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武状元 » 第六十二章 女儿家是水做的

第六十二章 女儿家是水做的

    大约半个时辰后,沈长安告辞而去。

    这一次与李东阳谈话,双方虽然未将话说到明处,但,有些话不一定非要说出口。

    总之,李东阳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虽然他不敢完全相信沈长安,但,内心里终究还是多了一线希望。

    次日午后。

    沈长安如约来到了城东一间寺庙内。

    根据素儿“密报”,安月今天会陪娘亲一起到寺中礼佛。

    这也是二人难得的见面机会。

    说起来,二人的亲事已经算是定下来了,但平日里见一面还是有点难。

    这与大环境有关。

    很多夫妻在拜堂成亲之前甚至连一面都没见过,全凭媒婆一张嘴。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媒婆给一个商人的儿子介绍媳妇,说姑娘乃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家中有钱又有势。

    而且,还隆重其事写了一句介绍姑娘的字条。

    商人一看,这姑娘长得不错,家世又好,自然十分开心,当即便下了聘礼。

    哪知成亲当晚,商人的儿子气哭了,因为他发现新娘子又黑、又丑、又秃,而且还满脸麻子,腿还是瘸的。

    换谁也不乐意啊?

    于是便找他爹哭闹,商人也很生气,第二天便气冲冲去找媒婆理论。

    哪知媒婆却振振有词,说是早就讲清楚了新娘子的缺点,是你们自己同意的。

    商人当即拿出证据,也就是媒婆当初交给他的纸条。

    “你自己看看,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姑娘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周正!”

    媒婆不说话,拿起笔点了几下,将句子断开:姑娘黑,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周正。

    商人气得晕了过去……

    虽然是个民间笑话,但也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时的民俗。

    女人很少抛头露面,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女人,就算定了亲,也不能轻易与男方见面。

    不过,再多的礼数束缚也阻止不了女人出门,求神拜神便是一个绝佳的理由。

    去庙里拜拜,既能求個心安,又能趁此机会外出游玩一番,可谓一举两得。

    “公子,快随奴婢来……”

    在素儿的带领下,沈长安来到了后院一间厢房内。

    这些厢房乃是寺院特意为香客准备的客房,方便香客临时休息也或是留在寺中斋戒。

    一进屋,便见安月站在屋子里,身着一袭素白的绫罗曳地长裙,粉面桃腮,眼波似水,宛若仙子般轻灵出尘。

    看到沈长安进来,羞答答唤了一声:“沈郎……”

    一声沈郎,端的是又甜又糯又暖心。

    每个女儿家的心里都有个小秘密,安月也不例外。

    当年,她虽然十二岁出头,但却已情窦初开。

    当她滑了一跤,被沈长安托在臂弯里时,她便牢牢记住了那张剑眉星目的脸庞,那个气宇轩昂的男人。

    她坚信,早晚有一天,自己还会遇上这个男人。

    如今,这个男人近在眼前。

    “月儿!”

    沈长安一脸微笑,快步上前将安月轻轻搂到怀中。

    都说女儿家是水做的。

    安月充分印证了这个说法,柔若无骨,温软香腻,令得沈长安心旆摇曳,忍不住缓缓低下头。

    安月似乎意识到了他的念头。

    一时间有些惊慌、害羞、心跳得飞快,一张俏脸犹如熟透的樱桃般娇艳欲滴。

    毕竟,这是她的第一次。

    之前二人只是拉拉手,拥抱一下,这次终于要进一步了么?

    念头只是那么一瞬间。

    安月终于还是闭上了眼睛,心“砰砰”地跳着,微微抬头,樱唇微启……

    她天真地以为,彼此间只是这么沾下嘴唇。

    谁知,

    天啊,他怎么……

    可是这种感觉真的……

    真的……

    没工夫多想了。

    安月彻底沉沦了,感觉天在旋,地在转,四周的一切都消失了,唯剩下她与爱郎。

    也不知过了多久,二人终于恋恋不舍地分开。

    安月仿佛喝醉了酒一般,一脸酡红,眼神迷离。

    “月儿……”

    “嗯……”安月应了一声,随之从怀中摸出一个荷包:“沈郎,娘亲特意替你求了一张平安符……”

    不愧是未来岳母,挺心疼未来女婿的。

    沈长安微笑着接过荷包,看了看,不由道:“月儿,这荷包不会是你自己绣的吧?”

    闻言,安月不由撅了撅嘴:“是不是嫌人家绣得不好?”

    “哪里哪里,就是因为绣得太好,都有点不敢相信是你绣的。”

    “贫嘴!”

    安月嗔了一句。

    心里却跟喝了蜜一般甜滋滋的,眼睛也弯成了一弯月牙。

    ……

    数日后,工坊又出了一批样品。

    这次不仅有经过工艺改进的肥皂,还有不同香型的香皂、硫磺皂、中草药皂等,总数差不多有三百块。

    另外,玻璃的制作工艺也越发成熟,几乎已经看不到气泡。

    本着不浪费的原则,沈长安让工匠制作了一批厚度约两分的玻璃运到自己家中,将门窗贴纸全部撕掉,换成了玻璃。

    这时候虽然没有“玻璃刀”的说法,但有俗称“燧石刀”的刀具。

    要不然,古人怎么加工翡翠、宝石、水晶?

    虽说这些玻璃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气泡,但影响不大。

    何况,那批工匠还在不停地试验、测试、改进工艺,相信不久后一定能够解决问题。

    一换上玻璃,屋子瞬间变得无比敞亮,令得红袖、莲香惊喜不已,啧啧称奇。

    她俩可是有见识的,毕竟在皇宫呆了十余年,见识远超普通人。

    连皇宫都没这玩意儿,公子倒是先享用上了。

    她俩的惊喜还不止于此。

    当晚,沈长安取出两个圆圆的东西递给她俩:“这东西叫香皂,以后你们它洗澡,保证香喷喷的……”

    “啊……”

    二女又惊、又喜、又羞。

    次日午后,沈长安又一次面圣,并分别呈上了肥皂、香皂、药皂、玻璃样品。

    “陛下,肥皂、香皂、药皂的工艺基本没什么问题了,玻璃略有瑕疵,不过问题不大,相信很快就能改进……”

    朱厚照一脸喜色,反复观摩着样品。

    为了表现得更加直观,沈长安带过来的玻璃样品装在了一个木框上面,相当于一个玻璃窗。

    显然,朱厚照对这块玻璃窗更有兴趣。

    “妙,实在是妙极!门窗要是都换上这样的玻璃,的确比窗户纸好太多。爱卿,你这次可算立下了大功,朕要赏赐你!”

    “谢陛下赏赐!”

    虽然不知道赏赐什么,反正先谢过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