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谋士我变身伊籍 » 第84章 关羽要开炮

第84章 关羽要开炮

    前后两批五千万钱入账,刘备军的财政能够支撑到下次税收,军饷危机解除了。

    这时候,关羽来找伊籍。

    “四弟啊,能不能教我开炮?”

    伊籍一愣,道:“二哥,你武艺高强,看谁不顺眼,直接抡刀砍过去就是,学什么开炮啊?”

    关羽道:“吕布死后,近战我看谁都是插标卖首之辈,但是远程我很吃亏。

    “我就想着,等我学会开炮,以后谁再敢用箭射我,我就一炮轰过去,看谁挡得住?”

    看来蛮河之战,曾经和关羽单挑过的夏侯惇,被一炮轰死,让关羽受了刺激,意识到了火炮的强大。

    伊籍高兴地答应下来。

    然而等到开课那一天,伊籍看到,教室里坐满了人。

    想学开炮的,看来不止关羽一人。

    刘备坐在头排中央;

    右边关羽,手拿纸笔,一脸认真;

    左边张飞,打着哈欠,显然是被拉来的;

    再看两边,诸葛亮、徐庶、马良、蒋琬等谋士,一个不落全来了。

    后面是赵云、黄忠、魏延、刘封、关平等一众将领。

    房间边角里,还站着沙摩柯、兀突骨等蛮人。

    都知道大炮厉害,想学。

    于是,伊籍开讲:“我们先从几何和三角函数的基本定理讲起……”

    他讲了一个时辰。

    期间,张飞因为鼾声太大,被请了出去。

    然后,伊籍在黑板上出题,当场考试。

    刘备很慌,他没听懂,也做不出来。

    他扭头看,发现大多数人都在发愁。

    但是赵云没有发愁,他坐得笔直,尽显军人风范。

    面前白纸上写了两个字--不会。

    刘备放心了,在白纸上写下三个字:备愚钝。

    边上关羽则没那么洒脱。

    他左手揪着胡子,右手奋笔疾书,然后觉得不对,划掉重写,又觉得不对……

    白纸涂成了黑纸,胡子也不知道捻断了几根。

    显然是钻进了牛角尖。

    伊籍再看诸葛亮。

    羽扇轻摆,气定神闲,纸上没有一处涂改,简直就是一份标准答案。

    徐庶和马良也做出来了。

    但是蒋琬遇到了困难,笔停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答题。

    倒是他身后的马谡,解答得飞快,甚至比诸葛亮都快。

    伊籍好奇地凑过去看。

    全做错了。

    最后批考卷,合格的只有智力99的诸葛亮、智力96的徐庶、以及智力94的马良。

    智力90的蒋琬都没有及格。

    其他人更糟。

    智力84的关羽也没有及格,他正在心疼地数胡须。

    接下来是实操。

    众人来到校场,小邓艾已经布置好了。

    伊籍讲解一番,又示范着开了一炮。

    铅弹准确地打中了五百米外的标靶。

    接下来,理论满分的诸葛亮上前操作。

    他挥舞羽扇,试了试风,然后躬身调整炮架。

    擦拭炮筒、装药、装弹这些杂活,自有士兵完成。

    诸葛亮瞄准后,点火开炮。

    五百米外的标靶应声而碎。

    之后,徐庶和马良也成功地打中了标靶。

    其他人就差远了。

    擅长射箭的黄忠,恨不得把大炮举起来。

    他埋怨道:“我一定要握在手里才有感觉,这放在炮架上,一点手感都没有,怎么射啊!”

    被吵醒的张飞跑来,嚷道:“不就是点个火嘛,这么简单的事情,看俺的。”

    他拿起火把,按在点火孔上。

    大炮没响。

    炮膛里是空的,还没装药装弹。

    邓艾捧着用蜡纸包好的定装黑火药,愣愣地看着张飞。

    张飞嚷道:“你还在等什么?装药呀!”

    邓艾哪敢在点着火的情况下装药。

    于是,伊籍把张飞树为反面典型,给众人讲解火炮的安全注意事项。

    然后是答疑时间。

    虽然大多数将领都学不会开炮,但了解火炮知识,有助于他们配合火炮战斗。

    所以,面对众将领的提问,伊籍耐心地一一解答。

    但马谡提了一个问题:“这火炮是青铜做的,通体没有一点红色,为啥叫‘红衣’大炮?”

    那是因为,最早将这种大炮带进中国的,是红头发的葡萄牙人。

    中国人称他们为红夷,也就是红头发的蛮夷。

    “红衣”是“红夷”的谐音。

    但现在,伊籍不能这么回答。

    三国时期,只有罗马,还没有葡萄牙呢。

    于是,伊籍反问道:“你觉得叫啥合适?”

    马谡道:“开炮时,有爆雷声,又有火焰,不如叫‘爆炎’大炮吧。”

    众将领都觉得这个名字比“红衣”好,伊籍也不在意,爱叫啥叫啥。

    火炮快速培训班结尾时,刘备作总结性发言,他大声道:

    “我相信,未来主宰战场的,一定是爆炎大炮。

    “所以我决定,造它一千门!”

    众将领大声欢呼。

    伊籍小声道:“一门火炮造价五十万钱。”

    刘备面不改色,继续大声道:“当然,一千门火炮是最终目标。

    “在现阶段,我决定造它一百门!”

    众将领继续欢呼,只是声音小了很多。

    伊籍小声道:“没那么多硝石,造出来也是摆设。”

    刘备镇定自若,大声道:“火炮铸造需要时间,不可能一下子造出一百门。

    “考虑到只有三个人考试合格,我决定,先造三门爆炎,配给三位军师。

    “以后,有谁学会了,我就给他配上!”

    除了诸葛亮、徐庶和马良,众将领大声哀嚎。

    看到气氛不错,刘备匆忙宣布散会。

    然后他拉着伊籍,问道:“有没有办法增加硝石产量?”

    伊籍发动智力255的大脑,搜索脑细胞。

    中国并不缺少硝石矿,荆州武陵郡恩施地区,有些干燥的山洞里,就能采集到硝石。

    但是那些地方很荒僻,运输不方便,或者说根本没办法运输,大规模采集,成本极高。

    而荆州人烟稠密、交通便捷的地方,都没有天然硝石矿。

    因为硝石溶于水,能被植物吸收,所以适合耕种的区域,都不会有硝石矿。

    突然,伊籍想到了英国。

    英国非常缺少硝石,于是,国王查理一世下令,全国的人都要到指定的地点方便。

    然后通过“硝田制硝法”,利用人和动物尿液,与土壤中的硝化细菌相互作用,使土壤富含硝酸钾。

    再将硝土掺入草木灰、浸入水中,过滤后得到富含硝酸钾的硝水。

    最后熬煮硝水,就可以得到优质的硝。

    伊籍把这方法说了。

    刘备当即决定,在荆州全境大规模建造军工产业园--公共茅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