得这样支楞起来。”王青说完,手呈“拈花”状,放到嘴里吹起哨子来。结果还有几个老学生跟着整起动静来。

    贾东在底下没吹,和旁边吹得最凶的张小七吐槽道:“搞学术这个态度太不严肃了。”

    张小七习惯了,也不理他,老师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无关紧要,这种说法他倒是挺认可的。

    “刚刚是整活,开个玩笑,同学们,大学就不该有等级,在学术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思想也是自由的。你对这个感兴趣你就学这个,不感兴趣就学别的,没人能强迫你,当然了基础的东西还是应该要掌握,比如不懂数学,接着再学别的东西,你就会无法深入理解,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状态。

    我这个讲座,也是劝你们好好学习,当然了如果你实在不满意,原则上也是可以按照学校的规章退学,回家种地什么的,但是学校如今提供的条件,已经超过大多数百姓家庭了,你们要珍惜,现在是免费学习。以后可能学生多了,就要自己出学费了。

    说实话讲座,就要有个扩大声音的机器,不然很多后面的学生其实只是听个寂寞了。物理上不是说了吗?声音就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首先我的声带振动,使得空气振动,然后有个机器接受这种振动,并且将这个声音放大,这不是很好吗?

    跑题了,今天说经济学,所谓一个学科,我们有我们要将知识大略分类,因为世界包罗万象,人是有限的,一个人即使穷极一生,也无法做到全通。

    但是研究要本着理性的科学逻辑为基础,比方说传统的方术,利用各种矿物和草药,制成寒食散,吃了会暂时在某些方面上很硬气,但是这些东西对人体有损害。

    这种就是不科学,对于物质的变化没有理性科学的认知,感觉不到寒食散的害处,假如一个地方的人,全部一直无知地食用寒食散,最后可能这个地方的人会全死光。

    而研究对象不同,其实也各是一门学问,比如医学,对于研究人体,对象还分男女老少。对于其他动物,比如马,马的习性器官很多方面又不同于人。比如研究衣服,用什么材料,做成什么样的款式,怎么样穿起来才显得好看,怎么样穿起来舒服,都是不同的学问。

    经济学就是研究一个区域的人们的财富,他有什么性质,会被哪些因素影响。

    比如荆州人的经济,就是在荆州所有人的生产劳动。胡人不懂经济学,但是他们却知道,把人杀掉,人就变成尸体,不能创造价值了,所以他们攻入中原,一定会把人掳走,给他们劳动,创造价值。

    首先说人,如果你一个人生存,只需要吃饱,假如没有危险,像猴子一样,摘野果吃饱了就睡大觉。

    但是你是人,不仅需要吃,你还要衣服来避寒,种地你还需要锄头,你还要吃盐,一个人是有限的,你怎么能同时做农夫,去挖铁矿,做铁匠?所以人离不开其他人而生存,大家互相帮助,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你种地种得好,你就多种地,多余的粮食你可以拿去换别人多余的劳动产物,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互利共赢的。

    这就是分工,有了分工,人们从事的某项劳动才能逐渐熟练起来。你想想种地是不是最难,把种子种下去,还要除草,施肥,事情很多很杂,又不能集中在一起用同一个工具接着做完,你要等农作物慢慢成长,没有分工,所以农业很难进步。

    有了分工,人们把一系列工作分开,每个人去做有限的一两个步骤,时间久了,熟能生巧,在同样的时间里,就能完成更多工作量。

    我们要研究一个东西,不能漫无边际,要有确定的量来对他加以描述,比如温度,物体的温度不同,人有人的温度,常态下是这个温度,当人的体温发生改变,就可能是生病了。

    要测量长度,你必须要用一个不变的东西去测量,不然小孩说和我一样高,成人也说和我一样高,他们的高度是不一样的。

    研究经济学,我们就要找到一个不变的量,那就是劳动。

    一个人种五十亩地,今年可能丰收,明年可能收成不好,虽然你的收成不一样,但是你花费的力气却是一样的。你的辛苦有时候能换的粮食多,有时候能换的粮食少,但是这个辛苦是一样的,把这个不变的辛苦称为实际价值,作为尺度来研究经济。

    粮食的多少是名义价值,两者不一定会相等,但是他们对于一个农夫来说,付出的劳动是不变的。

    ……

    而劳动产物,我们就称他为产品,产品的价格由三个部分组成,劳动的工钱,地租,资本的利润。

    比如我们租别人的地来开工坊,生产家具,你肯定要先有资本的投入,你要钱租场地,买原木料,买工具,请木匠来给你干活。你可以说我在自己家干,砍自己的树,自己做工具,全程自己干。

    那不就是农民种地的做法吗?你自己干,花时间多,产量不高,做的质量还不好,还要带着家具走几十里路去集市和别人交易,花了这么多功夫,卖给别人,不卖贵一点能补贴你的辛苦,同时赚到钱吗?

    但是你这样生产家具,能有别人开工坊做出来的那种又便宜,质量又好的家具竞争吗?在集市,你还要给官府的人上税,你可能不了解情况他还要欺负你,坑你的钱。

    这里说一下钱,也就是通货。最开始官员的工资,就来自于自己封地地的的产物,地里出的粮食就算封主的,天子只有自己王畿附近的产出,养不起兵。

    后来,官员的俸禄以粮食的形式发放,郡县制开始之后,以粮食为工资,郡守就叫二千石。

    汉武帝以后,汉朝发钱币当工资,曹魏以来,工资分布匹,粮食,钱三种一起发,现在不仅发布匹,粮食,钱,还发菜地,杂役。

    ……

    财富是大家的劳动总量,现在假如我做荆州的皇帝,只发粮票,大家一起用粮票。外国入侵,把所有粮票烧掉,其实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大家的劳动都以商品的形式保存下来了。假如敌国冲过来灭了我国,一样可以把商品掳走,烧毁大家修建的建筑。

    ……

    国家要富强,就是提高生产能力,从石器到铁器,效率提高了,才能让一个人更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

    讲座结束后,天已经黑了。大家陆续走了。

    贾冬还在向王青吐槽,对于学术要严肃一点,王青懒得理他,准备回去睡大觉。

    “贾学士啊,等你上去开讲座的时候,再去认真吧。对了,你们商量看看想听谁开讲座,就去找他开,对了,要给一定的财物吧,总不能让别人花时间白做事。那样别人还有积极性吗?时间久了,讲座就荒废了。虽然有我这种富有明星教授,有大把人捧场,但是难免有没钱的学者嘛。”

    贾冬也同意这种说法,想了一下说道:“但是具体怎么做呢,我觉得最好以非学士的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找些人来负责,看他们想听谁来做讲座,而不是校委会安排谁来做讲座应付差事。”

    “不错不错,这样挺好。”

    柳如是走过来问王青:“老师,设计衣服,也能成为学士吗?”

    她现在是学校里小学的老师,负责管理学校里的女生,杂事挺多的,很久没有回王家做侍女了,经过王青的鼓励,最后决定还是珍惜学习的机会,不再像以前一样,把自己定义为侍女。

    “如是啊,好几天没见你了,又长漂亮了。可以啊,服装设计那也是一门学问,想想之前穿的衣服,那多不方便,还没裤子,底下凉凉的,上厕所也很不方便,你如果感兴趣,那可要抓紧,又舒服,又好看的衣服,我可就等着了。”

    柳如是说道:“嗯,是需要改变一下,只是以前衣服这些,需要符合朝廷的规制,大家习以为常,也没有觉得衣服还能有什么样,老百姓倒是随便,他们有的穿就满意了。”

    “那挺好,如是啊,那可等你的作品了。”

    柳如是早就习惯了王青的不着调,想着赶紧回去从事自己伟大的时装创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