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诸天证真 » 第四十七章 传艺二

第四十七章 传艺二

    话说林道长与张真人在武场授徒,并不避开他人,两人说了一些武学话题。

    三个徒弟本来因为打平了青城派两人还有点沾沾自喜,后来被点出他们实际上是打输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失落的。

    然后又说了一大堆他们应该输的理由,看起来是不怪他们不努力,但实际上,对几人信心打击有点大。

    然后话锋一转表示他们已有资格修习上乘武学,言下之意是他们的武功已经小成了。

    这前后转变实在是有点大,若不是这位师叔张真人名望实在太高,身份过于尊贵,都忍不住想要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

    张贺之笑了一下说道:“你们是不是觉得这话前后有点不搭?

    那么在你们的心中什么叫做武功小成呢?小成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吗?

    没有吧?

    所谓小成,字面理解,就是小有成就的意思。

    这是对比其他人而言比出来的。

    就好比你们今已是府学生员,这偌大的福州城能稳在你们之上的,不过举人进士,三四十人罢了。

    同样武功稳在你三人之上的,也不过数十人。

    这般不是小成,何谓小成?

    师叔我前世时听过一个叫做木桶理论的东西,就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那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

    你们的当前就适合这个木桶理论,你们当前的成就取决于你们的最短板。

    另外有一个叫做刺猬理论的,用来比喻那余人彦比较恰当。

    就是说刺猬最大的攻击力,来自于它最长最尖厉的那根刺。

    青城派内功主要修习十二正经中的六条阳脉,另外六条虽然不至于荒废,但大体处于闲置状态。

    要等他武功大成以后再回过头来补修另六条经脉。

    而你们全身经脉穴位基本上都照顾到了,你们的最长处比起他那根刺来当然要短上很多,在他的攻击下自然束手束脚。

    随着你们寻找到最为契合你们的武功,你们很快就能发现和提高你们的长处,和余人彦不同的是,你们的武功已经小成,余人彦的短处不过是刚刚入门而已,你们的短处却是基于小成境界。

    任何事物到达了小成的境界,它实际上已经可以自主运行,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比如说你们习惯了走路,那就并不会因为你们长期不走路而完全忘记如何走路,反而是随着你们境界与身体素质的提高,多少都有所提高。

    若说你们练武已经十二三年,看似比那余人彦也少不了三两年。

    但你们一日习武多长时间,内外动静桩,全部加起来,也就一个时辰出头,不到两个时辰罢了。

    可青城派如何?这余人彦,仗着是余观主之子算个偷懒的,一日修炼也在三个时辰往上,十余年下来,修练时长为你等倍数。

    想那余观主一代宗师,如何能容忍儿子在他面前偷懒?

    以他如今修为应已隐约感到,江湖门派如此催促青年子弟练功,功法也都往速度与威力较大的方向调整,是迫于江湖残酷的无奈。

    似这样的练功法,其实已经过度消耗了青年人的潜力,到四五十岁时恐怕隐患不小。

    可他自己对这种感觉殊无把握,难以确定,是以对儿子只是催促不紧而已。

    他那四位优秀弟子,号称青城四秀的,如今在江湖上好大名气,但我看来未来成就也就有限了。

    反而这余人言,虽少年轻狂,德行不佳,用功也不勤,但毕竟家学渊源,若受得几个挫折没有折损,到时定得下心来,二十年后还真有可能承得住余观主衣钵。

    但他毕竟道走得不正,许多东西都会在弯路上浪费了,即便补救也颇是艰难。

    所以接下来的三五年,你们会迅速追上那余人彦,并超过他,一骑绝尘,让他连影子都看不见。”

    一番话说的三个徒弟喜出望外,纷纷请求师父林道长帮助他们选择武学。

    林道长与张贺之观察他们十余年,早就盘算在胸。

    郑逸之小三元,人本来就契合儒家思想,正适合走岳不群的道路,主修紫霞神功与养吾剑法,辅修朝阳一气剑。

    将来他举业顺遂,这紫霞神功与养吾剑法与他身上毫不突兀。

    他既然拜入道门为居士,这朝阳一气剑便可蕴养他身上道门自然之气。

    那徐定之虽也优秀,但举业艰难,过去六年三次秋闱这福州府辖府县不过一年出得一两个举人罢了。

    他如今在府学中也勉强不过排到前十,何况还有其他书院,学校以及县学优秀生员。

    接下来的三十年,十二次秋闱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他一定能够中举。

    他需要的是坚持下来的耐心与定力,便如同他名字中的定之一样。

    所以他最是适合周祖师原来那套功法,继续不变一直坚持修炼下去。

    而且他需要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刻苦攻读,周祖师的那套功法,对他而言不必花费太大的心力,练起来又舒服,道法自然,不必强求变化。

    而以林平之的情况,举业是多半不成的,秀才大概就是他的终点。

    况且他终究是要继承自家镖局,他从小便修炼家传的辟邪剑法,早已熟极而流,虽然没有心法内功,但剑招已经融入血脉。

    华山派玉女剑法本来就是走变化多端的速度路线,原本只有心法,没有专属内功。

    但后来得到了古墓派玉女心经残篇,这古墓派本来就走的是轻功路线,在大家多年推导和实践下,如今的宁中则武功丝毫不在衡山派掌门莫大之下。

    别以为这套内功就只适合女性修炼,当年神雕大侠杨过不也是以古墓派玉女心经为基础,最终成为一代大宗师的吗?

    何况华山派如今有三位天下第一高手,即便还不如当年的林朝英,但天下事物贵就贵在原创。

    他们所见过的高深武学典籍又远远多于林朝英,而且有这么多高手可以交流。

    在前辈已经开创的道路上加以斟酌,修修改改缝缝补补,其实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这套内功在华山,如今已经不叫玉女心经,而是与全真心法结合,叫做两仪神功,

    原本主要是用来给那些能修行左右互搏术的人,修习两仪剑法用的。

    但很少有人能修行左右互搏术,林平之当然也不行。

    便有人将两仪剑法招式拆开,成为了另外一套双手剑法,毕竟来源自两大宗师高手所创造的剑法,威力丝毫不比华山派其他主流剑法差。

    于是这套内功除了宁中则,在华山还颇有些人加以修炼,从修炼结果来看,实在是当得起神功二字。

    对于林平之的武功应该练什么?多年以前张贺之就想到了一个主意,并且与人反复斟酌试验。

    这林家的辟邪剑法即然以速度快变化诡异著称,那么如果使用双手剑呢?

    江湖上使用双手剑的极少,如今最多使用双手剑的恰恰是华山派,早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规律。

    教授林平之双手剑法不过几天,当他适应了之后,与林震南拆招这林镇南胜他居然有点吃力,当然是在不用太大内功的情况下。

    差不多等于他如今在对上余人彦基本上可以接三十招不败。

    这就是天下级的高手亲自出手指点的效果。

    林镇南受此启发,也学了双手剑法。

    他习练辟邪剑法多年,感悟甚深。

    在请教了林道长与张真人之后宣布闭关。

    张贺之也将摧心掌交给了他,这样已经用不着三五年,估计林镇南就有可能大成。

    林镇南闭关之后,张贺之与林道长不久就要北上湖广。

    郑徐两位弟子要参加秋闱,到是不好远离。

    林平之无所事事,正好跟着两位师长出去见识一番。

    如今的福州到湖广,水路通达,甚是便利,两位道长又正好顺路去仙霞拜访定雅师太。

    于是一行人过了几天,便坐船上路了。

    低压锅炉带动外挂螺旋桨,槽船缓慢而坚定的延闽江而上,直趋浦城。

    张贺之在机舱观察了雨淋过滤热废回收一体化箱使用情况出来,见林平之正好奇的看着水手打捞前面槽船船尾螺旋桨搅死的鱼虾,一旁船娘正在清洗分类。

    这些鱼虾太烂的会成为船上水手盘中餐,比较完整的前面市场有座商收购,剩下的腌制起来贩卖,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这般,一点也不浪费。

    那过滤箱的废水也是一样,船上最不缺的就是晾晒蒸发环境,废水淤泥是极好的材料,船行又利于细碎物流集散,收集这些几乎不算成本,化工实验厂便派有人专门在行会收购。

    槽船到达浦城换乘标准渠船,与二十八都古镇登岸攀仙霞岭,过仙霞关不远一处小庵堂,便是定雅师太暂住处。

    闽地三少林争锋数百年,仙霞派作为少林旁支,受此拖累早已散落各地。

    闽北山多地少向来贫弊,盗匪横生,仙霞关东南锁钥,本朝以来常有日月教零散游曳。

    仙霞派淤附近颇有传承庵堂,邀请恒山派比丘尼入驻维持已历三代。

    如今浦江水渠畅通,闽北绿林大举南下南洋开拓,化匪为民,仙霞关客商渐稀,定雅师太也将返恒山。

    众人到了庵堂与定雅师太见礼闲聊一番,年青人自去仙霞名胜游玩,晚间下山居于客栈。

    第二日汇合师太,乘舟上上饶,延信江西去。

    一路水道转换,无需登岸,赏鄱阳,游洞庭,览湘江,直达衡山县。

    古来槽渠,水道复杂,纤吃力,帆易折。

    如今动力牵引,虽仍缓慢,但槽渠各行千年总结,井然有序,人货流动,日夜不停,增量百倍。

    待到衡山,较约期竟提前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