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大汉燕将 » 第十六章 关羽募军,李护筑城

第十六章 关羽募军,李护筑城

    建安十二年十二月,帝斩张允蔡中蔡和于樊城,破襄阳,斩蔡勋首。

    同月,表上表朝廷,表帝为荆州牧,文聘王威王粲皆降于帝,韩嵩傅巽隐居,蒯良蒯越仕帝。

    建安十三年一月,帝以诸葛亮为荆州别驾从事,军师中郎将,督荆南四郡。以蒯越为治中从事,以麋竺为簿曹从事,征襄阳大姓杨氏子杨仪为兵曹从事,以简雍为部郡国从事,以王粲为文学从事,以刘琰为从事祭酒。

    征襄阳大姓马氏子马良为主簿,征襄阳大姓习氏子习桢为功曹书佐,以孙乾为簿曹书佐,以蒯良为典郡书佐。

    同月,荆州各郡尽皆归附。封关羽为南郡太守,荡寇将军,屯襄阳。封张飞为征虏将军,与羽共屯襄阳。

    封李护为南阳太守,讨逆将军,屯樊城。封峻,延,化,肜四人为校尉,为护节制,与护共屯樊城。迁临詛长向朗为江陵长,调拨军械备战。

    ——季汉书章武传

    关羽坐在襄阳城的军营中处理着军务,他正忙于扩军事宜,根据蔡瑁所说,曹操之前与他的联络中,透露出今年会南下荆州的消息,这也是蔡瑁为何急于除掉刘备等人的原因。

    至于兵源何来嘛。

    乃是襄阳本地子弟及自新野逃来此的流民。

    缘由在经由商讨后,因新野城小难守,决定放弃新野,由李护率军一万驻守樊城,以当曹操兵锋,由关羽等人以汉水为界驻守襄阳,与李护遥相呼应。

    而此消息也被放给了新野等地的百姓,百姓闻听曹军即将南下,整整十万百姓扶老携幼而走,逃至襄阳以求庇护。

    刘备得到消息后,派遣人马去迎接安置流民,将先前被倾覆的蔡家和众多跟随蔡家的小世家的田地分给了他们,并配给口粮,以求领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尽管还是会有人冻死饿死,可也只能尽力而为了。

    “唉,亦是无法。”关羽从军帐中走出,他准备去巡视一下募兵情况,襄阳子弟加上十万流民,总能募出一万士卒吧。

    “只是不知御虏要如何坚守樊城了,曹操若要南下,必是倾力而来,只能全力支持御虏,把他所需的物资供应完全了。”

    想到李护站在刘备面前慷慨陈词,请命死守樊城的模样,关羽心中浮出欣慰。

    昔年之幼童,亦能横刀立马,督抚一方了,如何能不让兄长感到高兴和欣慰呢?

    而此时的李护正率领麾下的四名校尉在紧锣密鼓地研究着该如何对樊城进行进一步的修筑和改造。

    “今日为国戍城,诸君各抒己见,勿要遮掩,有话尽管直言!”李护领着四名校尉骑马来到樊城外,绕着樊城转悠,研究该如何加固城池。

    魏延率先回答:“禀将军,延以为应当加固北城墙为主,且在北城处设下瓮城,以增强对北城的防护,曹军若要南下,则必须越过樊城,若不攻破樊城,则他们的战线会受到我等的威胁,故而我等应当加固北城墙!”

    李护听了魏延的话微微点了点头,回首问正在沉思的霍峻:“仲邈以为该当如何?”

    霍峻抬起头,理理思路,朗声说道:“峻以为魏延将军所言有理,然有一点延并不认同,曹军南下确实必经樊城,而我等之位置亦会威胁到他们的战线,然彼曹军若是不顾一切,留下四万乃至五万重兵围困我等,同时猛攻四门或者集中力量攻打防御薄弱的另外三门,我等如何能够坚守呢?”

    “故而以峻之见,应当四门同时加强城防,已备不测!”

    魏延有些不愉,强忍着冷声问道:“那以峻君之见,我等又该征发多少民夫,耗费多少时日才能完成对樊城的加固?只怕曹军南下之时,我等尚未加固完全吧?还是说峻君豪强出身,不在乎这小民性命呢?”

    “那延君又如何能确定曹军定会猛攻北门呢?”廖化见到霍峻受到责难,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魏延针锋相对。

    傅肜见状,也想出来为魏延说话,可李护打断了他们几人之间的针锋相对。

    李护抬了抬手,示意傅肜不要说话,随后剐了三人一眼,三人打了个寒颤,头一缩,也都闭上了嘴。

    李护严厉地说道:“汝等身为袍泽,本当同心并力,戮力国事,何故如此争斗不休,此岂我军之福耶?日后若再有此事,我定严惩不贷!”

    又瞪了魏延一眼,“尤其是你,文长!”

    四人连连应诺,李护见状,才和缓了语气说道:“不过,文长仲邈所思虑者确有遗漏之处,文长之思过于冒险,并不稳妥。仲邈之思又不甚变通,然若二者结合,则可有效加强樊城的防护。”

    “我等可在北门修筑瓮城,以加固北城防御,同时拆掉西和东两个方向的大门,用大石封死门口,如此便可极大减少对城墙的修缮量,有效加强城池的防护,同时加强对南北两方向城墙城门的修缮,如此便可打造一座坚城。”

    “日后汝等要记住,无论是自己独领一军,镇守一方还是为人节制,都应顾及到人和,只有占据人和,我军才能不断扩大胜算。”

    “今曹操雄踞北方,挟持天子以令诸侯,是占据天时。孙家三代掌控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据长江之天险,是占据地利。而我等如今想要在这天下争得一席之位,所占据者非天时非地利。”

    “乃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