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海王 » 第四十九章 备战

第四十九章 备战

    应承下萧勉的请求,李澹闭眼躺在院中躺椅上,思忖着后续计划。

    正所谓,上兵伐谋,对于林悟贤这样的人而言,攻心最为重要。

    张恭被收监,主动权已是掌握在李澹手上,他说或是不说,说什么,反倒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林悟贤心中所想,他也许能信得过张恭三天五天,却是不可能信得过张恭十天半个月。

    此时越是风平浪静,林悟贤心中便越慌,迟早会忍不住动手。

    萧勉拱手提醒李澹道:“县尊大人,您该早做准备,别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李澹点头,除恶务尽的道理他当然明白。

    翌日,正当张家人还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

    李澹已是派人神速接管了海澄县内张恭的粮仓与店铺,随即张家人也被软禁在张家宅邸内。

    说是查封,但不过当日下午,粮仓内的粮食便被都转运使司的人拉走。

    这一桩接一桩的事,都触动着林悟贤绷紧的神经。

    经过清算才发现,张恭手上居然还押了四万七千石的余粮。

    虽然大头被刘尧诲拿走,但李澹还是截留了一万五千石粮食,暂时他是不缺粮了。

    至于银子,这里头可有说道。

    首先是最稳定的顺风货行,已经成了月港圭海上最大的摆渡商,每日入银都在一千五百两以上。

    其次是与番商的贸易所得,光丝绸一项李澹便卖出两万七千多匹,扣掉原料、人工以及上下打点,李澹的利润仍旧超过十五万两白银。

    其他包括瓷器、茶叶、漆器、香料,这些李澹多是做转手生意,林林总总也赚了十万两。

    紧接着,李澹最骚的操作来了。

    月港的丝绸商人此前囤积了大量丝绸,可现在因为李澹的原因,这批丝绸砸手上了,只能低价再往番商那里卖。

    番商当然不会嫌丝绸多,可问题是,他们带来的白银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没有白银,他们就只能拿别的货物以物易物。

    丝绸商人又不是收破烂的,什么胡椒苏木,枪炮弹药,他们拿着也没法变现。

    于是李澹站了出来,他之前可是从番商手上赚了大量的白银,再低价从丝绸商人手上收走丝绸,在以物易物的环节大肆打压番商货物的价格。

    一前一后,李澹赢两次,直接赢麻了。

    其中李澹着重交换的是武器,无论是火枪、火炮还是弹药,他全都照单全收。

    番商也是毫不手软,有的甚至连商船上的舰首炮都给扒了下来抵货款。

    ……

    新乡分港,码头栈桥上,缇娜正陪着李澹检查此次他采购的帆船。

    先前海战的时候,九艘支援的帆船中除开缇娜自己的鹦鹉号,另外八艘都是从吕宋的西班牙船厂买来的大帆船,最大的一艘排水量超过三百吨。

    虽然船价本身并没有那么昂贵,但加上火炮、弹药一应配件,三万两白银也就只够勉强购买八帆船。

    当然,这其中还有时间因素,因为缇娜要的太急了,所以不可避免的被宰一刀,不过李澹现在是富了,倒也不是那么在乎被占一点便宜。

    他再次划出六万两银子给缇娜去帮他买船,同时还要招募老练的水手。

    毕竟欧式软帆的操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东方硬帆,这批老水手需要教李澹的手下快速掌握软帆帆船的要领。

    除此之外,另外又划出六万两,用去乡间征募新兵以及补齐剩余的装备,这笔钱直接将李澹的队伍人数扩充到了两千人。

    人都是重金募来的,个个龙精虎猛。

    装备上更是不含糊,人人配马,马鞍两侧挂着不一样的武器,右侧短矛一柄,左侧火铳一挺,防具是清一色的轻甲臂盾,主要是对抗弓箭抛射所用。

    更兼重金从军中请来教头操练,强调的便是一个令行禁止。

    不仅如此,李澹在新乡分港的南面组建了火药坊与灌钢坊,只不过短时间产能还没起来,目前更多的是用来进行制作定量的纸壳弹药。

    这是一种门槛很低,却又能快速提升火器战斗力的创新,尤其是李澹这种全员带铳的部队,纸壳弹药可以大幅度缩短弹药的填装时间,并且减少炸膛的风险。

    事做到这儿,还不算完,因为到目前为止,这都还不算李澹最上心的事儿。

    ……

    万历元年七月八日,李澹来到位于分港南部的火药坊,与他一起来的,还有整整十大车的硝石。

    刚踏进院子,老魏便迎了上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两人,此时老魏手里捧着一杆精致的火枪,但是外形却又与传统的火枪略有不同。

    “头人,这是按照您的要求打造出来的,磨枪管花了不少时间,都是最顶级的匠人做的,一般工匠没有这种手艺,两层枪管,等里面那层枪管磨坏了,取出来可以换新的枪管。

    不过头人,这种枪实在是太费时费力了,尤其是枪管和您说的那种新式弹药,做这一把枪配量的时间,工匠都能做二十杆火铳了。”

    李澹接过新式的火枪,对空瞄准了下,随后拉动枪栓,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后膛来福枪,一个绝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同时具备了膛线与后膛装弹的新式火枪。

    或许对于这杆枪,应该把火字去掉。

    因为这杆枪已经不再属于火枪,准确来说,是无法属于火枪范畴。

    对于有膛线的枪来说,最大的问题除了制作难度之外,另一个就是射击速度。

    前膛来福枪换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有膛线的缘故,在射击一两次后,膛线间便会有火药残留。

    再次换弹,几乎是要用木槌敲着才能把弹药捅进长长的枪管里,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射击速度。

    而后膛枪则很好的规避了这个问题,因为子弹直接被上到了枪膛的最底部,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枪管末端是不密封的,这个时代的技术都是纯手工,严丝合缝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子弹射出去的瞬间,气便会从连接处的缝隙里漏出来。

    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弹药的威力与射程,向后喷吐的硝烟还很容易伤到射击者的眼睛。

    而改良这个问题的方法,则是改良枪栓加上新式金属弹药。

    可这个年代使用金属弹药,无异于天方夜谭。

    不过这对于别人来说是天方夜谭,但对于李澹来说不是。

    “嗯,很好,我很满意。”

    李澹将火枪收下,随后又收下了老魏为这把枪单独准备的弹药,一共三百发,这些金属子弹都是李澹专用的。

    面对李澹的夸赞,老魏则是默默摇头。

    在老魏看来,这种武器更像是装饰品,只有李澹知道,现在他手上的这把枪,才是真正的未来。

    此时老魏身后的两人才上前过来,一人是李澹的熟人,乃是之前跟着流民逃难过来的工匠蒲元,另一人看着则是个生面孔。

    那人皮肤黝黑,眼眶深的如同被剜过一般,巨大的白色头巾将头发扎裹起来,即使是现在这样炎热的季节,他宁愿赤裸着上半身,也不愿摘下头巾。

    蒲元此时开口:“头人,进展的还比较顺利,如您所说,这些硝石蒸过以后,还真蒸出了水儿。”

    那白色头巾男立即反驳:“这不叫蒸,这是我们伟大的炼金术!”

    蒲元笑着摆手,不愿与他争辩,他知道这番佬是个死脑经,不然也不会留在这里,只为追求心里那所谓的终极炼金术。

    此人名叫阿卜杜·贾伊德,别人都叫他老贾,会汉话,自称是波斯的阿拉伯人,信仰却是锡克教。

    他是被奴隶贩子抓了卖给澳门葡萄牙商人,在船上当炼金术士,然后为了抵丝绸钱被卖给了李澹,现在则是李澹火药坊的一位工头。

    但这看似经历传奇的工头,性格却不是一般的死板,对于李澹的各种说法,他起初是十分排斥。

    比如李澹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银镜反应”,他就立即跳出来说李澹这是邪说。

    等到李澹真的在他面前用银镜反应做出一面镜子,他便改口称李澹为“大贤者”。

    李澹之所以用他,是因为他掌握着一门非常古老的炼金术。

    炼金术这词听着邪门,但实际上就是最早期的化学,而老贾所掌握的这门技术,叫做干馏硝石制硝酸。

    当然,硝酸显然不是目的,这只是李澹所需要制作物品的原材料。

    李澹真正要制作的东西,是雷酸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