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诸天证真 » 第十章穿越者记忆中的零星事物

第十章穿越者记忆中的零星事物

    书接上回,话说张家小儿自从身体长大了一点之后,记忆中想起了自己的一点来历,便告知了林道人与父祖,那林道人受命照顾小孩,原就要求记录着小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自然是如实报给诸位真人。

    众位真人探讨一番,纷纷表示不信,特别是在小孩记忆中,众人所在的这个世界,是前世不知哪部小说中的世界,大家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相信的。

    真人们认为修行到虹化飞升,转世投胎的境界,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事情了,至少几位真人自问,自己的道行可能还达不到这等境界。

    转世投胎之后能够带着宿慧,典籍之中偶有记载,也是十分少见的情况了。

    真人们都是道家高层,见识过许多高僧大德,并不认为当世有哪位大德的修为高明到能够保证自己转世投胎之后,还能带有许多记忆的。

    道门对记忆和人的精神也颇有一些研究,人们偶尔遇见一些事情,便像是自己梦中曾经见过般,一模一样。

    真人们认为这种情况就是前世曾经经历过同样事情,今生再次经历,触动了前世记忆。

    张家小儿既然能够带着宿慧转世重修,想必今生再修回前世境界不难,但前世记忆应该大部分已经丢失,只有重修到一定程度才能逐渐恢复,现在的情况是局部记忆混乱导致。

    这种事情在本门典籍中到记载了一个非常著名的传说中的案例,本门王重阳祖师的老师,少阳真人纯阳祖师吕洞宾的道侣名唤何仙姑,便转世重生了九次方由吕洞宾祖师成功点化成仙。

    想必张家小儿也是一般,既然转世重生能带有宿慧,想必修行起来进度极快,如此多经几世修行积累,必能得道成仙。

    这孩子体内的“先天本命元气”,便是最好的证据。

    天下间几百年来,除了重阳祖师和张真人,能够确认修成先天境界的,大家虽不知道到底有几人,但想必是曲指可数的。

    这孩子在修行上的天分比之传说中的重阳祖师,可能还要高上一筹,那重阳祖师是中年开始修行,先天之气尚未散尽,便直接修行到了先天境界,创出了先天功。

    而重阳祖师之后,先天功再也无人练成,甚至连一个练入门的人都没有,以至失传,可见重阳祖师修行天分之高。

    但这小孩刚刚出生不久,便自行修成了‘先天本命元气‘,看来这小孩本世修行便有可能得道成仙了。

    那刘德安真人又如何能够轻易放手这般机缘,也不管这小孩的爷爷都比自己低了两个辈分,抹下脸来拿着身份往下一压,那张上坚父子也顺着杆子往上爬,当下便收了这小孩为关门弟子,因这孩子姓张名祝,便赐了个字,曰贺之。

    这名字之中最后一个“之”字,常用于道门居士的取名,那大书法家王羲之兄弟名字后的“之”字,便是这个意思。

    虽然许多典籍都提到了,带着宿慧转世投胎的案例,但众位真人从未亲眼见过,心中也不免多少有点怀疑,前人的记载有没有忽悠人的成分。

    虽然不知道转世投胎重修,到底算不算得上是长生,但毕竟是茫茫道途中,唯一放在眼前的一线希望。

    因众位真人一致认定这孩子是高僧大德转世灵童,虽全真教倡导释道儒三教合一,但毕竟以道门为根基,为防他日修行有成之后恢复记忆,回投佛门,先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拴住再说,这个名字可不同于道门佛门师父赐下的法号,字辈,排行,是父祖主动求得长辈,一般在男子的成年加冠礼上根据其名字赐下的字,表示已经成年了,是要跟随一生的。

    像王羲之兄弟一般,那时候贵族取名都是一名一字的,那“王羲之”本名就叫做“王羲”,后来得了长辈赐字,于是那三个字的名字就跟随了他兄弟一生,并流传千古。

    当然比不得本朝太祖,这位千古未有的大英雄居然首开先例,自己给自己赐字。

    话说回来,这张贺之两岁多,离加冠尚早,但一来他是转世投胎的,需以对待高僧大德的心相待。

    二来,这一年多,他的体内元气自动运转,各方营养大补之物又跟得上,身体生长速度极快,各方条件相加,身体已比之普通五六岁的孩童还要高大健壮,想必过不了几年便可长成。

    普通孩童都是顽皮,这孩子还好,除了每日跟随那些道门师兄弟胡乱比划练气打拳之外,每日里都是陪着林师兄在宫中医馆坐诊,特别喜好读书,小脑袋里装着一个半醒成年人的灵魂,撑得脑袋日渐增大,这大脑的发育也就快了,记忆力也极强,林师兄以及真人们的研究也证明,这小张贺之较历史上那些传说中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才也分毫不差。

    这大纯阳宫万寿宫中的藏书何其之多,一部大部头的藏书这小张贺之翻阅两三日便还了回去,众人询问之下,虽不能说倒背如流,但也大致能够记得。

    真人们也不稀罕,纷纷点头,合该如此,前世积累,转世重修,进度飞快,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那小张贺之还不住的嘴里咕噜:“这些书,字写的太大,内容太少,不管饱,差评。

    那些挂街作者动不动就是百来万字,我们还不停的催稿。”

    既然张贺之的记忆恢复了那么一点,那么作为前世的技术宅,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改变身边的事物做起。

    “肥皂”所有的穿越小说中第一神器,简单吗?简单。困难吗?困难。

    难就难在成本。

    从两晋南北朝起,人们就有了许多清洗剂的选择。

    动物性的猪胰子,植物性的皂角,矿物性的天然碱。

    肥皂很好制造!

    张贺之居住在当世医道圣手的宫中,周围的师兄很多都是道医,从瓶瓶罐罐类的东西,到各种药物,甚至各种炼丹炉都不缺,很快便制造出来了,但配比不正确,做成了糊状膏状。

    幸好林师兄作为医道大家,看着自家小弟在那儿玩药物,却怎么都玩不好,顺手指点了一番,这些指点却不是教张贺之怎么去做好药物,而是教张贺之去找哪些人,哪一类的事情,应该去找哪一类的人?

    分工合作,不要指望一个人把头头尾尾的事情全部干完。

    这药品的泡制,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流程,从张圣以来便已分化出了专门的工种,药师,不然你以为黄药师这个名号是怎么得来的?

    于是小张贺之便兴致冲冲的去找宫里的药师,研究肥皂了。

    却不知时刻观察着他的林师兄以及各位真人,早就已经把他做出来的那些糊糊研究了个透彻,却没有人提醒他,就等着看他做出来的那些东西,和大家根据他那些糊糊研究出来的东西是不是一样的。

    一年多以来,宫里上上下下早就尽人皆知,宫里得了一个转世投胎的谪仙,宫里那三脉掌教真人便是冲着他常驻于此,尤其是斋饭时,也只有他配与四位真人同桌,大家平日里都暗自称呼为“小真人”。

    几位药师见了小张贺之都喜笑颜开,全力配合,这后面到底几位真人做了多少次交代,谁也不知道。

    小张贺之与几位药师的交流非常顺畅,哪怕因为记忆的残缺说起话来,东一句,西一句的,但药师们总能抓住事物的重点,明白小张贺之想要达成的结果。

    “小真人想要碱?好说,多的是,烧碱还是火碱?”

    “烧碱?火碱?那是什么?”

    “哦,没事儿,都备上,多的是。”

    “小真人想要油脂,什么油什么脂?”

    “??”

    “哦,没事儿,都备上,多的是。”

    “皂化反应?哦,洗练嘛,每一样都试几遍,简单的事。”

    当对众人的态度,反应完全无感的小张贺之终于做出了满意的肥皂,兴冲冲的拿着它去见林师兄时......

    却见林师兄的桌面上放着一块小小的淡黄色的...

    小张贺之爬上桌面,摸一摸,搓一搓,闻一闻,嗯,这个是?香皂!!!

    “嗯。”林师兄点点头说道:“师尊看了你的那些糊糊,指点为兄加进了一些香料,这样效果会更好......”

    从此以后宫里的上等客房,以及师兄们长老们,就多出了一种洗浴用品“香皂”。

    第一次改变周围,改变世界的小张贺之,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改变世界,改变周围的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小张贺之并不知道,他只是不自觉的融入这个世界而已,他那小小的脑袋里也没有这种意识,他的兴趣也早已转向了其他东西......

    那一天,宫里的一个香客不小心磕破了膝盖,血流不止。

    小张贺之跟着林师兄,正好在一旁偏殿学认药材,看见有人受伤随口就说了一句:“师兄,拿云南白药。”

    林道人出了偏殿,看了一眼,顺手一指点了穴位,便止住了流血,然后稍事清洗一下伤口,抹上药物便送了那位香客出去。

    到了晚间斋饭时,林道人与往常一般照顾着小张贺之坐在了四位真人一桌,慢慢吃饭。

    葛真人吃着吃着,没有抬头的问了小张贺之一句:“云南白药是什么?”

    “嗯?疗伤药啊!”

    “配方是什么?”

    “额!好像田七,草乌,雪上一枝蒿什么的?”

    “田七是什么?”

    “田七就是三七,田州出产的三七。”

    “三七又是什么?”

    “好像是?一种植物的根茎泡制的药材吧?”

    “草乌又是什么?”

    “不知道,忘了,好像是乌头的一种!似乎也是一种植物的根泡制的?有毒!”

    “嗯。雪上一枝蒿?这名字特征明显应该好找。”葛真人没有在说话,继续吃饭。

    此后一段时间,林师兄便教小张贺之识别各种南方采来的根茎类的草药,慢慢的启发他:“唉,这药叫什么名字?它还有什么别名?”

    四位真人的药房里也多了上千种从云南采过来的,用各种方法泡制的多种植物根茎。

    又过了一段时间,东崂山,南罗浮,西纯阳,北白云四大道观里,便多出了七八种金疮药免费赠送给香客,供大家试用。

    道法自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