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天降祥瑞 » 第十六章 王熙凤进贾府

第十六章 王熙凤进贾府

    正月十五,正值元宵佳节。

    神京城里,热闹非凡,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一顶用红绸遮着前沿儿磨损处的马车,不紧不慢的由西稍门驶入,车窗内探出一张容貌极标志的少女脸庞,只见其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端的是好颜色,神情流转间嬉笑着对身旁另一位同样容貌绝美的女子说道:

    “平儿,三年未进京,这神京城就是比金陵老家热闹好玩儿!”

    却正是得了王夫人信儿,从金陵一路赶来的王熙凤和平儿主仆。

    “姑娘,你矜持着些,快放下帘子!”

    “不当紧,我一个金陵乡下的破落户儿,又怕被谁瞧了去呢?要是能有哪个王公贵族能相中了我,不是正好合了爹爹心意嘛,自己跟着祖父承袭了王家爵位,却又被发配到金陵老家做个乡绅,倒是成日里想将我嫁的好些,好帮衬着家里!”

    “好我的姑娘,到了姑姑家,可千万别再这般口无遮拦了!当心人家笑话。”

    “笑话?王家家门儿里,笑话咱们的还少吗?爹爹是王家嫡长子,又袭了爵位,到头儿连京里都待不得,窝在乡下老家,被两个姑姑时常接济着维持体面的时候,怎得不怕人笑话了,见着姑姑来信,说要给我在京里说亲,就笑得合不拢嘴,上赶着将我送来的时候,怎得不怕人笑话了?”

    “好了姑娘,我说不过你!”平儿见得她说了一句,引来自家姑娘一串子话儿,也是苦笑着回道。

    看着这俏脸含怒下依然美丽风华的少女,却也是心疼起这位自幼要强的姑娘来。她还记得老爷得了京里来信,苦口婆心的劝着姑娘“你听你姑姑安排,你嫁的好,你哥哥才能娶的好!”,次日便张罗着将姑娘和自己送入京里时,这嘴上要强的姑娘,也是窝在被窝里哭了一夜。

    王熙凤对着平儿一通抢白,见平儿不与自己一般见识,没了输出对象,却也是沉默下来。知道同这个与自己一起长大,虽为主仆却情同姐妹的平儿犯不着生气,便放下帘子,随着马车晃晃悠悠的朝姑姑家驶去。

    盏茶功夫,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透着窗纱往外看去,平儿说道:

    “姑娘,这是到了,该换轿了。”

    王熙凤便与平儿下了马车,换乘了贾府派来的轿子。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了王熙凤下轿。王熙凤扶着平儿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二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王姑娘到了。”

    王熙凤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姑姑也立于身旁侍立着。

    忙上前跪倒

    “给老祖宗请安,给姑姑请安,哎吆!老祖宗,自打两年前见着您,您是一点儿没变,活像个活菩萨!”

    “你这个人精儿,嘴还是这般甜,这番来家里,可有个陪我老太婆说话儿解闷儿的了!”

    “老祖宗您只要不嫌烦,我天天陪您说话儿!只怕您没两天就厌恶了哩!”

    贾母听得王熙凤的话,也是满脸笑意。

    “鸳鸯,去学里给瑞哥说一声,传了宝玉过来,今日里来了亲戚,不用在学里了。原定的也是今日午后瑞哥儿过来教姑娘们读书,将瑞哥儿和姑娘们一并请过来吧。”

    王熙凤听得贾母所言,心头暗想,这贾家与王家却是大不相同,同是女子,两个姑姑均是大字不识一个,自己也是被家里从小当男孩养着,堪堪认得几个字罢了。而这贾府的姑娘们却是能够有专门的老师教着读书,只是,未曾听过这瑞哥儿又是哪个。

    却说贾瑞这边,今日恰逢与庄里孩童们约定的教学日子,午后还得去荣府里教贾家姊妹读书,一大早,贾瑞便骑马至城外庄子内。

    一进庄子,便见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庄子东侧,有青壮抬着一根根原木,支着架子给一排大体成型,初具规模的房子封顶。不远处,牛二正带着另一帮人,从新挖的地窝子里往出拉土。

    西侧的空地上,一阵娃娃兵正在烈日下站的笔直,虽才练了十来日,每个孩子的精气神却有了很大变化。随着焦大的口令,二十三个孩子齐齐转向,分成两组向着立于空地上,高约一米却仅有一掌宽的独木上跑去。

    几息功夫,一众孩童便都穿过独木,向着前面一个用木头垒起,高约一丈的木墙奔去。

    只见狗蛋儿和罗威屈膝半蹲在木墙下,两个十来岁的小孩迅速的蹬踏两人的膝盖和肩膀,将身体稳稳站在狗蛋儿和罗威的肩膀处,随着二人站稳,狗蛋儿和罗威将曲着的身体慢慢站直,这时上面的两个孩童离着木墙顶端尚有五尺的距离,只见两个小孩儿屈膝一跳,堪堪用手指抓住了木墙上沿儿。

    靠着臂力,两人迅速的翻身上了木墙顶端,却见刚翻身上了木墙的两个小孩儿又用手抓住木墙上沿儿,将腿从墙壁上坠下,剩下的小孩竟皆如法炮制的蹬踏着狗蛋儿和罗威,只是到了两人肩头后再伸手抓住木墙顶端垂下的腿,顺着顶端那两条腿攀爬而上。

    不一会儿除了狗蛋儿和罗威所有孩童尽全都攀爬上了木墙。这时木墙顶端的孩童们抓着两位身材修长的男孩胳膊,从木墙上吊着,狗蛋儿和罗威,后退几步,助跑后起跳,抓着吊下来的孩子,身形矫健的攀爬而上,至此所有小孩竟然都站在了木墙顶端。

    远处一群收捡蘑菇的妇女,皆是放下手头活计,拍手叫好,房顶上架房梁的一众青壮也是大声叫好,为孩子们眼花缭乱的一番表演喝彩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