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当纵横家 » 033 发动舆论!

033 发动舆论!

    陈文在说出这句话后,现场陷入了许久的寂静。

    良久,郑家堡的郑三台忽然怒不可遏地从跪坐的草席上站起身。

    狠狠甩开衣袖:

    “一万多人聚居在你桃花堡,此事关乎一县百姓的生死,既然你陈堡主要我们跟着你做这兵器贩卖的事情。”

    “无论如何也该以礼相请!”

    “既然不强求,那就恕我郑家堡不能奉陪。”

    说着,郑三台拱手朝着邹平和周卜一拜:

    “邹县令,周堡主,告辞了!”

    郑三台一走,旁边的罗丞也紧跟着起身。

    “我罗家世居淮阴县城,生意也全在城中,邹县令,桃花堡虽说堡墙坚固,但也算是穷山僻壤的地界。”

    “恕难奉陪,告辞!”

    罗丞一起身,紧接着,其他坞堡的堡主也一个个起身离去。

    整个屋内瞬间变得空荡起来。

    邹平被气得脸色黝黑,就差爆发出来。

    而一旁的周卜也是觉得众人不答应此事也是情有可原。

    淮阴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各个乡里各个坞堡,长年在自己的地盘上经营。

    他们在自己的地方上鱼肉百姓,也算是一方土皇帝。

    而一旦来到桃花堡,不仅他们多年积攒的家业算是一丢了之。

    而且搬到桃花堡,他们得不到丝毫好处。

    而堡民乡民能分到房子和足粮,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假大空的话。

    来了这里还要寄人篱下。

    要不是他周卜从陈文手中分了五百万钱,换作是他,他也不会轻易答应。

    想到这里,周卜看向陈文,发现陈文的脸上面无表情。

    甚至略带一丝笑意。

    陈文看向台下坐着的五六个人依旧定然坐着,未曾离开。

    便问:

    “诸位,别人都走了,你们为何还坐着不走?”

    其中一个脸面瘦削,身材高大的人站出来。

    “陈堡主,我们几个都是手下有着坞堡的人,去岁大旱,前年又是大涝,再前年,瘟疫肆虐,黄巾作乱。”

    “连着三年的天灾人祸,收成没多少,我们还要负担堡民的巨额算赋口赋。”

    “坞堡入不敷出,连年亏损。”

    “今岁,十八路诸侯讨董,徐州府加征粮食,我们这几个穷堡,早就粮仓见底。”

    “要是再这么下去,整个坞堡非得全部成流民不可。”

    陈文转头看向其他几人。

    在座的纷纷点头回话,大致意思也就是年景不好。

    过不下了。

    陈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既然如此,你们是打算入伙我桃花堡?”

    几人闻言,急忙点头。

    “我等方才进堡,早就见识了陈堡主爱民如子,堡民个个面色红润,住着阔气的砖房。”

    “只要是能跟着陈堡主混一口吃的,种田还是打铁,我们都成!”

    陈文点点头:

    “你等堡内,人口几何?”

    那瘦削的高个子开口:

    “三百二十六人,其中精壮汉子二百多,老弱去岁死了不少。”

    “只要陈堡主赏饭,我的堡民干活绝对卖力。”

    随之,后面几人也都大致介绍了各自坞堡的情况。

    陈文心算下来,拢共两千多人。

    都是一些小堡。

    再准确来说,就是没落地主和一群不是流民,更甚流民的存在。

    陈文长叹一口气:

    “来我桃花堡,我定然一视同仁,但我桃花堡的规矩,你们也要遵守。”

    “我桃花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几人见陈文点了头,登时感恩戴德地跪在了地上。

    送走几人,陈文看向邹平:

    “邹县令,军械坊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招募一批工匠,以及精通数数计算的人。”

    “这几日放榜,高价聘请县内各类匠人。”

    “堡内现在打造文山甲,全靠我设计的几个大型的熔铁炉。”

    “但是今后各种兵器,对于铁的冶炼铸造,要求极其严苛。”

    “除了工匠,还需要会算账的人,会做买卖的人。”

    “邹县令,此事,就有劳你张榜了!”

    邹平点点头:

    “军械制造一事,的确需要大量工匠。”

    “我这几日便张榜招募,下月,我要去广陵郡递交各类薄籍文书。”

    “顺带命人在广陵郡张榜招募。”

    “我听说这几日涌入广陵郡的青州流民不少,想必能招募到不少流民。

    陈文点点头;

    “还有,宋罡,方才那几个坞堡的人要是全搬到我们桃花堡,少说也有两千人。”

    “这几日,砖窑的窑火不能熄,多运点西山的土。”

    “等这几个堡子的两千多人来了之后,就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建房。”

    “我现在手头还有一千钱,这一千钱,分出五百万钱,散发人手,到徐州各郡县收购粮食。”

    “徐州要是没有多少,就下扬州,在淮南一带收购。”

    “家口大了,吃饭的人就多,粮食不能缺。”

    “剩下的五千钱,全部用来购置铁石、生铁、熟铁、还有钢!”

    “木材西山便有,不急着买!”

    一切吩咐妥当,陈文便走出院子。

    现在的汉末,其实铁的冶炼技术,方方面面都已经成型。

    只是民间技术流传出来的少之又少。

    所以,桃花堡所有铁器的铸造,都是陈文在主导。

    其实钢材冶炼的熔炉,现在的时代,就是小熔炉,而且没有鼓风机,火候很难把握。

    所以陈文从军械坊一建起来,就先张罗着搞了一个大的熔炉。

    因为不具备大型器物的冶炼铸造。

    陈文就先是将熔炉的分部分浇铸出来,最后再用铁水熔焊起来。

    这才铸造出来了一个巨大的熔炼炉。

    而且给熔炉还配备了一个风箱,这就能很好地维持火候。

    而现在最要紧的一步,就是将全县的人口都收拢到桃花堡。

    只有上万的人口,才能保证大批兵器的铸造打造。

    但现在,罗家和郑家却不识时务。

    陈文眉头一拧,悄悄将李腾找来。

    “李腾,找些人,在县内各个坞堡散布消息,就说,只要是能进到桃花堡的百姓,都能住砖房,日日有足粮,人人有衣穿!”

    而今的整个徐州,整个广陵郡,能吃饱饭的,是极少数人。

    大多数进了坞堡的农奴,大多都是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一旦得知桃花堡有吃有住不用饿肚子。

    那桃花堡的号召力,肯定不比黄巾军张角的符水差。

    李腾笑颜如花:

    “今日我看那罗家和郑家太过狂妄,只要这句话传遍罗家和郑家,我看他们今后还怎么管得住手底下的人?”

    陈文冷笑一声。

    舆论,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记住,要让百姓们知道,我们桃花堡邀请了县内各个坞堡,但是,他们的堡主和头人拒绝了。”

    “试想,等他们看到搬到桃花堡的人过得风生水起,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