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海王 » 第十九章 谈判

第十九章 谈判

    刘府的厅堂,李澹独自坐着,小丫鬟端着茶水上来:“老爷马上便到。”

    李澹颔首,不一会儿,熟悉的身影从走廊而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一人。

    刘尧诲进门,便是笑道:“李老弟,别来无恙啊……”

    李澹没有回话,只是站起来轻轻作揖。

    “来来来,老弟,我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两广总督殷正茂。”

    听到殷正茂的名字,李澹为之一愣,想起之前自己还炸了殷正茂的船,险些害死殷正茂,心里不自觉打起鼓来。

    他低着头不敢抬起,轻咳了几声,调整了下说话的声音,这才开口:“草民见过殷总督。”

    殷正茂点头,便道:“好好,李澹是吧,我听刘大人说过你,青年才俊啊……怎么看着还有些眼熟……”

    李澹身子一震,急道:“大人见多识广,在下样貌平庸,兴许与大人的故人撞脸了。”

    殷正茂不置可否,也没搭话,自顾自先坐了下来。

    李澹心里暗道运气不好,怎么偏偏撞上殷正茂来找刘尧诲,这殷正茂身为两广总督,好好的跑福建来干嘛?

    转念一想,李澹立即反应了过来。

    殷正茂是两广总督,非大事不会离开两广,如今来到福建,必是出了大事,而且这个大事定是与福建有关。

    心中有了底,李澹缓缓入座,开口对刘尧诲道:

    “刘巡抚,此次前来是为了之前清剿倭寇一事,想必方各海已经把战果告知你了。”

    刘尧诲捋须点头,满意道:“不错,凭你们区区几百人,居然能击溃林道乾千人的舰队,杀敌数百,还俘虏了四百多人,就连林道乾的旗舰都被你们击沉,受到如此重创,想必林道乾短时间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确实是大功一件。”

    殷正茂在旁旁听,听见居然是眼前之人击败了林道乾,而且还是以寡敌众,心中更是诧异,不免更是欣赏了几分。

    若是自己手下有如此猛将,当初也不会在潮州湾被一个不知名的小倭寇给炸了旗舰吧。

    咦?

    炸了旗舰?

    这手法有些相似。

    殷正茂眉头微皱,但却没有插嘴,继续旁听。

    李澹拱手朝刘尧诲施了一礼,便道:“既然如此,我觉得可以重议一下之前与大人约定的事宜了。”

    “李老弟,你可愿接受朝廷的招安?”

    “诏安?”

    殷正茂不自觉眉毛一挑,有些疑惑,侧目看向刘尧诲,刘尧诲则是保持着微笑,抬手示意:

    “李老弟虽然说是倭寇,但实际上他是懵懂少年时被父亲带着起事,自从他独挑大梁开始,便没再袭击过百姓,更多是带着流民开垦荒地,攻击其他倭寇,说是义军,也不为过。”

    “李老弟,你的诚意,本抚已经收到,本抚决定向朝廷保举你为福建备倭守备,独领一军屯驻海澄县,如何?”

    作为李澹这个规模的倭寇投诚,上来便是正五品的备倭守备,绝对是诚意满满,刘尧诲上来便将筹码拉满,其实另有玄机。

    因为守备再往下一级的军官,便没有独立自主领兵的权力了。

    尤其刘尧诲让李澹屯驻海澄,此时的海澄县没有知县,漳州府又没有知府,属于权力真空的阶段。

    刘尧诲将李澹这颗钉子打进漳州月港所在的海澄县里,便是想借李澹的手,将这早已被富豪、士绅垄断的福建最富庶之地的水给搅浑。

    因为他知道,别人不敢做的事,李澹一定敢做!

    不得不说,刘尧诲的筹码确实诱人,李澹也是迟滞片刻,但他很快理清思路,武官屯驻只能带兵,而依附他的老弱妇孺就只能任其自生自灭,这绝对不行!

    “刘巡抚开出的条件确实丰厚,小子本没有理由拒绝,但……”

    李澹眼睛紧紧盯住刘尧诲:“小子手下除了几百壮士,还有其他流民,妇孺、老人、孩童,他们都是苦命人,打不了仗,有的奔波百里投奔我,就是想谋一条生路。

    他们看得起我李澹,喊我一声头人,小子说什么都不会撇下他们不顾,刘巡抚要我屯驻海澄,那我手下这批老弱妇孺,该当如何?”

    一旁的殷正茂闻言,眼神顿时愈发赞赏了几分。

    刘尧诲则是神情一滞,流民一直是刘尧诲头疼的问题,随着饥荒与瘟疫愈演愈烈,流民一定越来越多,一个处理不当,便可能酿出大祸。

    可这些流民偏偏又是自己治下的百姓,作为父母官,他也不可能狠下心放任不管或是一杀了之。

    如今他连自己治下的流民都没有办法妥善解决,更没有信心替李澹接收他手上的流民了。

    但刘尧诲若是让李澹继续屯驻双城岛,岂不是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

    一时间,厅堂里噤若寒蝉,所有人都不发一语。

    李澹眼见两位大人都没有更好的主意,便知道此时正是自己报价的好时机,于是便道:

    “刘巡抚,小子有一个提议,不知当不当说。”

    “但说无妨。”

    “小子不要正五品的备倭守备,此前刘巡抚捉拿了海澄知县闵安国下狱,这海澄知县的位子便空了出来,若是能让小子来做这七品知县,小子便能想办法安置流民。”

    “这……”

    刘尧诲一时语塞。

    李澹所说的,不失为一个办法,若是他能当上海澄知县,确实也能达到刘尧诲想要的效果。

    知县品级虽然没有备倭守备高,但知县是文官,招安多数时候都是授予武职,若是将此事提到中枢,未必会得到内阁的支持。

    殷正茂也看穿了刘尧诲的顾虑,便道:

    “君纳兄,你此前不是说,这李老弟带着流民开垦荒地嘛,如此看来,李老弟未必没有文治之才,况且……”

    殷正茂话锋一转,嘴巴凑到刘尧诲耳边,轻声接着道:

    “君纳兄该是担心内阁那边,招安归文职虽然少见,也并非没有先例,这李澹此回立了大功,授七品知县,不算逾越。

    如今张首辅掌权,励精图治,正是需要这种敢为之人来替首辅大人冲锋陷阵。

    届时我也书一封信函去中枢,咱们痛陈利害,我与张首辅同年,你又与张首辅同乡,如此关系在里面,想必张首辅会同意你的举荐。”

    刘尧诲闻言便是颔首,对着殷正茂作揖:“养实兄高见,在下佩服。”

    刘尧诲这时将视线转回到李澹身上,缓缓道:

    “李澹,授予你文职本不合旧例,但事逢变处且从权,本抚就依你所说,保举你作海澄知县,回头便向朝廷上书,不过这文书来往需要时间,你且先带你的人迁来海澄县,好生安置。”

    李澹本以为还会有一番唇齿较量,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可越是顺利,他却越觉得不安,这其中肯定还有他不知道的隐情。

    李澹没有忙着起身告辞,而是又看一眼殷正茂,心里暗道,这两个老狐狸肯定还有话要说。

    果不其然,刘尧诲停顿片刻,便意味深长地道:“李老弟,本抚其实还有一事,需要嘱咐你……”

    “月港是如今大明朝唯一的开埠港,正处在海澄县的地界之内,无数商船往来,商贸繁华,不少商人、乡绅都与官员相互勾结,其中利益牵扯甚多,作为海澄知县,你可知其中分寸?”

    此话话里有话,李澹沉思片刻幽幽问道:“刘巡抚是想要我知,还是不知?”

    刘尧诲闻言与殷正茂对视一眼,暗含笑意。

    “非本抚所愿,本抚只希望你能不负这身父母官的衣袍,便足够了。”

    李澹表面不露声色,心中已是明白,刘尧诲作为流官,他需要一个人来替他对付当地的富豪乡绅。

    至于缘由,恐怕与殷正茂有关。

    这位两广总督贸然前来福建,又关键时刻主动替自己说话,若说是没有目的,李澹是打死不信的。

    不过具体为何,李澹现在还不得而知,恐怕只有替他们办好第一件事,才能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谋划。

    李澹想通一切,目光坚毅道:

    “那小子的话便放这,无论是如何手眼通天之人,若他要害我治下百姓,需先问小子腰间的刀,行或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