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都市黑科技霸主 » 第八十七章:团队问题

第八十七章:团队问题

    就像是早读课,在一旁等待老师检查背诵情况的学生们。

    心中充满了思索,但表面却是屏气凝神。

    当王昕给最后一位学长指出来错误之后,正打算讲课,新光斌却是突然捧着几个还冒着热气的包子,和其他几位学生簇拥着挡住了王昕。

    “王哥/王总/组长。”有些杂乱的称呼,将王昕逗笑了。

    “说吧,什么事?还有,办公室里面不要吃包子,要吃就到外面吃,不然这味道串起来,其他人也不好受,这也不是在教室里面,大家都一个点吃饭。”

    新光斌看了看手机,表情有些讨好道:“咱们团队还有两个人在路上,他们已经到园区了,实在是不想漏听一点,所以王哥您能不能等两分钟再讲?就两分钟。”

    看着面前这位头顶已经不怎么茂密的青年称呼自己为“哥”,王昕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这样吧,大家叫我组长就行,别叫哥,论年纪的话,我应该比大家都小几岁。”

    虽然算上前世的年纪,王昕可以“加辈”,但他还是不想让自己太脱离其他人。

    “嗯嗯,组长稍等几分钟,这是第三食堂王阿姨的羊肉包子,绝对好吃!也就是距离咱们学院远了点,您尝一个看看?”

    看着新光斌和其他人的手中都有包子,王昕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提前来干活的程序猿们,很有可能都没有吃饭。

    他拿过其中一个,一边向门外走去,一边说道:“大家要吃饭的话,就出来一起吃吧,吃饱喝足了,咱们交流一会儿,再开始今天的工作和学习。”

    汉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创业孵化园区大楼里,一众青年蹲坐在走廊上,或是啃着包子,鼻梁上的眼镜片被蒸汽熏得白茫茫一片;或是拿着油饼,一脸满足的吃着里面的肉馅和咸菜;又或者是将油条浸在豆浆里面,等到油条泡涨之后,这才幸福的一口咬下。

    包子面发得宣软,羊肉更是咸鲜又带着羊油脂的肉香,王昕虽然早就吃了早饭,但也十分痛快的吃了两個大包。

    新光斌吹了吹滚烫的豆浆,看着身旁同学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心下满足不已。

    当初他在镇上读书的时候,大清早就是这样和同学们一起吃着从自家带来的饭菜。

    只不过那时候的饭菜都没有这么新鲜和热乎。

    吃到一半,走廊楼梯传来了踢踢踏踏的动静。

    有两位青年衣衫不整、喘着粗气飞奔上来。

    “唉,握草,这也太远了,俺差点喘不过气。”

    “呼……呼……跑慢点,我有点儿,有点儿跑不动了。”

    急急忙忙从寝室跑到孵化园团队办公室的陆拾与周安汉,各自扶着墙壁向办公室走去。

    一个拐角,他们俩就看到一群人在走廊吃着早饭,都一脸笑容的看着他们。

    “你们来的也太慢了,快,这里还有两个包子,分着吃点吧。”

    王昕主动将手中的羊肉包子递了过去。

    新光斌也是在一旁将自己的油条递了过去。

    友谊,就是在这不经意间产生。

    等到众人吃完早饭,又回到办公室,将饮水机的热水给清空了之后,王昕这才拿起粉笔,点了点教室里的大黑板。

    “好了,祭完五脏庙,接下来我稍微讲一讲我对代码的理解,对开发反诈中心客户端的一些技术向看法。

    新加入团队的同学和老朋友们都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果觉得我讲得太粗糙乏味,也可以上来讲,或者出门吹吹风,散散心。”

    大家之所以这么急急忙忙往办公室赶,是为了什么?

    还不就是为了听一下王大佬的课吗?

    在听到这个开场白之后,自然是不约而同地点头如捣蒜。

    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王昕这才开口讲道:“这几天大家都在磨合,既是和上下游环节的负责人磨合,也是在和项目磨合,和自己新学习的技术磨合,但是我发现大家的代码技术还是参差不其,漏洞各有,水平也是参差不其。

    首先,我个人认为,好的代码应该和我们学习的文章、听到的音乐,措辞优美、音符如涓涓细流,进入到我们的脑海。

    我们作为代码作者,在编写代码的时候,如果情绪高昂、心思缜密的,自然成果也会运转流畅,bug漏洞极少。

    但如果头脑昏沉,抑郁烦躁,那我们编写的代码肯定会是屎山加倍,怎么跑都不会通畅。

    而编写整洁的代码以及垃圾杂乱代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另类的破窗效应。

    只要写的代码突然变得垃圾,那么后面的代码也会跟着垃圾,最终这些代码要么回炉重造,要么就会被删除、抛弃。

    我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见过大家编写极好的代码,但是也见到了很多没有质量、逻辑可言的垃圾代码。

    我理解大家写出这种代码或许是由于自身能力原因、又或者是写代码的时间有限,写了能够满足当前工作的代码,然后就弃置高阁,不再理会。

    有的人,在代码出错的时候,会很自然的将问题推到其他环节,我已经听到了什么‘底层框架太垃圾’、‘别人的代码封装得太差’。

    但是有的朋友想没想过,如果不改正写代码的态度,他们遇到了优秀的框架,封装非常优秀的同事,他们又能够写出和人家相等同的代码吗?”

    王昕说这话的时候,团队成员当中有人沉默的低下了头,还有人已经不自觉脸颊升起了窘迫的红色。

    哪怕是新光斌为代表的那些在读博士,也都目露思索,想着自己平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其中的确就有这些原因。

    但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王昕不希望这种问题出现了,还没有解决。

    接着,他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某些人,但却很直白的讲出了一些问题。

    “有些同学在码代码的时候,喜欢用a,b,c,d或者s1,s2这样的字母命名功能,虽然码代码的时候,这样子做会减少一些工作量,而且也能够保证某种程度的保密性,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

    如果一个项目中,有数十个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的命名,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其他人该如何下手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