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开始,打造千年世家 » 33、主族

33、主族

    崇祯十五年,七月十日。

    清晨。

    江阴,阎家主族。

    如今的阎家,在江阴城外四十里名为钧县的小县城,但也属常州府。

    院落是砖墙所砌,占地颇大,虽不算华丽,但也大气,这里只是大宅,大宅进入两重,方才到了正堂,园中假山池塘,景致也带了几分苏派之风。

    阎家本不是江阴之人,全因明成祖时期奉天靖难,颠沛一番,族谱断层,全家迁徙到此处。

    如今,红脸长须,身形魁梧的族长阎应元在询问。

    “淮安府当地家族煽动流民,勾结土匪,聚众哄抢阎家米行?”

    “联合当地官吏,压迫三房四房布庄价格?”

    “那他们现在如何处置?”

    负责联络的族人苦笑着摇头:“暂时关闭一部分米行,布庄,尽量低调。”

    接连遭遇抢夺,又被针对,看样子,阎家三房四房在淮安府处境也日益艰难。

    不过如今乱世,流寇四起,阎家分房之后,势单力薄,被人借机发挥,也属常事,好在如今至少还有消息,便说明还没乱到那等程度。

    阎应元思索着,如今五房阎应彬没有消息,派去的人没回来。

    六弟阎应祗失踪多年,毫无消息。

    他叹了口气。

    “五弟阎应彬身处兖州府,本就靠近北地,如今山东一带,鞑子散兵游勇不断,朝廷四面安定流寇,无力抵挡,恐怕派遣的人也出事了。”

    他拿来笔墨,镇纸,提笔落下。

    若国破则家不在,凡阎氏不可屈敌。

    后世阎家宗祠门外对联,正是他所手书。

    片刻后,阎应元终于再次看向族人。

    “骑上快马再去,给四房,五房送去。”

    直到族人身影走远,他声音低沉,才对儿子阎之廉说。

    “大明或将亡,我会战死。”

    “若是汉人得天下,你们无需遵照此对联,若是异族。”

    阎应元声音顿住,书房内陷入沉默。

    “望遵循到底。”

    书房内的静默,老父的姿态,还有那副对联,让阎之廉感觉到了压抑。

    如今作为大房的大儿子,也已经三十五岁了。

    此刻,他跪下叩首,郑重点头。

    “孩儿必以此为家训,代代传承。”

    与此同时。

    淮安,喻口镇。

    这里是南直隶靠近港口的小镇,并不算大。

    如今,一户院落中,传来怒喝声,抬头看去,正写着阎家二字。

    此刻,三房族长阎应畴愤怒的一把摔碎了茶杯。

    “马家欺人太甚,竟敢勾结土匪多次掠夺我阎家物资!”

    然而愤怒归愤怒,其余族人也只是沉默。

    一名族人犹豫着开口:“要不要请主族支援?”

    闻言,逐渐平复情绪的三房族长阎应畴也苦笑着摇头,目光转向江阴所在。

    “主族如今虽然有人官职在身,但手中没有兵马,能如何呢?”

    “别去麻烦了。”

    族人不甘心的眼眸充血:“难道就任由马家勾结土匪劫掠我等?再这么下去,我们阎家的米和布,可就要被抢光了。”

    三房族长阎应畴有些苍老,国字脸,然而此刻却没有威严,反而带着颓然。

    “罢了,退了吧,不做商了。”

    他眼里带着绝望和无奈。

    三房族人也冷静了,面露苦涩:“如今四房怕是没米下锅了。”

    “他们所在的武家墩靠近三河交会,张献忠之流不说,北直隶前来乞活的,大部要从那边经过。”

    三房族长阎应畴听到四房两个字,点头开口。

    “送点米过去吧,支援下。”

    族长夫人点头,眼底带着担忧,也没反对。

    如今三房也没多少粮食了。

    三房族长阎应畴提到四房,有些叹息:“五弟如今在兖州府方柳镇,不知道怎样了。”

    “他地处兖州,才是真的混乱,鞑子,流民,流寇混杂。”

    他起身看着远处,眼底担忧哀叹。

    “可能,不在了吧?”

    昔日万历十五年,阎家虽是外地迁徙,两百余年过去,也算是江南望族。

    现在呢?

    一个小小镇子就敢如此欺侮,五房甚至失去了联系。

    如今。

    兖州府,阎家镇。

    蓝隐治正带着夜不收五人跨马,四处寻觅土匪。

    此刻,一处山脚下,密林中,蓝隐治听着阎一的汇报。

    “小岁镇这边,当地山匪和镇子里的孙家合作,经常去周围城池劫掠,之前很隐蔽,如今或许是见到大明乱了,也开始肆无忌惮了。”

    蓝隐治闻言,点头挥手,如今带领夜不收多日,逐渐熟悉。

    “将马匹兵刃藏好,随我一同乔装进入镇子,打探消息。”

    阎一五人点头。

    “是!”

    一行六人乔装成外来赶路的穷苦流民,乔装进入镇子,拔了路边尸身的衣服,也不忌讳,套在身上,泥垢和油污混杂,每人看出来。

    他们做出匆忙路过的姿态,扫了一眼孙家。

    孙家算得上是当地的豪门,跋扈至极,门口家奴手持棍棒,精壮凶狠。

    当地百姓却骨瘦如柴,看见他们就吓得发抖。

    他们不光在盯梢孙家,也在悄然在镇子上搜集打探,一天下来,消息汇聚。

    孙家家奴二十人,但养匪大致在四十人左右。

    这些山匪差不多半个月前来拿一次物资,匪首正是孙家族长的弟弟。

    蓝隐治闻言,点了点头,再次安排阎一换一家打探,上次这些山匪前来取走物资是什么时候。

    片刻后,换了一身衣衫的阎一回来,压低了声音。

    “是十四天前。”

    蓝隐治闻言,计算出来了,差不多明天就是土匪来的时日。

    根据阎一向那家人打探得到的描述,如今小岁镇朝廷无暇顾及,当地官吏也有不少逃走。

    如今没人敢管他们。

    所以,每次这些土匪前来拿物资的时候,也是大摇大摆,肆无忌惮。

    打听清楚消息后,蓝隐治点头,干脆利落的开口。

    “回镇。”

    这一刻,天色暗淡,一行六匹马,趁着夜色悄然离开。

    很快。

    几人在亥时,也就是晚上十点,返回了阎家镇。

    蓝隐治下马抱拳,随后汇报了从小岁镇得到的消息。

    得知当地乡绅养匪,阎长夜点头。

    “明天?那就等他们来了,直接拿下。”

    计算了一下当前阎家可用的战力,阎长夜思索着,家奴二十,山匪四十,孙家的战力有六十人之多。

    现在阎家几军的战力,大概只有内军二十五人勉强算是精锐。

    沉思片刻,阎长夜想到了最小程度减少阎家伤亡的方式。

    火器。

    事实上,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所在的时期,就已经建立了神机营,这样的独立火器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火铳之流一时半刻阎家没办法,但猛火油倒是有。

    在五代和宋代时期,战场上就已经普遍在使用石油了。

    用这种东西作为燃烧弹,效果不错。

    做不了猛火油柜,阎长夜打算用陶罐装上,随后以布条虹吸作为引线,使用的时候提前点燃,抛掷出去,引线落在破碎的猛火油上,即可造成杀伤。

    于是他开始召集阎家流民中的不少妇人,取出陶罐,教导她们批量制作简易燃烧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