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红妆卷浮沉 » 第25章 商议

第25章 商议

    一早,张书颜来到赵府,先是拜见梁夫人。张书颜觉得几日不见梁夫人似是消瘦了许多。她哪里知道,梁氏是为了赵家父子的前程和安全担忧的。

    “也是托夫人的福,家母吃了您派人送来的补品后,身体好了许多。”张书颜感谢道。

    梁氏看了看张书颜,“知道你家里事情多,也要保重身体,那些物品里有两三样也是适合你平时吃的,我看你这两天似是也清减了,一大家子都要你操持,你也要多顾着自己的身体。”

    张书颜心里感觉热乎乎的:“多谢夫人抬爱,这两天玉儿哪里的功课也耽误了几日,后面我会慢慢补上来的。”

    梁氏从小没有姐妹,和赵毅成亲十年才得了女儿,所以看到那些自立自强的女子不知有多欣赏和心疼,缓缓道:“不急,慢慢的将进度赶上来就是,这两天家中事情有点多,若是有什么怠慢的还请夫子见谅。”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张书颜见夫人情绪不高的样子,就赶紧告退了。

    书房内,玉儿早早的就候着了,一看到张书颜立马站起身来,大声的问候起来:“夫子,早上好!”

    张书颜落座后,点点头示意,“玉儿,坐吧!”

    紧接着,张书颜问道:“前两天布置的课业都写完了吗?”

    玉儿立马骄傲的将课业双手递过去:“夫子,在这里,我不仅完成了课业,还多写了两张大字呢。”

    张书颜看了课业,那字写的是工工整整,又考教了些千字文,背的也是流利熟练。

    张书颜对玉儿还是满意的,虽说自小娇生惯养,但绝无骄横之气。

    “看来你这两天还是认真温书的,没有因为夫子不在就懈怠。”张书颜满意的点点头。

    “夫子,您不知道,这两天我可听话了,不仅好好学习,还帮着母亲办事来者。”玉儿骄傲的抬起头颅,感觉自己完成了了不得的大事。

    张书颜想笑,但又要顾忌维持着夫子的威严,于是浅浅点头道:“百善孝为先,虽然你现在年龄还小,但能帮着父母做事还是不错的。”

    “夫子说的是。”玉儿笑眯眯的应道。

    “现在你的《三字经》和《千字文》已经学完了,现在我就教你《孝经》,这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共计十八个篇章,‘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我们身为女子更多的是要‘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但因您是官家小姐,和普通女子自有不同,现在我就一样样的讲给你听。”

    玉儿点点头,但又忍不住问道:“夫子,什么时候教我诗文?这样下次我和母亲出去做客的时候就能吟个两首了。”

    张书颜笑道:“你现在刚学了一月有余,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不着急,等《孝经》学完了,我会一点点的教你的。”

    玉儿放下心来,安心的和夫子学习《孝经》。

    这边梁氏找了针线房的,让他们帮着裁剪,好在里衣什么的也不是多么复杂,一两天就能缝制好,只是那靴子做起来要费些时间,就安排管家去街上铺子买了现成的来。零零碎碎的准备的差不多了,只是这礼是否要备,该如何准备?倒是不好把握,只能等赵毅回来再做商议。

    课后,张书颜给玉儿布置了课业,就回家了。因家中杂事都已经交给刘婆子做,所以到家后,张书颜只需准备吃食即可;不一会,张书杰也回来了。

    没有办法,上次那郑秀才来闹了一下后,张家弟弟担心家里,中午也不在县学温书了,这两日都要赶回来。

    书颜担心弟弟来回辛苦,于是就说道,“书杰,你每天回来也不是个事,可不能耽误了你进学,秋后就要考童生试了,时间很紧的。”

    张书杰轻声说道:“姐姐放心,学业不会耽误的,我就是担心那个小人再来作妖。”

    张书颜想了想道:“要不这样吧,让李叔在乡下捉只小土狗,咱们养着,也当是看家护院了。”

    那李叔也算是张家老人了,原来是张父的书童,后来年纪大了成家生子,就将乡下的田地让他管着,倒也尽心。

    张书杰想想也是,那“郑小人”前几天刚闹了一场,这几天估计不会在上门了,而且也没有夜夜防贼的道理。

    “那好吧,过两天我托人和李叔说下。”张书杰狠狠扒了几口饭,可恨自己年纪小,不然早打的郑秀才满地找牙。

    张母又说道:“书颜啊,梁夫人这次还送了不少补品来,虽说你是她家小姐的夫子,可是咱们要承人家的情,过些日子就是中秋了,抽空你将我春上绣的那副碧波莲叶图让绣坊给整成一个小屏风,到时候给赵府送去。”

    “母亲,那是您绣了准备放在绣坊卖的?耗费了您不少心血呢!”张书杰倒不是不舍得,只是母亲身体不好,那绣品又特耗费心血,他只是关心母亲罢了。

    张书颜说道:“母亲说的是,咱家也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可拿的出手的,上次母亲给送的几张绣帕我看夫人喜欢的紧,这个正合用。对了书杰,到时候你在和李叔说下,看能不能在捉几只小兔子,我拿给玉儿玩。”

    张母点点头:“是这么个理。”

    其实张母和书颜还有其他的考虑,虽说赵家是武将但毕竟是个官,而且是守护本县的第一大武官。张家是孤儿寡母,张举人在世时还有一定的分量,可是现在家道中落,弟弟还小,族里虽不苛待他们,但也不不很亲近,就是面子情。以前是没有机会,若是现在能和赵家搞好关系,以后定不会被人欺辱,待得张书杰学出头自是可重振家门。

    “对了,母亲,这差事是李夫人介绍的,到时候送节礼的时候咱也不能忘了她哪里。”张书颜说道。

    “是这么个理,过几天等我好透彻了,咱们在好好筹划一下。”张母欣慰的看着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