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书中风景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今早在直播间读完了这本大名鼎鼎的《万历十五年》,读到最后,又不争气的狠狠的被感动了!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人民的名义》,单纯是好奇而已,本身那时候对历史书都是兴趣缺缺,直到今年开始阅读历史书,毫不犹豫的入手这本了。

    读之前了解了作者黄仁宇老先生的情况,他的经历非常复杂坎坷,经过抗战,内战,又到台湾,在美国求学,打工赚学费,在大学当老师,在六十多岁时候失业,为求这本书也是他第一本著作的出版,在美国当时相对开放的社会依然不断碰壁,最后竟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个特殊的时期国内的BJ书局接受了他的这本书并首次出版,那时的他可谓穷困潦倒,这个第一次出版对他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就可想而知了。

    我习惯读的历史书,无外两种,一种是如《翦商》罗列大量的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和文字记录等等,在其中寻找和推测各种历史的可能性和真相,另一种如《全球通史》按时间和地理区隔陈述历史重大事件和影响历史进程,徐徐展开历史画卷。

    而《万历十五年》与两种都不同,是加诸个人的分析和思考的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刨析,通过层层分析,不知不觉中让读者了解历史的真相和历史真相背后的根源。

    《万历十五年》薄薄的一本书,讲了几个典型的历史人物:万历,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

    每读一个人物,我都是随着文章的深入,才明白作者想要表明什么,比如申时行,这个万历时代的首辅,恐怕不了解历史的人如我之类,读到这本书才了解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和性格内敛谨慎的国家实际管理人,他的理想驱使他采取比张居正更中庸的方式来履行自己的责任,但却给人感觉温吞吞缺少决断,真的是他的性格如此还是他有其不得已之所在?

    再如,海瑞,著名的清官,他为什么会成为清官,为什么没有升到更高的职位,为什么被文官集团排斥,又为什么家庭生活并不幸福?

    再再如,张居正,讲万历的时候留给人的印象是私生活奢靡,行事张扬,实在难给人留下好印象,可是读到戚继光,知道他在明代那个特殊的文官集团的天下,艰难的给戚继光等武官们以支持,努力的在腐朽的明末时期凭一己之力延续了明朝的寿命达几十年。

    还有戚继光,李贽,万历等等,原本面目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作者,面目渐渐清晰,甚至有血有肉,令人生出可亲或可憎或惋惜之感。

    所有这些人物,受制于其所生活的时代,受制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和根深蒂固的制度壁垒,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包括万历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可是他们更多的是无奈,无力,有为者如张居正,戚继光和申时行和海瑞,他们对环境的不妥协,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智慧在为国为民作抗争,无为者如李贽,万历或洒脱或任性,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在发泄的同时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和无谓的抗争。

    黄老的书,让我喜欢上了历史上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不是伟光正或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和小丑,他们有血肉有灵魂,有不为后人理解和接纳的内在,有可敬和可爱的真实。

    没有想到的是,继《翦商》之后,我又一次在最后作者后记中被作者圈粉,黄仁宇老先生经历了中国不同时代,他作为美籍华人的身份,从历史的角度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角度更客观和理性,他的大历史观,让我肃然起敬并深深折服,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作做出的劝谏,对现在很多人依然有大用:世界上任何国家或种族的历史都时波折的,没有绝对的优秀也没有绝对的落后,互相借鉴彼此学习才是发展之道。

    最后想问一句:玉良书记从书中到底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