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开始,打造千年世家 » 1、阎氏家族

1、阎氏家族

    “阎长夜,名字好奇怪啊,还有阎姓,是阎王的阎吗?”出租车司机好奇发问。

    “不奇怪,《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山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回家县城的出租车上,阎长夜解释了一下姓氏,光头司机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坐在车上,阎长夜看着远处,如今县城变化很快,他在海外留学多年,回到家乡都有点认不出了,以前全是三四层小楼,如今都变成了十二层,商铺也是统一装饰,很有现代感了。

    阎长夜,二十四岁,海外留学五年,父母因车祸双双去世,肇事司机逃逸,是族人将他抚养长大,后看这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被海外高校特招,宗族便集体资助他海外留学生活费。

    现在不算是毕业,博士还未曾读完,但族内出大事了,他必须得回来。

    族长老爷爷生命垂危,各大宗族分支都发了号令,但凡是在海外,南方北方,只要是阎家分支族人都得来,

    因为族长老爷爷辈分极高,为阎氏家族做了很多卓越贡献,资助很多孩子,分支族人,做生意,学习等等。

    出租车看着导航地点是李阎村,好奇开口:“原来是这个村,我想起来了,这以前是阎家镇,后来变成阎家村,但阎家人太少了,变成了李阎村,全是李,还有其他姓氏的人。”

    “以前县城文物博物馆长还去你们村考察过,可惜你们村族谱断了,没有列入文化传承保护村。”

    出租车司机说着,车内,阎长夜静默,他也没想到,才这几年时间村子变了好几次名字。

    小时候父母去世,他是住在祠堂边长大的,经常听族老说,阎家历史悠久,明朝出了一个状元,两个举人,一个探花。

    明末更是力挽狂澜,第三十二世祖阎应元更是率兵守城,御清兵数月有余,多次拒绝劝降,历战而亡,风骨无双,但也因此阎家遭遇清兵针对,瓜分祖产,逐渐凋零,族谱断裂。

    之后的阎家更是四处飘荡,造反抗清,

    这一支族人从南直隶分族到了山东,从山东跑到了云南,最后从云南又逃亡到了北方烟台,在建国后仅剩下一部分又搬到了济南。

    之后老族长努力维系,支持族人创业,于是族人前往天南海北,勉强创业,阎家才逐渐有了一点底蕴。

    但族老还是难受,他们经常偷偷摸摸在祠堂哭,说族谱不知道如何续了。

    路上,出租车司机天南地北的胡扯。

    直到傍晚抵达李阎村,村口,二叔早就在等待了。

    老农民的装扮,带着草帽,天气有些炎热,二叔第一时间拍了拍阎长夜肩膀:“好小子,壮实了不少。”

    “二叔我来吧。”阎长夜接过行李,但被二叔拿走,非让他歇歇。

    一路上,二叔说着村里发生的事情,说着说着有些气愤。

    “本来这边没人居住,是我们阎家人搬迁开发这里,这里才有了人气,以前这里引水困难,灌溉艰难,咱们老祖宗在这里开荒,开垦,修河渠,本该获得一块牌坊,但你看看,这村子牌坊要么是姓李的,要么是赵,还有钱家的,他们姓氏后人混得好,所以当地官方给建了牌坊。”

    “可最初咱们阎家人开荒的这里,现在阎家人越来越少了,等老族长走了,人心就彻底散了,谁还记得阎家啊。”

    “咱们阎家在明朝也是江南望族,威震一方,直到明朝覆灭,族人风骨傲绝,持续造反抗清,导致遭遇清政府针对,逐渐败亡。”

    “你是高材生,以后能编撰族谱,一定要写进去,让后人知道,宗族风骨。”

    二叔一个劲咳嗽感叹着,他路过看到那高大的牌坊,雕梁画栋,龙蛇飞舞,路边还能路过李家,钱家宗祠,都修建的高高大大的。

    包括一些小路还写着李家巷,钱家桥。

    这是前村,是最富裕的,逐渐走过这到了后村,阎家房屋普遍是老房子,古色古香,和其他农村小别墅比不了,但也有一番风味。

    直到后村尽头,一个徽派老宗祠,古朴黯淡,上写-阎家分祠。

    左联写:若国破则家不在

    右联写:凡阎氏不可屈敌

    对联是明末第三十二世祖氏祖写的,那时候鞑子来袭,老祖宗临死遗言,表达宗族志向,也因此明末到南明,清朝276年,阎家高举造反第一梯队,族人改名换姓,各种造反,哪怕逃亡,也造反。

    如今宗族字体斑驳黯淡,阎家落幕,在这阎是祠堂偏房,老族长就住在这里,他一百岁了,垂垂老矣,和这阎氏宗族一样,隔着老远也能听到老族长在床上不断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