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宋武神 » 第十六章 张浚和张俊

第十六章 张浚和张俊

    平江府(今苏州)。

    张浚焦虑的在大营里走来走去。

    为什么焦虑?他也不知道,也许是惧怕金军,也许……

    他总觉得有事要发生。

    张浚,1118年进士及第,现在是礼部侍郎(外交部副部长)兼御营使司参赞军事,相当于总参谋长。

    驻守平江府本是朱胜非的工作,但朱胜非去行在当宰相了,就把张浚留下节制军马。

    快到中午时分,有人来报。

    “参赞,有人自称从行在来,有要事禀告。”

    “快请!”

    张浚终于觉得一块石头落了地。

    “张参赞,小人是医官院副使、开州团练使王北王医师的家将,李程,奉命前来请张参赞发兵勤王。”

    李程受了王北的嘱托,日夜兼程,来到平江府搬救兵。

    张浚大吃一惊道:“勤王?”

    “难道金兵打到杭州了?”

    不应该啊,北边几支部队层层防守,没听说金兵南下啊。

    不过也说不准,金兵在北方那种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还打到了扬州。

    说不定金军绕过了北边几支军队的防守,真的奇袭了杭州。

    至于王北的名号,张浚是听说过的,一个医生,升官速度犹如坐火箭,在朝廷是风头正劲。

    李程解释道:“金兵没打到杭州,是杭州的军队反了。”

    张浚一拍桌子,胡子眉毛都竖了起来:“是谁如此大胆!”

    李程走的时候,苗傅和刘正彦还没发动叛变,所以他也是从王北嘴里得到的猜测。

    但王北的能力,李程是亲身经历的,他没有片刻迟疑,说出了王北教他说的话。

    “苗傅和刘正彦两人,纠集杭州附近兵马,逼官家退位。”

    “岂有此理!”张浚咬牙切齿。

    日防夜防,却没防住自己人叛变。

    “李将军,你这话当真吗?”

    张浚还是有些怀疑,一个医官的家将,为何会知道军队的叛变事宜。

    “张参赞,这件事是我家王医师从苗傅那里亲耳听来,只怕此刻官家已经被软禁了。”

    苏州离杭州不远,在这个年代骑马需要两三天,李程日夜兼程,生怕耽误了王北的大事。

    “大胆!”

    张浚听说苗傅竟敢软禁赵构,他一个文官,自然是对这些鲁莽的武将充满了敌意。

    “李将军,你且歇息,容我调兵遣将,即刻出发勤王。”

    张浚朝账外喊道:“来人,传我军令,命张俊、韩世忠,即刻率部队退守平江府,共议平叛事!”

    另一边,董修也来到了吴江,费尽周折见到了王北嘱咐要找的人。

    张俊冷冷的看着董修,眼里满是不屑。

    “王北的门客?哼,果然是一丘之貉。”

    张俊,出身贫苦人家,16岁入伍,表现神勇,不过很多年过去了,还只是个从七品的武德郎。

    转机发生在赵构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时,张俊见风使舵,带着部下就去投靠,当即获得了元帅府后军统制的高官。

    现在,张俊是御营使司前军统制,驻军吴江。

    张浚和张俊,叫法都一样,只差了一个偏旁,但两人际遇大相径庭。

    张浚是文官,张俊是武将,张浚比张俊还小十几岁,现在,张浚是张俊的老大。

    看起来像绕口令,但这就是宋朝的现状,以文御武。

    张俊草根出身,自然脾气火爆,他也想砍了王渊,只是不敢造次。

    要是他知道王渊被苗傅和刘正彦砍了,估计他会额手称庆。

    王北的名头,张俊自然是听过,他也跟苗傅一样,觉得命运不公。

    张俊从入伍混到从七品的官职,已经四十岁了。

    王北一入仕,就是从六品,还有天理吗?

    连他手下的门客,都长的这么衣冠楚楚,还冠冕堂皇的说有军务要报告。

    “董修,你只是一个医官的门客,你说苗傅和刘正彦要造反,你有证据吗?”

    张俊善于见风使舵,但也不至于偏听偏信。

    这苗傅和刘正彦跟他张俊不一样,他们是将门子弟,有必要造反吗?

    董修不紧不慢说道:“张承宣(张俊是正四品承宣使官阶),我家王医师在朝廷里有些朋友,这消息指定不假。”

    证据?连王北都说这个事要过几天发生,哪来的证据?

    张俊眼神一凛,这王北到杭州没几天,他的门客竟然说他在朝廷里有些朋友,刚来就结党,实在是目无王法!

    “董修,我问你,你又怎么证明,你是王北的门客?”

    “这平叛一事,关系重大,岂是你一人一口就能让我发兵?”

    张俊心想,吴江离杭州才多远,可他根本就没收到任何叛变的消息。

    而这个消息是从一个陌生人嘴里说出来的,手上也没有任何凭证,叫人如何相信。

    “张承宣,我是谁不重要,我既然人在这里,难道不怕假传军情以身伏法吗?”

    “还有,平叛一事,越早越好,官家危在旦夕,若张承宣救驾有功,这其中的益处,张承宣不会不知道。”

    张俊靠攀附赵构发家,要不是风向看的好,哪有今天这样的高官厚禄。

    但这话从董修嘴里说出来,怎么就不像好话呢?

    说得老子好像是根墙头草一样!

    “混账!我是贪图利益的人吗?若你说的兵变确有其事,我张俊就算拼了命,也要救官家于水火。”

    “可你若是假传军情,我驻守吴江,若是金兵趁此间隙南下侵扰,我就是擅离职守,其中利害你可知道?”

    说到底,张俊还是不相信董修。

    尽管董修带来的是个极好的消息,若能第一时间赶到杭州救驾,这升官发财指定是跑不了,说不定还能位极人臣。

    “张俊!”董修终于怒了,“你别不识好歹,我家王医师,是看你驻军离杭州最近,才叫我来通知你!”

    “谁知道你就是个懦夫,畏首畏尾!也罢,我去通知韩世忠。”

    董修转身要走,张俊怒吼道:“来人啊,给我把这个假传军情的贼叛军抓起来!”

    这情报不管是真是假,怎么能让韩世忠先知道呢?张俊不傻。

    这个时候,外面有人来报。

    “报!参赞大人有令,命我部即刻北上平江府,共议平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