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诸天证真 » 第四十三章 福威镖局四

第四十三章 福威镖局四

    却说余沧海正欲偷袭,忽感身后有人靠近,反手却打了个空。

    那白二已高声叫了起来。

    余沧海斜飞丈余,反身防守,定睛一看,却见墙头上不知何时已站了五人。

    那五人都着道装,最右手边一人衣袂未平,身形未稳,凭感应可知,正是方才身后靠拢之人。

    自己转身防御之间,那人竟已退后跃上墙头,这等速度实在惊人。

    那人站稳以后,却先朝身旁一个少年施了一礼,然后再看向余沧海:“无上太乙天尊。

    余观主,你也是道门大宗师,如何朝普通人下此狠手。”

    余沧海心下暗凛,想起贾仁达余人彦转述的黄昏时所遇之人。

    心知遇上这等高手,今日之事难以善了,当机立断,长啸一声,周边呼啦啦一片身型闪过,青城派诸多弟子纷纷现身,护在余沧海左右。

    那福威镖局上上下下,听得警告声也纷纷赶过来,不过片刻,这菜园左近已围了七八十人。

    余沧海待诸弟子护住身后,才开口问到:“不知道友何人,为何几次三番管我青城派闲事。”

    此时那福威镖局总镖头林镇南排开众人露出身来,问到:“余观主,不知我好意令人送上礼物,你青城派既然已经收下,却随后大举前来福州,夜入我福威镖局又所谓何事。”

    余沧海不由一时语塞。

    那墙头所站五人,最中间一个青年道士开口说话到:“哎~,此事却也有我的因果,不能不说清楚。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那边凉亭不错,余观主请移步那边坐下慢慢说。

    林总镖头,且借你的凉亭一用,我们今日便把话说明白去。”

    余沧海见事已至此,也想听听那道人想要说些什么,点了点头,转身走开,点了几个精英弟子跟到凉亭西边坐下。

    林镇南到了此时却也不愿轻易失了礼数,命人送上茶点,点好灯烛。

    他自己带着几个局中好手,子侄,入了凉亭,却未坐主位,几人占据东侧与青城派遥遥相对。

    那几个道人却并未客气,自行入了凉亭在南方主位坐定。

    待各方入位之后,那青年道士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却并未立即说话,先拿起茶杯饮了一口茶,闭目想了想。

    片刻之后那青年道士睁开眼睛,叹了一口气说到:“此事说来话长,且干系重大,一些关节不便处难免会绕将过去,诸位切莫过于追究。

    若论源头,此事应当从一部叫做‘葵花宝典’的武学经典说起。

    这部葵花宝典,乃是北宋著名太监童贯参考另一部武学经典‘九阴真经’所创造。

    那童贯是一位宦官,当年他创造出葵花宝典,立意便是希望葵花向阳,弥补缺憾。

    童贯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长胡子宦官,想必他的葵花向阳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嗯,这九阴真经后来落到了我全真教重阳祖师手中,这是众所皆知的,就不用多说了。

    那葵花宝典不知为何落到了少林寺中,后来又辗转流传到了南少林红叶禅师手上。

    红叶禅师研究这葵花宝典多年,终究没有启始修炼。

    据传说红叶禅师评价这葵花宝典时有两句话。

    第一便是武功越高者,便越难经受这葵花宝典的诱惑,这话有些不尽不实,毕竟他自己就经受住了诱惑。

    红叶禅师的第二句点评,便是这葵花宝典的修炼艰难万分,危险无比,尤其是第一关,凶险残酷。”

    说到这里,那青年道士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想了想接下来说到:“也不知是因何机缘,华山剑派有两位祖师,都得以一窥这葵花宝典。

    当时时间匆忙,两位祖师约定一个记忆上半部,一个记忆下半部。

    由此因这葵花宝典为引,华山剑派便有了这六七十年来的剑气两宗争斗。

    那红叶禅师有位弟子叫做渡远大师的,奉师命上到华山去劝阻两位祖师不要修炼葵花宝典,几人在华山之上切磋交流了一段时日之后,图远大师下山而去。

    渡远大师下山之后,本欲回复师命,却不知为何耽搁了行程。

    待他脱身之后,却听闻江湖传言,华山派得了武学宝典,被日月教十大长老,突袭上山,华山派两位祖师随后不久陨落。

    这渡远大师此时方知自己被当做了棋子,深感对不起朋友,一怒之下,还俗回家改名林远图,开设了一间镖局,便是今日的福威镖局了。

    这位林远图前辈,根据葵花宝典自创了一门剑法,唤作辟邪剑法,当年号称打遍东南无敌手。

    据说余观主的师尊常青子道长,当年便曾与林远图前辈交手切磋过一番,想必便是今日的因果了。”

    说到这里,众人之中福威镖局少镖头林平之却忍不住了,问道:“道长,若是辟邪剑法如此厉害,为何我从小便习练它,但却丝毫没觉得比这普普通通的全真剑法有何高明之处。”

    那道士看了一眼林平之,微微笑了一下,继续说道:“今日里少镖头在野店之中仗义出手,拍案而起。

    虽然略显冲动,稚嫩了一点,但贫道却甚是喜爱少镖头这般热血侠义少年。

    不过少镖头认为全真剑法普普通通却是错了,上乘武学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普通的。

    当年重阳祖师华山论剑可是以全真剑法获得了天下第一称号的,这岂是普通可以形容的。

    不过后来全真剑法传天下,各门各派剑法泰半出于全真,数百年来千百前辈已经将这剑法变化研究得太清楚了,所以觉得普通。

    但武学不就是简繁变换吗?

    那泰西之地有一门剑法,就是习练简简单单的刺剑,有高手练一辈子了,还在提高。

    话说回辟邪剑法来,旁人不明内里,总会想:“这林氏几代人,同样的辟邪剑法威力相差太多,多半后人资质不好练不成而已。

    若是我得了这剑法必然能大成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是以不管林家是否藏有剑谱,都难免起了觊觎之心,嗯,就如同余观主一般。”

    一旁余沧海脸皮便是在厚,听得此言不免也面色一红,但此人连这种密幸都公开说出,他也想知道下文,却没有打断。

    “他人不知,这辟邪剑法在林远图前辈手上威力惊人,但到了后人手中确实算不得好剑法,原因就在于林前辈并未传淤后人这剑法的心法内功,林家后三代只是学到了虚有其表的剑招而已。“

    一言既出,众人吃惊不已,向来长辈传技,这剑法招式动作都不是重点。

    剑法当中的精微变化,心法意境才是秘诀。

    这长辈若是留下了手稿秘籍,多半会将秘诀口诀留在其中,甚至还常常采用密文谜语。

    这林远图传后人剑招,却不传心法内功,难道是想害了后人不成?

    不想那道士接下来一句话更加惊人。

    “嗯,其实那葵花宝典以及辟邪剑谱,贫道这里都有。

    若余观主实在是有意,贫道也不介意淤余观主一观,只是贫道不建议余观主修炼。”

    此言一出众人“哄”的一声,一阵杂乱,个人说话声一时亭内外什么都听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