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江湖结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柴德此时心想‘恍惚间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差点什么。’,这时柴仁和两个人走了进来,边走边说着什么,看表情,还很紧张。待得三人走近时,柴德才看清楚来人,正是柴仁,捕头王和包打听。

    柴德对他们说道:“太好了,来的正是时候,可谓是‘诸葛送东风啊’,不知你们又是如何遇到的,看样捕头王是找到包打听了。”

    “大哥,我也是刚进村东头,就听到有人喊我,”柴仁说道:“我这回头一看,竟是捕头王和包打听。”

    柴德与捕头王和包打听本兄弟相称,按理说,捕头王和包打听也是柴仁的兄长。可是大家太相熟了,况且,捕头王和包打听也不喜别人叫自己兄啊,弟啊的,总感觉还是叫自己的号比较顺耳,于是,无论何人即使是老百姓,也就直呼其号了。

    “原来是这样啊,那是巧合了。”柴德说道。

    “于是,我们三人就一起骑马回来了,”柴仁说道:“刚才捕头王正和我说关于县城的事。”

    “不急,你们慢慢说来。”柴德说道。

    “我看还是让捕头王和你说吧。”柴仁说道。

    “那好,柴仁你先去后院把赵胜懿叫到这来。”柴德说道。

    “好,我这就去办。”柴仁说完往后院走去。

    “捕头王,你还是把包打听给找到了,”柴德说道:“我还怕他这在外面一时半会,回不来那。”

    “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前包打听倒是说过,”捕头王说道:“要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去街上找那些乞丐打听。这平时也没什么要事,偶尔也是一起喝点酒,这回我本想着也是碰碰运气。不料,没过两日包打听就找到我家了。”

    “哦,原来如此。看样包打听平日里安排的也是很周到了。”柴德说道。

    “那是,不然我不是砸了自己的饭碗了吗,”包打听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平时我不在的时候让那些小叫花子们留意各种消息,不过他们可不是白打听啊,个个精着那,要不是这世道乱,大家都上不起私塾,我怕是出个状元也未尝不可啊。为了这些消息我也是花了不是银两的,有些他们卖我的消息,比我买的还贵那。”

    “啊,原来如此,我说怎么平时看不到你,可是很多事情,你还是了如指掌那。”柴德说道。

    “可不,我在就近的几个村,县里都留有眼线,”包打听接着说道:“要是有人找我,就按照我说的路线传下去,我自然就能收到消息。这不,这次捕头王找我时,我正往回走,半路就有人跟我说捕头王找我有急事,我才能尽快赶回来。”

    “回来就好,没有你的消息,我还真是心里没底那。”柴德说道。

    “不过,这事看样已经打定了,捕头王也和我说了。”包打听说道:“我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柴兄,你急着找在下有什么要事吧,尽管说,我能做到的,决不推诿。”

    “那好,我也不客气了,现在也确是无法回头了,只能往前走了。”柴德说道:“听说朝廷现在,在各地剿匪,柴某想知道是否有军队在附近行动。我怕一旦举事,朝廷定会得到消息,为防万一,也应早做安排,有个万全的准备。”

    “其实,捕头王跟我说这件事之后,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在我们来之前,我去找了几个跟官员有往来的人。”包打听说道:“我也不隐瞒了,就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吧,看看有哪些对你们有用。”

    “好,包打听请讲。”柴德说道。这时,赵胜懿也匆忙赶来了,大家伙互相客气了一番。

    赵胜懿说道:“刚才你们说的,我大概听了一点,这样,包打听,你接着说吧。”

    “那好,我就说了,其实在回来的路上,我就听其他县城的人说,现在叛军到处都有,只不过人数不多,规模不大,都是土匪盗贼之流,抢点钱,偷点东西什么的,县衙派官兵一去,就都跑进深山里了,”包打听说道:“现在主要的是,北方西夏倒是闹的挺大,朝廷好像败了三次,大多数兵也都调到那边去了,还有就是以王小波和李顺的农民起义,也挺有声势的,当地土豪劣绅,吃了很多苦头,纷纷叫嚷让朝廷出兵平叛。”

    “哦,这世道还真是乱啊,内忧外患不断,咱们要是不行事,估摸着也没什么好结果了。”赵胜懿说道。

    “却是如此,所以,咱们这还算是比较平静的,朝廷也没有太多的兵把守。”包打听说道:“既然大家要以讨债的名义行事,我倒是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了,只要咱们不是起义,造反,即使朝廷丢了些许银两,估摸着也不至于马上出兵,也就是让当地的兵痞子阻挡一下。”

    “那帮兵,不堪一击,我太了解了,”捕头王说道:“遇到老百姓,就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可一旦遇到练家子,没几下就都四散了。”

    “这也是我知道的,我也就打听到这些了。”包打听说道:“不知,柴兄还有什么要打听的。”

    “太好了,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就如大家所说,咱们只是讨债,非其他。”柴德说道:“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只要向附近的两个县城讨要,就够了。到时候咱们就可收手了。”

    “不错,如此,即使朝廷知道了,咱们也有充足的时间想好后路。”赵胜懿说道。

    “可有什么对策。”包打听问道。

    “其实这事也很简单,朝廷无怪乎也就两个选择,”赵胜懿说道:“其一,就是朝廷里的保守派责备官兵和县衙管理不善,责其不应欺压当地老百姓和正当商人,把银两悉数归还,大家相安无事。其二,就是朝廷里的强硬派,会调集官军前来镇压。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赵兄分析的不错,”柴德说道:“不过,针对这两条,咱们要想个万全之策。”

    “既然赵兄已知朝廷如何做,那定也想到对策了。”捕头王说道。

    “这个赵某确是想过,”赵胜懿说道:“其一,倒是好说,朝廷派人来安抚大家,之后就像我说的把事情处理了,他回朝廷复命,责罚相关人等,而咱们大家就回到以前的生活。”

    “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包打听说道。

    “不过,可能性比较小。”赵胜懿说道。

    “这是为何。”柴德问道。

    “以我对朝廷的了解,现在是奸人当道,宦官专权。县衙不搜刮民脂民膏,不加重赋税,就无法给他们孝敬的银两,如此,他们怎肯善罢甘休,况且,只要咱们还在一起,即使不举事,对朝廷来说也是隐患,生怕以后再来个讨债之类的事件,那朝廷怪罪下来,可就不是几个县衙的小官能扛得住的。”赵胜懿说道:“所以赵某才说,这个结果比较渺茫。”

    “那,看样,咱们也只能选择第二种了,”柴德说道:“要为其做好准备啊,即使朝廷给咱们第一种,估摸着也是缓兵之计,等大军调回来,也会来找咱们秋后算账的。”

    “这是自然”赵胜懿说道:“所以,咱们肯定要选第二种,不过刚才包打听说了,现在朝廷能调动的兵不多,大部分还在北方防着西夏,一些精兵也需守护京城,所以,咱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这事了。”

    “也好,咱们先快速攻下本地县衙,毕竟对县城大家都比较熟悉。”柴德说道:“先扣压当地的县令和官兵,尽量不要走漏了消息,等整顿完了,就拿下临近的贡县,听说这两个县令都是一丘之貉,暗地里也没少干苟且之事。”

    “也好,行,就这么办。”包打听和捕头王说道。

    “诶,我刚才看到捕头王你们神情好像有些紧张,”柴德问道:“是否还有其他是要解决的。”

    “确有一件事很是棘手。”捕头王说道。

    “请尽快道来,正好大家都在,一起出出主意。”柴德说道。

    “上次,柴兄走之后,我就四处奔走,现在不仅衙门里的几个捕快要一起行事,就是守城的官兵中也有些打算跟咱们行事,”捕头王说道:“这些人也是平日里受县令不少气,黑锅也背了不少,大家商定好了,他们不跟大伙一起行动,可以暗中相助。”

    “这甚好。”柴德说道。

    “可是,毕竟在下,权利有限,接触的人也有限,很多人还是不太相熟,也不敢和他们说起这事。”捕头王接着说道:“要是这样,就难免冲突,有一翻打斗了,如果动静太大,估计会走漏了风声,朝廷就知道的更早了。”

    “这也是个问题,却是需要处理。”柴德说道:“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这事还是叫赵兄来想吧,他的计谋可比咱们几个高明得多了。”包打听说道。

    “对,我等都是练武之人,办法可没那么多。”捕头王说道。

    “按你们的说法,就我能使坏了,哈哈。”赵胜懿说道。

    “唉,在下可没此意,赵兄误会了。”捕头王赔礼说道。

    “唉,赵兄是开玩笑的,这都没听出来,”包打听说道:“你太紧张了,越是遇到这事就越要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赵兄这是帮大家放松心情那。”

    “还是包打听了解我,”赵胜懿说道:“我看,平时也没少打听赵某了。哈哈。”

    “是也,是也。哈哈。”包打听说道。

    这时大家也都大笑起来,顿时紧张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小计可治国,大计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