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海王 » 第四章 进城买粮【求追读】

第四章 进城买粮【求追读】

    和煦晴空之下,碧海被舟舸推开,盘旋的海鸟指引着众人抵达名为城洲岛的近海小岛。

    此地位于漳州城以南,距离大明朝唯一的开埠港——漳州月港约一百八十多里,顺风半日便至,无论是销赃还是采买,都十分便利。

    当然,李澹选择在城洲岛建立新据点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城洲岛归属漳州管辖,而漳州受福建巡抚节制,正好避开了被他惹毛的两广总督殷正茂。

    李澹想到这里不由得心里松了一口气,然后侧目怒视李二狗,李二狗只觉虎躯一震,隐隐感到一股恶寒。

    抵达城洲岛后,众人便开始着手搭建营地,分头忙碌起来,岛上木材充足,足以搭建木屋,而且周围的海产也十分丰富。

    不过李澹一伙人缺少渔具,唯一像样的一把渔具是位老兄以前打鱼时用的鱼叉,可这鱼叉没扎死几条鱼,就已经改行扎人了。

    “诸位兄弟,咱们面前缺的东西不少,食物、工具、药品,都要去城里采买。”

    一听能进城,本来干活的人儿一股脑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毛遂自荐起来。

    “老大,带我进城吧,我劲大,能拎东西。”

    “你劲大能有骡子劲大吗,驮货用骡子就行了,俺嘴皮子利索,能杀价!”

    “你嘴皮子也就嗦面时利索,老大带我,我腿脚勤快,两个时辰的活我一个时辰就能办完。”

    “哼,剩下一个时辰留着你去逛窑子对吧!老大,俺城里有人,老大你不是被通缉嘛,俺有办法进城!”

    李澹一指刚才说话那人,正气道:“蔡大鸡,就决定是你了!”

    他绝对不是因为被通缉的原因才选蔡大鸡,实在是这个蔡大鸡给他的印象过于深刻了。

    首先这人的名字就很逆天,逼格直追李二狗,他祖上是捕鹰人,本名叫蔡鹰,但鹰字太复杂,这些海寇就给他起了个蔡大鸡的诨号。

    此人脑子……嗯,怎么说呢,只能说是不一般,譬如之前夜袭黑虎阿福,他便叫来了他训的鹰,搞了一个什么“俯冲偷袭”,结果因为自己冲的太快,把脚给崴了。

    不过这家伙训鹰的本事还是很强的,为人胆大敢拼,在这帮手下里也算是出类拔萃,有一技之长了,这也是李澹带他的原因。

    “义父,其实俺也有个法子,也能帮你老人家混进城去。”

    “我谢谢你,你快闭嘴吧。”

    最后李澹拍板,他们父子二人加上蔡大鸡,稍作休整便乘船出发去往漳州月港。

    ……

    漳州月港开放于隆庆年,是目前大明朝唯一允许对外贸易的港口,五湖四海的商客皆云集至此。

    鱼龙混杂,自然需要严格的管理措施,李澹作为悬赏通缉犯,想要混进城去,必然是要准备一番。

    此时李澹就坐在马车里,他这辈子都没想到会采纳李二狗的建议。

    是的,李澹没有采纳卧龙蔡大鸡的计策,而是采纳了凤雏李二狗的提议。

    此时蔡大鸡在一旁嘀咕道:“老大,俺觉得俺法子比这个稳妥,俺兄弟那辆粪车,天天都要进城,跟守城的兵爷熟得很,俺兄弟说了,他的车,兵爷从来不查,每次他进城,兵爷都躲着远远的放行。”

    “大鸡,你猜猜人家为什么躲得远远的?”李澹只想打爆蔡大鸡的鸡头,但是此时着装又不方便,只能气的牙痒。

    蔡大鸡的妙计是让他藏在粪桶里混进城,古有特洛伊木马,今有粪桶手推车,乍一看确实妙计。

    可那粪桶是个老物件儿,还是湿的,底都变色了。

    李澹终究迈不过心里这道坎,他屈服了,于是听了李二狗的话,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穿女装。

    不过等他进城才知道,广东的海捕文书压根不会全部送递到福建来,只有悬赏超过千两的,才会在邻省张贴海捕文书,自己的分量,还远远够不上格。

    李澹换下女装就暴打了李二狗一顿,李二狗只觉得无比委屈。

    其余事情倒是一帆风顺,渔具、农具还有锅碗瓢盆等常用工具都顺利买到,丝绸也顺利出手。

    看着驴车上购买的东西一点点装船,眼下只剩下买粮这一件事。

    李二狗气喘吁吁地从西市口跑过来,一脸哭丧的样:“义父,俺跑了七条街,所有的粮店要么是售罄,要么是关门,这市面上真买不到粮了。”

    身边的蔡大鸡一吹口哨,只见一只本在空中盘旋的飞鹰俯冲而下,稳稳站在蔡大鸡手上,咋咋呼呼一顿乱叫,蔡大鸡连连摇摇,无奈道:

    “我家大鸡也说,城里粮店都关门了。”

    李澹眉头一挑,面带诧异地盯着蔡大鸡:“大鸡,你真听的懂鹰讲话?”

    “听不懂,但是我能感觉出来。”

    “靠,那你搁这搁这呢!”

    问题摆在面前,必须要解决,他手底下二百号人,还等着吃饭呢。

    捕鱼虽然能缓解一定的粮食问题,不过完全靠捕鱼解决,还是不太现实,毕竟也不能光吃鱼,不吃主食啊,况且大伙的专业是叉人,又不是叉鱼。

    偌大的一个漳州月港,怎么会找不到一家有粮的粮商,怪哉?

    李澹抬眼四顾,烧红的落日缓缓沉入海平面,此时已是傍晚,坊市的店铺陆续歇业,酒楼、画舫、勾栏瓦舍一个个点亮了灯笼,喷香的气味缓缓窜入他的鼻腔。

    他突然意识到,酒楼里显然还是有粮的,为什么街上的米店反而没粮,看来其中必有隐情。

    三人寻了一个面摊,热腾腾的白气自锅中弥漫,浓郁的卤香味刺激着几人的味蕾。

    坐下后三人各要了一碗卤面,等餐食的间隙,李澹装作无意地发问道:

    “店家,你们这儿这么大个月港,怎的四处买不着粮,你这米面哪儿买的?”

    店家一听,苦笑摇摇头,唉声叹气道:“能上哪儿买,还不是在张大善人那儿。”

    张大善人?

    李澹疑惑,他初来乍到,根本没听过这号人物。

    等他再追问,店家却缄口不答,似是很忌讳。

    正在李澹苦恼之际,背后却幽幽传来一句:“张大善人在这月港的身份可不一般呐。”

    李澹闻言一滞,回头却见一老先生边摇着扇子,边剔牙。

    李澹哪能放过这个机会,拱手问道:“老先生知道一二?”

    老先生却笑而不语,起身便要付钱,身上摸了半天,明明摸到了钱袋,却是一拍脑袋说道:

    “哎呀,这出门怎么忘带了钱袋,这可如何是好!”

    李二狗眼尖,见状便道:“你那腰间别着的不是钱袋是啥?”

    老先生一滞,看了他一眼,也不恼,解下腰间的钱袋揣进怀里,又一拍脑袋说道:“哎呀,这出门怎么忘带了钱袋!”

    李澹立即接话:“老先生,咱们相遇便是有缘,这顿面自当晚辈来请。”

    “哈哈哈,那多不好意思,店家,再来两个蛋一碗面!”

    李二狗闻言额头青筋暴起,开口便要骂:“义父,他带……”

    话未说完,李澹便狠狠瞪了李二狗一眼,李二狗只好委屈地闭嘴。

    “敢问老先生,这张大善人,究竟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