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家幼儿园 » 第47章 天下没有完美的官制

第47章 天下没有完美的官制

    乾清宫里,事情突然剧变。

    中书省右丞相、礼部尚书、鸿胪寺少卿三人,被锦衣卫嘟着嘴拖走。

    胡惟庸这位中书省左丞相,亦是被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亲自送回家中圈禁。

    刘廌见自己今天的事情大概是办完了,半想告退,回去将接下来的事情安排好。

    却不想朱元璋已经是盯上了自己。

    “刘士端。”

    刘廌肩头一颤,赶忙抱拳低头:“臣在。”

    这时候,老朱已经带着小朱,往一旁的偏殿走过去。

    而他的声音也传入刘廌的耳中。

    “你小子滚过来!”

    老朱发话,刘廌只能是乖乖的听话。

    至偏殿。

    老朱父子两已经是各自坐下。

    孙守忠正在为朱标研墨,而在太子面前的桌案上,依旧是成堆的案牍。

    瞧着这模样,倒是有种古怪的错觉。

    明明孙守忠是内廷二十四衙门的大太监,是伺候皇帝的,但伺候起朱标这位太子,却是熟门熟路的模样。

    至于朱元璋,则是斜靠在软枕上,手中拿着薄薄的一张纸,透过纸背,能隐隐约约看到纸上并没有多少字。

    刘廌到了两人跟前,默默的颔首作揖:“不知陛下召臣,是要臣做什么?”

    朱元璋抬头看了眼刘廌,脸上带着抹收不上意味的笑容。

    倒是一旁的朱标放下手中的朱笔,面露好奇的反问道:“不知所谓何事,方才你在前殿,可是让左丞相等人好生无言以对啊。”

    说罢,朱标目光默默转动,看向老朱。

    刘廌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合着今天难道是老朱父子两要给自己来一出卸磨杀驴?

    他低头道:“微臣不过是近来多读了些书而已。”

    “你读的都是什么书?”

    刘廌笑着回道:“自然是我朝大明律。”

    “只看了大明律?”朱元璋这时候终于是轻声开口,看向刘廌:“那你小子怎么觉得,我大明不该再有丞相一职?”

    大明律讲的是朝廷相关律法规定和犯法犯罪的条例以及惩处标准。

    至于丞相等官职,那就是另一本书了。

    刘廌却是心中微微一动。

    很明显,自己前几日在家中和二叔刘璟说的话,已经传进了老朱的耳里。

    刘廌将早已准备好的话,轻声说出口:“丞相权大,中断内外,已有蒙蔽内廷之嫌,不可不防,不可不除。”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

    除了朱元璋和朱标两人,就连在一旁的孙守忠,都抬起头看向了刘廌。

    明面上这句话似乎是在说,大明朝现在的丞相一职权力太大,很容易就能将朝廷和皇宫隔绝开,将外面的消息阻拦在皇宫之外,已经到了不可不废除的地步。

    这个问题的理由也很充分。

    今天发生的高丽、琉球两国使团入朝一事,就是明证。

    但这话若是换个方向去解释。

    那就是胡惟庸和汪广洋这两个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尤其是左丞相胡惟庸,现在已经有了权臣的迹象,已经到了必须铲除的时候了。

    “小子好胆!”

    朱元璋也不得不如此说了刘廌一句。

    朱标从一旁接过话:“中书丞相,乃国初设立,其目的乃为辅佐朝政,料理军国之事。干系重大,怎可轻易废除。你而今不过九品典簿,又有何依据确凿此番言论?”

    这就是考校了。

    只要自己说的大差不差,今天自己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到时候大明废除丞相的功劳,自己也就能占上一份了。

    刘廌当即开口道:“自古,天下便无有无缺之官制。先秦时,天下三公为首,乃至秦汉。又有隋唐三省六部,相互监督,已然大成。历经五代,前宋轻武重文,宰执天下。而今我朝,三省重开中书,为文官魁首,又重武将,立大都督府。

    天下千年官制,虽有一脉相承,但也是顺时顺势而变,从无千年不变之官制。

    臣言今朝大明不可再有中书丞相,乃为中书缺乏均衡,隋唐三省如今独有中书省,无人牵制,自会滋生权柄。”

    刘廌确实很不明白,为什么大明开国,在确定天下官制的时候,明明有那么多的借鉴,但偏偏只设立了一个中书省,而将昔日的门下、尚书两省舍弃。

    这不是前宋那帮卵怂才会干的事情嘛。

    朱标点点头,转口问道:“若以你之见,当如何改正?”

    “复设三省,中书之外再开门下、尚书两省。中书参赞军国机要,起草诏令。门下审查诏令,掌封驳权。尚书领六部,往来中书、门下。”

    刘廌直接就将三省的关系说明,随后默默的看向老朱父子二人。

    不过意外的,老朱父子两人并没有开口说话。

    这就很明显了。

    在现如今的老朱父子两人心中,三省制度根本就不会被采用。

    于是,刘廌便话锋一转:“但臣观我朝官制,已无设立三省之必要。三省相互制衡,虽可防备人浮于事,权柄独揽之事发生。可若是三省嫌隙滋大,则一桩小事亦会掣肘日长,而天下民生却不可等待。”

    朱元璋这时候终于是点了点头:“此言善也。”

    从老朱家世代务农的身份出发,老朱根本就看不惯官府之间相互扯皮的事情发生。

    朝廷要做什么事情,当场商议当场就定下来,然后就是有司当差办事,这才是老朱想要的局面。

    刘廌微微躬身:“臣虽仅为九品典簿,却因家祖,自小习读我朝官制。臣为官日短,却也知朝堂之上各部司衙门为政当差之规矩。

    臣以为,若我朝此刻废除中书丞相,可于内廷暂设军机台阁秘书,征辟在朝经学治世,文武之才,入台坐阁。每日于圣前承阅军国章事,批阅参赞,圣上审阅,朱笔签发。”

    这就是改造版的内阁制度。

    如同自己肯定的,天下没有完美的官制一样,刘廌也必须承认,自己是想不出超脱这个时代的官制。

    但他可以在这個基础上去缝缝补补,尽量将内阁制度改变的更加完善。

    就比如,原本的内阁制度只有文官,而他则是建议文武皆要。

    文武相互制衡。

    这已经是刘廌能想到的最好的局面了。

    然而。

    朱标却是沉眉开口:“若我大明后世子孙执掌江山社稷,如何避免台阁大臣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