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天降祥瑞 » 第三章 族学幼稚园

第三章 族学幼稚园

    卯时刚过,荣宁二府后街,向东约莫一里之遥,就是贾府族学了,此时正有朗朗读书声自内传来。

    十来张桌椅前坐着年龄从四五岁到十来岁的一众学童。贾瑞正一个个的检查着昨日留给大家的学业。自去年中了秀才后,族里也同贾代儒商议过,多给了贾瑞一份银钱,由贾瑞和贾代儒一同代管着族学。

    一个三五岁的幼童,摇头晃脑磕磕巴巴的背着《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辰…哎呀,瑞大哥,我记不起来了”

    这贾环是荣府贾政的庶子,生母为赵姨娘,也是探春的胞弟。许是庶子天然的弱势,或是受其母亲的耳濡目染,小小年纪成日里贼眉鼠眼,总是暗戳戳的与宝玉作对。

    “环儿,是辰宿列张,记住了!手伸出来,打下板子。”

    “那您可轻点儿打!”

    说着,倒也不敢违逆,慢慢悠悠,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板子还没落下,又吓得快速收回。

    贾瑞打了贾环一板子后,转过身,对着贾环旁边另一个七八岁的面若圆盘的大脑袋小孩儿,说道:

    “宝玉,到你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在止…”此时才七岁的贾宝玉,面若圆盘。两眼空洞,结结巴巴的背着《大学》。

    “怎么,你比环儿大两岁,就多背了两句呗!手!”

    贾宝玉因为在入族学之前,他的姐姐元春就对他进行了启蒙教育,教授他读书识字,三四岁时,宝玉就已经能读几本书,认得几千字,显示出了早慧的特质。可自从入了族学,加之贾母的过分溺爱,却是彻底厌倦了读书,成日里招猫逗狗,混迹脂粉堆里。

    迎着贾瑞严厉的眼神,贾大脑袋也是颤颤巍巍的伸出手,老老实实挨了一板子。

    旁边自己还疼着的贾环,看着宝玉挨打,嘴不知是疼的还是开心的,竟然咧的更大了。

    依次检查了诸如贾蔷,贾芸,贾芹,贾兰,金荣等的功课后,无一例外,都是磕磕巴巴。贾瑞回到讲台上,望着窗外,静静出神。

    这就是现在的贾家族学了,有五六岁能背三句千字文的,也有七八岁能背五六句四书五经的,能完整背下来几本蒙学读物的都屈指可数。

    前日里同教习贾家女学的另一位老儒研习经义后,闲聊时得知,贾府内宅的姑娘们倒是个个聪慧勤学。

    自从宁府贾敬这个进士出家,荣府贾珠这个秀才早亡,贾家这一门两国公的豪门,除了吃祖宗余荫,竟是文武之道,连一个像样的都没了。

    大自己两岁的贾琏也在去年自己考中秀才后,脸上挂不住,捐了个五品同知,也只是听着好听罢了!前些日子听说,荣府老太太说,是合该着给他张罗亲事了…

    按着原著后续的发展,王熙凤再有不到一年就要嫁进贾家来了。

    贾瑞自己,由于三年前穿越而来,按着自己的规划,跟着爷爷勤学四书五经,磨练行文立意。

    因为有着后世参加高考,读军校的高强度,系统性学习经历和方法,加之战斗机飞行员的强大毅力,在当下对常人来说难如登天的科举之路,在贾瑞这里倒还算走的顺畅。

    古代的科举主要分为县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种。

    去年二月,贾瑞以十七岁的年龄便接连考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一名每月领取廪米的廪生……廪生就是秀才,但秀才却不一定是廪生,因为只有考取一等的寥寥数人能得到国家奉养。

    因贾瑞已获了秀才功名,相当于有了科举学籍,到今年八月,就能参加院试,也就是秋闱,过了的话,就算是举人了,和贾府第一高学历的贾敬一个水平了。

    要知道,洪秀全7岁入本地私塾读书,从十三岁考到三十多岁,考了四次,都未能考上秀才,也不过就是个童生。

    算一算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要到秋闱了,贾瑞是要在这次秋闱下场参加的,这半年的主要计划就是先拿到举人功名,这玩意是个社会地位的象征,自己现下的秀才功名除了免劳役,也只能见着县官不跪,能有个椅子坐旁边。这虽说已经算是个阶级的跨越了。

    但贾瑞的目标是最起码拿个举人功名,获得了“举人”功名,就等于获得了进入仕途做官的资格,这也是“举人”能被世人称为“老爷”的原因所在。同时,“举人”所获得的特权较之“秀才”更多,更显赫,其中“举人可以永久获得会试,也就是中央考试的资格”就足以令所有读书人艳羡。“范进中举”以后,能够高兴到发疯,就足以证明这一功名的显赫。

    再加上有了官身,有了同年,同学,也方便自己后面编织关系网。

    毕竟自己目标明确,往小了说,贾家现在外强中干,得避免贾家倾覆波及自己。往大了说,大燕朝现下内忧外患,自己说不定是要干造反的杀头买卖,借着官身,钱财,名望,将自己运作到军方,才能接触到兵权,方能彻底自保。

    贾瑞前世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

    假如你在古代有兵权。

    “将军,皇上要你解除兵权!”

    “多少兵马?”

    “八千!”

    “但凭驱使!”

    “八万!”

    “皇上!有人要害你,还请三思呀!”

    “八十万!”

    “朕不吃牛肉!”

    虽是段子,却也可见枪杆子的重要性。

    和自己前世一样,考军校进部队后,有学历的当兵,比大头兵升迁也快,朝里有人有关系,也能更好的在军方发展运作。

    当然贾府的人脉关系,四大家族的人脉关系,也只有获得官身,有了前途,才能用的到。

    要不然仅凭着爷爷贾代儒宁国公庶子,成年后便早早出府的老年版贾环的身份,他的嫡孙就想用贾家的官场关系,那是想也别想。要知道前身的自己病入膏肓时,爷爷奶奶为了点人参,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也才换回来点儿参沫子。

    有了官身就不一样了,能博得举人功名,别说在贾府了,整个社会层面大家都得重视你,更别说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真能中得举人,那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里,都是拔尖的存在了。

    想那贾雨村,和贾家除了都姓贾外,没得鸡毛关系,起初得甄士隐赠予银钱相助,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后,做了知府,因贪腐被罢官后,给黛玉当家教,后来又被林如海举鉴给贾政,运用贾家的关系,王家的关系最终成为大司马参赞军机,彻底进入权利中心。

    再想想林黛玉之父林如海,论祖上爵位,林家比不过贾史王三家。

    论祖上皇宠,林家比不过贾史王薛四家。

    论祖上权势,林家有爵无官,贾家有爵也曾在江南造船,王家祖上都太尉,史家祖上尚书令,薛家祖上紫薇舍人。

    可林如海中得探花郎后,官职是巡盐御史,权柄极重,以古代盐铁的重要性,以及江淮地区在古代各省的经济地位,相当于江苏省商务局局长了,甚至更高。

    林如海中得探花郎后能娶得贾母嫡出的女儿,黛玉的母亲贾敏,可见功名对其的影响。

    想到这里,贾瑞不禁想起贾家未过门的媳妇儿王熙凤,想起前身对这位凤姐的执念,贾瑞浅然一笑。

    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前世里影视形象和前身刻骨记忆中,融合而出的那位女子的形象:

    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漏,丹唇未启笑先闻。

    “既欲先求取功名,那美人也不能落下,俗话说,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为了前身的执念,也要早日中得进士,尽快提升在贾府的影响力,以此为资本,才能截胡求娶王熙凤!也算是了结了前身这强大的执念吧。”

    自己今年过完生儿,也是十八了,比贾琏小着一岁,想来王熙凤也就比自己小两三岁左右。

    看着下首坐着的七八岁的大脸盘子贾宝玉,想到此时的黛玉也不过才六七岁,薛宝钗大宝玉三五岁,此刻估摸着也才十二三岁左右。钗,黛暂时都太小,不适合当现阶段的女主,且再养两年吧。

    王熙凤是大家闺秀,性格开朗练达,细腻爽利,且八面玲珑。前世阅读红楼,也为曹公塑造的这个人物所倾倒折服。再加上王熙凤背后的王家,自己万一将来不得已走了造反的路子,也会有不小的助力,本着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的宗旨,这么一想,贾瑞忽觉得,于公于私,截胡王熙凤似乎也不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那暂且就先要苦读求取功名和养望扬名喽,秋闱还有半年,中举后方能运作这一切。秀才的功名还远远不够,得举人功名和社会名望共同加持,才有望打动王家,迎娶凤辣子,替这前身的倒霉蛋消了这丝执念呀!

    贾瑞看着下面一众昏昏欲睡的贾家学子,也懒得再管,自顾自的书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