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书中风景 »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张爱玲二十出头时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成名作。看整本书,断难想到这是一个年轻女性的作品,正如一名读者的评价:“你若是只会写爱情,便不至于盛名至今。”

    香港和上海两个城市,在民国时代有太多关于男女于乱世中的故事。

    读第一篇开始,我脑海中就闪现着王安忆的上海街巷,上海的小人物,看张爱玲的书,自动切换到潮热的香港,鼻子周围混杂的气息若隐若现。

    张爱玲的,那时代的女子,但凡有些心机,有些姿色,或有些见识,无不早早打量着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终身的良人,可是现实可怖,通篇下来,只有《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算得到善终的,却也是在战争那样极端的情形下,她与范柳原才得以回归内心,彼此懂得了伴侣之间的真情与依赖的重要性,可是,那时的情感也已不是单纯的爱情。

    若论纯真女子,愫细是一个,由寡母带着她们三姐妹生活在香港的英国女子,却在那时代,“纯真”到比很多深闺中的中国女子更不懂男女之事。她是幸运的,她的未婚夫罗杰是在大学教书的英国人,虽年长些也没有大作为却深情如许,认定愫细是世间最美的女子,小心仔细的对待着,直到婚礼后,因愫细的不谙人事,让罗杰堕入地狱,他再难有勇气面对一切。

    读完通篇,才意识到,罗杰是几个故事中唯一的真正“纯真“的男子,专一而多情,却落得了个自杀身亡的结局,何其不幸又何其讽刺啊。

    如果把这本书看成爱情小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它描写的是人性的凉薄,生存的艰难,世间的算计,和生活的种种无奈与悲苦。

    读到很多女子,尤其是人生境遇并不好的女子,从泥沼中脱身出来,总是各种作,我思忖这种的女子大抵都是这样的,不论在什么年代,因为她心底升腾的就是这种不安定感,她怕,她就是要用各种折腾,也相信自己的折腾总能改变点什么,总能多找点可以依靠的基石,可是也正是这折腾,让她所获得的轻易又失去,“作“到最后是一场空。

    每每读到这样的女子,总是替她惋惜,怒其不争,也知道那个时代,女子可以选择的路少之又少,她们的小机灵,小心思都只有在男人身上可以发挥作用,于是,多数男人也就多了花花心思,于是,女子们更没有了安全感。

    又想到出生成长于书香门第的民国才女们,如杨绛,林徽因等等,还有出生市井成长于烟花柳巷的奇女子们,如董竹君,赛金花等等。同样的时代,同样的出身,不同的命运。

    昨天和几个姐妹聊天,一位姐姐说到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男方帅且多金,但花心,姐姐毅然决然离婚,历时8年之久。她不怨天尤人,更不憎恨小三们,只放弃这个高富帅而已,而她的第二段婚姻肉眼可见的幸福。

    姐们们都赞同,婚姻中如果有第三者的问题,根源是婚姻内的那个人,与其他无关。

    联想经常看到的原配打小三的视频,那是女子们还活在那个女人没有自我,也没有坚硬脊梁的民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