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海王 » 第九十四章 蹊跷的流言

第九十四章 蹊跷的流言

    海捕文书很快便在广东与福建发布,曾经在东南沿海只手遮天的福建海道副使林悟贤,一夕之间成了百姓口中人人喊打的通缉犯。

    只不过李澹带人一连搜捕三日,却是没什么进展。

    种种迹象表明,好像林悟贤并没有回潮州。

    “奇了怪了,这人怎么跟人间蒸发了似的。”

    李澹躺在长榻之上,幺儿坐在一旁给自己捶腿,萧老则在长案边查阅着由各地汇总而来的文书与信件。

    “这也正常,林悟贤毕竟曾是一方大员,他留的退路肯定超乎你我想象,天大地大,他真想藏,一时半会想找出来还真没那么容易。

    所以咱们不能一门心思都花在他身上,既然他愿意潜入水下,那咱们就让他潜着,反正他也没办法再影响大人你了,不如将精力集中到手头上的事情。”

    说到这,萧老从一沓书信里挑出一封,递到李澹手边。

    “这是松浦宗尚送来的信件,信上说,林阿凤已经带着人离开澎湖向着吕宋而去,跟他走的人足足有七千人,咱们得赶紧去填补其中的空缺,免得其他海盗趁机做大。”

    李澹看着信件不禁感叹:“想来这七千人里不乏老弱妇孺,不得不说此人确实是个人物,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跟着他。”

    放下手里的信,李澹抬头接着问道:“那东番岛呢?松浦宗尚应该此前还负责着将流民与俘虏运送到东番岛上的事务吧。”

    “确实有,在这一封上,前天才寄来的,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大人你先看吧。”

    说罢,萧老又将一封信递来,李澹接过后细细阅读,不免叹气道:

    “松浦宗尚说不少人还是难以适应东番岛的气候,患病染疫的人很多,东番岛又没有多少郎中与药品,这些事情一时半会儿都没办法解决。

    他的建议是先发展澎湖岛,岛上有现成空置出来的房屋,而且岛上的瘴气毒虫要比东番岛弱不少。”

    “的确如此,不过东番岛那边咱们也不能放弃,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咱们手头上已经没有多余的船了,老魏那边的顺风货行基本上把咱们的近海船全部占用。

    大人,咱们是时候要自己开始造船了,即使造不出那些番商的帆船,至少也要从近海船开始。

    潮州沿海以及漳州和泉州那边沿海村里都有不少还保留着手艺的老船匠,要想办法把他们集合起来建立属于咱们自己的船厂。”

    萧勉随之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李澹,又道:“但是不能建在福建,这样明目张胆的违反海禁,恐怕会授人以柄。”

    李澹却是摇头道:“你是说在澎湖或者东番岛?这太难了,让他们背井离乡去一个不毛之地谈何容易。”

    “所以这事儿,别人办不成,只能大人亲自出马。”

    李澹看了萧勉一眼,起身打趣道:“看来萧老是早就把主意打到我身上来了,那么你已经选好了造船厂的位置吗?”

    萧勉笑着从旁取出一张地图,在案上缓缓摊开。

    这是一张东番岛的简图,很早之前萧勉便派人在书市上搜罗了类似的地图,之后又派人去实地勘察校验,前前后后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这才形成了眼下这张颇具实用意义的地图。

    其手指往北面指向名为淡水港的地方,缓缓道:“此地有河,名为淡水河,是东番岛内最大的河流,远离山林,毒虫瘴气比之较少。

    而且淡水河直通东番岛内陆,如此一来造船用的木材咱们可以和山里的部落合作,他们砍伐后经由淡水河顺流而下运到出海口,这可以给咱们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成本。”

    淡水河,这个地方李澹知道,这就是后世台北的位置所在,之所以台北能在台湾众多城市里脱颖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这条淡水河给了他们足够多的先发优势。

    不过这样一条重要的河流,却因为周边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河道淤塞严重,近代时已经没法通船,淡水港的作用也被基隆港取代。

    不过,至少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淡水港绝对是整个台湾岛最便利的港口了。

    但既然便利,那肯定不少人动他的心思,李澹所担心的正是这个问题。

    “如此便利的地方,不可能没人吧,咱们初来乍到,能在那占得一席之地吗?”

    萧勉右手捻起胡须,轻笑道:“大人可能不知道这些细节,此前淡水港最大的势力便是林阿凤,如今林阿凤在东番岛的势力被大人接收,要说在淡水港占据一席之地肯定没问题,只不过……”

    说到这里,萧勉顿了一下:“只不过淡水港实际上涉及的势力很多,要想整合,一时半会还不现实,只能慢慢图之,眼下第一步还是先想办法把造船厂建起来最为重要,只有咱们自己先发展起来,才有实力逐个击破。”

    李澹听了萧勉的话,心中已是了然。

    现在李澹的船大都靠买、靠抢,自己始终没有造血功能,此前是因为自己通过帆船潮狠狠发了一笔横财,大手一挥买了不少好船。

    但实际,自己手边的普通近海船反倒是不如起初的时候多了。

    在东亚的近海作战不比在大洋之中,那些体积并不算特别巨大的近海船其实在实际海战中效果还不错,尤其是传统的硬帆近海船,操作简单,上手难度低,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即战力。

    “我明白了,事不宜迟,我先从潮州本地的沿海渔村走起,看看能否说动一些船匠。”

    别看李澹不是本地官员,但是此前他带兵在潮州一代剿灭了不少叛军,因此在民间,其声望也是不低。

    说干就干,当日李澹便出发前往澄海县。

    说到澄海县,就不得不提提这个地方的“优良传统”了。

    此地最早是林道乾的大本营,因为林道乾就是潮州澄海人,随后林道乾被林阿凤偷袭,林阿凤不仅占了南澳岛,还顺带将势力打入了澄海县,所以近乎几十年的时间,此地都深受海盗文化的影响。

    别的不说,造船就属于传统艺能,别跟他们说什么海禁、片板不得下水之类的话,在海盗劫掠的影响下过了几十年,当地村民随便拎一个出来,拿块木板都能在海上冲浪,海禁算个屁。

    所以李澹的第一站便选在这里。

    巧的是,当李澹抵达澄海县的时候,正好从澎湖开来的安宅船也刚到澄海县。

    松浦宗尚正派人经由澄海县向澎湖与东番岛输送流民。

    而李澹,也很清晰地给松浦宗尚表达了自己的来意,就是为了给造船厂招募船匠。

    “那敢情好,不过,李大人,最近澄海县有一些传言,在我看来有些蹊跷,你必须注意一下。”

    “传言?”李澹不禁狐疑,“什么传言,蹊跷在什么地方?”

    “好几个原来林道乾的部下都在附近招兵买马,好像是要重新拉一个队伍出来,照他们的说法应该是林道乾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