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在红尘里长生 » 第73章:以舞祀天地

第73章:以舞祀天地

    十数日后。

    林尘面前摆着一尊白玉鼎炉。

    这个炉子还是之前林尘初入修仙界时候缴获的。

    跟着林尘这么些年,又是炼丹又是炼器,很是劳苦功高。

    现在的炉鼎正敞开着炉盖,炼制着一只奇门法器。

    一只白玉祭坛。

    和其他的法器丹药盖着炉子炼制不同,这只祭坛林尘一直是敞开着炉盖的。

    并且炼制的时候也不是规规矩矩的盘坐着掐诀。

    而是在鼎炉四周像是跳大神一样,不停的跳着祭祀的祭舞。跑

    林尘的宽袍大袖,像是被舞动云霞一样,在林尘周围蹁跹。

    一道玄妙的气息被林尘的舞蹈吸引过来。

    环绕在鼎炉的四周。

    仿佛是某种庞大的意识正在注视着整个炼制过程一般。

    祭祀之器是属于公器,和独属于一人的私器不同。

    公器乃是沟通天道之物,炼制成功以后炼制者也只是有使用权。

    而所有权要在炼制的过程中祭祀给天道。

    这样才能得到时时沟通天道的效果。

    所以炼制的时候需要不停的祭祀,也不能封上炉盖。

    要连接外界天地,方便天道围观。

    之所以想要炼制一个祭坛,是因为在和天道达成有限合作以后。

    林尘沟通天道的需求大大增加。

    总不能次次都要摆祭坛,跳祭舞吧。

    所以一个简便的沟通神器便是林尘需要的东西。

    在和天道沟通了效果和炼制方法以后,林尘便投入其中开始炼制。

    由于有着天道的看护,所以整个过程十分的顺利。

    没有一丝波澜和瑕疵。

    一个白玉祭坛被林尘炼制出来。

    整个白玉祭坛看上去约莫巴掌大小,通体洁白如玉,隐隐透着光泽。

    祭坛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小巧的玉栏杆围住。

    只有四方有着四道楼梯联通三层祭坛。

    祭坛最顶层是一幅太极八卦图,林尘不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更贴合天道。

    所以就按照自己的心意炼制了太极八卦图。

    所幸天道也没有反对。

    白玉祭坛除了祭祀天道,便只有一个大小如意的禁制,除此以外便没有别的用处了。

    大小如意也是为了方便祭祀所用。

    否则便只能是放在一处不能动。

    在炼制好了白玉祭坛以后,林尘清理了院落内的杂物。

    如今林尘住在坊市内的洞府里,是有一个单独被法阵笼罩的院落的。

    清理完院落,开启法阵以后。

    林尘便将手中白玉祭坛放大,放置在院落中央。

    随后取出一套法袍,这套法袍是专职祭祀所用的法袍。

    不同于林尘常穿的素色法袍,这套法袍的形制复杂,宽袍大袖不说,还有一顶繁复的日月冠冕。

    法袍上画着青天风云,雷电雨雪,中间画着草木轮回、红尘百态,下首画着山峦大地、土石矿铁。

    穿上法袍以后,林尘一股脑的把自己这些天准备的自制传承丢在了祭坛上。

    这些自制的传承大多都是金册玉板,还有一些凡俗的纸质书籍,一些石板、刻字的鼎器之类的。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东西开个光。

    在天道视野里给这些东西打个标记,以方便这些东西在天道的引导下流入合适的人手里。

    放好了东西以后,林尘便打算开始祭祀。

    但是看了看祭坛上一堆东倒西歪的杂物,林尘还是动手稍微摆了摆。

    至少不是像堆杂物一样随便一堆了,才开始跨起步子舞动着袖子开始了祭祀。

    随着林尘的舞动,一道道光华升起,一声声的丝竹之声伴随着咏唱声在虚空中升起。

    天降彩霞与乐声,地涌金莲伴光明。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

    大量的霞光涌入祭坛之上的众多传承物品中,随后又随着祭祀进入尾声而消失。

    这次祭祀的声光效果林尘也是第一次见。

    这天道小老弟和林尘沟通祭祀多了,也开始整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了。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有必要的。

    今后能和天道沟通的人肯定不止林尘一个了。

    别的不说,这白玉祭坛,在林尘这个身份死掉以后,肯定会被天道收去交给别人。

    有了白玉祭坛,别的修士也可以摸索着接触天道。

    到那个时候若还是动不动就入侵人家神魂,这天道肯定是会被推翻的。

    像是这样以礼乐的方式,将自身尊贵的概念印入所有的修士心中,才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这玩意糊弄糊弄别人还行。

    林尘跟天道那是神魂相交,有过亲密接触的。

    这个天道是啥形象,早在林尘这里定性了。

    送走了天道以后,林尘开始将祭坛上的东西分门别类的收藏起来。

    这些功法也不全都是行道剑,还有林尘开发的服饵道以及其他基本观想法。

    不过这些观想法比起行道剑,略有些差距。

    一本偏向儒道的持心法,走的是儒道养孕一口浩然正气的路子。

    不过这个浩然正气需要教化众生。

    而且受限于如今的天地环境,养起来极其麻烦,效果很差。

    只能等以后天地环境变了以后,再看情况。

    一本偏向道教的持身法,讲究的是修持己身,修的是自身道德。

    对于自身的心性要求极高。

    需要观想一片心湖,并且做到太上忘情波澜不惊的心态才行。

    效果是修持所有的法术和功法都有极高的悟性加成。

    最后一门是佛教的持戒法,主要是修持戒律。

    和行道剑略有相似。

    不过由于林尘对于佛教了解不深,所以有些不伦不类。

    这门持戒法,修一个闭口禅。

    持闭口戒越久,后面开口时候的真言效果越强。

    若是能修持一辈子,死的时候说出的真言大概能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出口成真的效果。

    还有一门闭目禅,闭眼持戒。

    一样是修持越久效果越强。

    最后能达不到遍观三界,也差不多能够一眼望穿一域之地了。

    可惜的是,这三门观想法都不太成熟。

    理念上略有瑕疵不说,连天地环境也不太支持。

    所以只能是交给天道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