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于历史,长生不死 » 第三章 下山

第三章 下山

    说起来还得感谢这头大黄牛,要不是它,这里的竹子密密麻麻的,谁知道这十亩地要开荒到什么时候去。

    一开始大黄还不愿意帮助自己,结果和哈总打了一架,就“自愿”留下来了。

    哈总从小就天赋不凡,用长庚道人的话来说,就是天地异种,肉身每天都在变强,天生的体修。

    不过可能也是异种的原因,所以狼不狼,狗不狗的。

    对此,李长生只能无言以对,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哈士奇确实不狼不狗。

    简单收集了一些药材,李长生便返回了观中,哈总倒是留在药田之中玩耍。

    随着时间推移,雾气渐散,早晨的阳光照射在长生观中。

    回到观中,李长生简单做了个早餐和长庚道人慢条斯理的吃着。

    吃完后师徒两人给道祖上了个香,便准备下山了。

    李长生这两日已经把需要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就堆在门口,和小山一样高,大多都是些寻常的草药。

    走到“小山”前,长庚道人一挥腰间的葫芦,便把小山般高的物资尽数收起。

    李长生有些羡慕,不过也明白自己师父浑身上下,也就这个葫芦和记载着《长生经》的玉简值点钱了。

    由于有葫芦的存在,两人并没有负重,只有李长生带了一把环首刀,带上这把刀并不是为了和贼匪热血对拼,而是用来开路的。

    虽然秦韩两国正在交战,山下并不是很太平,但和自己师徒并无什么关系,只要脑子没有问题,看到自己两人一般都是直接避开的。

    之前和师父下山,由于年纪还小,奔走时间一长,都要休息一段时间,不过现在已经踏入练气修为倒是不需要休息了,虽然体魄上比不上修武道的蛮子,但好歹也是修行者,踏入了超凡层次。

    见到李长生的动作,长庚道人不由露出一抹微笑。

    天赋绝佳,两日内便开辟丹田宫并修炼到了练气修为,如此天赋,纵使灵气枯竭,也是金丹不愁,有徒如此,夫复何求?

    想到这,长庚道人摸了摸腰间的葫芦,心中一叹。

    下山的路每月都要走一次,但每次走都有各种植被挡路,十万大山虽然灵气稀薄,但这也是灵气,所以这些植被涨势极快,往往只需要十天半个月便可把开出的路挡住,所以每次下山都要重新开路。

    这也就是长生观并不需要香火,虽是道观却是和门派差不多,一脉单传,如果换成后世的道观或寺庙那都得饿死。

    两人的速度并不慢,约莫一个多时辰便到了山脚下,也逐渐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农田,不过涨势都极好。

    这也算吃了十万大山的福泽,灵气逸散的过程难免会冲刷这里的田地,虽不至于变成仙草灵根,但交完税收也不至于让全家饿死。

    这里是三国交界之处,同时也是三不管地带,但收税却一点不少,这些税全是附近的贼匪收的,今天给这家,明天给那家,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不会被抓丁去打仗了,不过依仗着十万大山稀薄的灵气,倒也年年丰收,偶尔有顿肉食。

    不过近几年秦韩交战,这里的百姓也不好过,隔三差五便有逃兵降卒来这里打秋风,所以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

    “仙人!”远处村长有几个人眼尖,远远就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人,嘴中大喊一声。

    “仙人下山了!”

    然后便见到有几人往回跑去,这是去通知村庄的人了。

    很快一大批村民便出现在村口,在村民的张罗下,一个摊子就摆了起来。

    三三两两的村民排起了长龙。

    这里是三不管地带,虽然不愁吃,但贼匪肆虐,加上这附近并没有什么村镇,所以也没有看病的地方,连个巫医都没有,一般有个头晕发烧的都是靠自己扛,扛不住就挖个坑埋了。

    也就是最近十几年长庚道人下山救治才稍稍好一些,所以村民们也会自发的给些食物当诊费。

    长庚道人倒是笑呵呵的一一接受。

    与其说收粮食作为报酬,倒不如说是慈善,毕竟各种药材比他们给的东西,加起来都要值钱。所以每次长庚道人下山,都像是过节一般,身体不舒服的村民都会跑过来看看。

    长庚道人忙着看病,李长生就开始做饭了,时辰差不多到了午时,也该做饭了。

    由于在外面,很多东西都不方便拿出来,所以李长生在附近的人家借了个陶罐淘米煮粥,不过作为一个无肉不欢的人,他还是在米粥之中还是加入了一些野猪肉。

    师徒两人草草吃过午饭便继续忙碌,长庚道人看病诊断,李长生熬药,就这样到了太阳下山才慢慢结束今天的行医。

    这个世界可比前世大多了,隔得稍微远一些的村庄是赶不过来的,所以两人每天都要换个村子行医。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的都是开枝散叶,生的多,房子都是自家人都是挤着睡的,也没多的地方给两师徒,所以两人干脆就自己找个地方扎了帐篷,也不麻烦别人。

    师徒两把今天收到的粮食稍微清点一番便收到葫芦之中。

    “长生,你今日感觉如何?”

    李长生从怀中掏出一个摸起来温热的炊饼,这是一个光屁股的三岁小孩给他的。

    那小孩家中有一个姐姐,年纪不大,十五六岁出头。

    父亲四年前去参军,说是博一条出路,至今未归,父亲走后,母亲才发现怀孕了,最后却难产而死。

    最后只剩下两姐弟在村里人的接济下勉强生存,可以说这姐弟两是这附近少数吃不饱饭的人家,但就算是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却给了自己一个炊饼。

    “从前只是感觉他们日子并不好过,但还是能活下去的,但是今日却看到众生疾苦。”

    李长生说完,把炊饼递给了长庚道人,在十万大山的外围脚下,都有这种事情,换做其他地方,他都不敢想象是什么样的场景。

    长庚道人接过炊饼长叹一声,很显然对于这姐弟两的遭遇他也知道,所以也没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