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乡村药商 » 第九十八章 和合书院

第九十八章 和合书院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作为一个一年多时间里堆砌了七十多万文字的写手,还是希望有自己的一个门派的。

    北方缺文人,古时候是这样,现在要好一些了,但是当今能够数得上来名字的也没有几个,或许是文学土壤不肥沃的缘故吧。

    在这种背景下,自己倒是想着自立门户,成立一个“横山派”,是的,不是苹果派,但愿不会成为一个笑谈。

    天光想的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把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出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地域风格,也算是助力文化行业的进步,肯定会是进步的。

    天光的家乡是位于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沟深林密,景色宜人,因为有一座大山横挡住了通往山里的道路,因此得名横山子,所在的村即称横山村。

    祖辈是清乾隆年间闯关东到那的,差不多也快有三百年了,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天光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五服内外的人逐步搬离了家乡,现在剩下的也就三四户了,很是苍凉。

    天光倒是很想着回去的,只是一直在外地工作,落叶归根的想法也只能是等到退休后再实现了。但是在闯荡在外的时间里,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以此来化解隐藏在自己内心的乡愁,因此,想着是通过自己的双手笔耕不辍的写自己的生活,把生活写透,也因此而让自己变得儒雅起来,力争能够做一个文人。

    因此,想着成立“横山派”,繁荣家乡的文化,据他所知,在家乡能够写出自己老家的人是极少的,所以才任重而道远,这也算是一个准文人朴实的家乡观吧,也是一种对故土的眷恋。

    在天光的构思和规划中,支撑着这个“横山派”的还会有一个书院,就在家乡建设,就建在老宅的地方,取名为“和合书院”,这是有一段很美的故事的,以后我会把这段故事好好写出来,是为院志,还会有一个镇院之宝,一个玉牌。

    书院的精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更是体现在书上,会有万册以上的藏书,是为文学爱好者开辟一片净土,一片乐土。

    “哥,咱们什么时候回去?”弟弟刘兴的话打断了刘然的思考。

    “现在就走!”刘然道。“咱们走国道吧,别走高速了,我想好好看看沿途的风景。”

    “行,不过那咱们至少得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地方,你可别嫌累。”刘兴笑着说。

    “我这么爱坐车,怎么会呢!”刘然斩钉截铁地说。

    两兄弟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回过农村老家了,前几年刘兴倒是回去收过药材,但也是断断续续的,没有待多长时间,这一次回去,也是为了做很多事情的。

    这几年,两兄弟过得是极其的艰难,好在兄弟合心,把该挺的难关都挺过去了,现在总算是开始过上较为平静的日子了。

    刘然其实这几年就一直想回老家看看,但是一直也没有脸回去,这一次虽然也不是风风光光,但最起码在自己心里还是挺舒坦的。

    到了老家县城的时候,弟弟刘兴转头问了一句:“哥,去县里看看吗?”

    “不去了,等下次吧,这次时间安排得挺紧的。”

    刘然的老家在县城的东北部,距离县城大约三四十公里,到了县城这,再开个把小时也就能够到老家了,那是一个大山沟子。

    看到国道两边熟悉的景色,刘然心里很是五味杂陈,一晃,至少也有十多年没有回来了,间隔太久了。

    老家还有亲戚,几个舅舅家都在那,但不在刘然这次要回的村子里,还有一段距离。这一次,刘然不打算到舅舅家落脚,因为这次事情很重要,他得都办完了,一落一稳了才能够去忙别的事情。

    他们到老家村子的时候已经快晌午了,这次的目的地是去四爷家,刘然的爷爷和这个四爷是叔伯兄弟。十年前,刘然和父亲、弟弟来过一次,是为了家谱的事情,这次过来,则是为了宅基地。

    刘然想在老家置一处宅院,原本是想着到自己退休以后再实施的,但现在刘然的计划变了,他是想着在父母有生之年也能够到这来住住。

    刘然的母亲时不时就跟父亲念叨:“你看你们老刘家,连一个祖坟都没有,东迁西迁,等到我老了,往哪埋?”

    是的,的确是连个祖坟都没有。刘然的太爷太奶原本都是埋在老家的,刘然小的时候还跟着大人一起去上过坟。爷爷这辈是姊妹三个,一个老爷,一个姑奶。有几年,老爷家接连出事情,就说是祖坟风水不好,私自做主把太爷太奶的坟给迁走了,等到刘然爷爷奶奶去世了,也只能在省外的二叔家就地买下,想着是有朝一日可以迁回老家。在爷爷病危的时候,刘然在爷爷的面前说过这样的话,那时候还没有参加工作呢,现在转眼间已经工作差不多二十年了,但这件事情还一直没有去做,因为还没有到合适的时候。

    刘然有自己的打算。这次回来,刘然和弟弟就想着把老房买回来,这是自太爷那辈人就在这住着的。

    “我跟你五爷说了,他说至少也得八万。”四爷说。

    “咱们这边的宅基地现在没有这么贵吧?”刘然问。

    “还包括大田和蚕场呢。”四爷补充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要不你给五爷打个电话,我想见面直接跟他聊聊。”刘然想着今天就把事情办成,不想给后面的事情留尾巴,得趁热打铁。

    “行,正好晌午了,你也别去你舅舅他们那了,和刘兴就在我这吃,我把你五爷也叫来,咱们正好喝几盅,边吃边聊。”四爷边说边开始给五爷拨电话。

    五爷没一会儿骑摩托车就到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谈得也都很好,直接在饭桌上就写纸了,还是八万元成交的,但是附加了一些条款,双方也都挺满意的。

    按了手印画了押,刘然直接把钱就给了,他怕夜长梦多,因为后面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从四爷家出来已经四点多了,还是刘兴开车,因为这次出来弟弟兼当司机,所以吃饭的时候刘然没让他喝酒。

    弟弟十几分钟也就到舅舅家了,晚上住这。

    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买宅基地,再就是要嘴严一些,跟舅舅也不能说。因为后面的事情需要这样。事成于密,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刘然和弟弟都太明白这个道理了。

    其实这一次本应该就征地的事情找镇上的人也谈谈的,但是刘然觉得还不是火候,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摸清,要避免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另外,刘然手里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几十亩的地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他怕打草惊蛇,让别人从中作梗也就不好了,这不得不防,谁见到挣钱的机会都不会放过的,更何况这个镇子里还是有着不少数得上号的头脑灵光的人的,这可是一步大棋,得下得恰到好处,否则,等人家看明白了,自己也就失去先机了。

    先筹备盖房子的事情,顺便着利用一年的时间做好摸底,这个,兄弟俩都是在行的。

    关于中式院落还是西式院落,兄弟俩倒是也没有什么争论,因为也都不是要在这常住,更多的是想着作为一处祖产传承下去。刘然心里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规划,就是把回老家布局的整体规划做好,这样才算是有备无患,这次出来,其实也是仓促的,现在事情办完了,哪天开始动工倒不是最重要的,先谋划好盖完房子的下一步工作才是重点。

    这是聚宝盆,如果想弄好,还真是就得动脑筋的。

    刘然给一个规划院的朋友打了个电话,约了半个月后去他那聊聊,看看对方能够给出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

    在老家待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兄弟俩就出发了,先是去了大沟里看了看水源地,又去镇上的工商所询问了一下注册公司需要的手续,中午的时候,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包装厂看了一下产品,简单谈了谈合作意向,互留了电话就往城市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