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海王 » 第一百零五章 走马上任

第一百零五章 走马上任

    张居正是权臣不假,但李澹大胆猜测,张居正如此专权行事,可能是因为他真的打心底里觉得朝廷在座的各位官员除了他以外都是垃圾。

    而且他这份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性格,在他刚入阁开始就展露无遗。

    最初的内阁首辅是徐阶,之后接徐阶班的是李春芳,徐阶是他老师,这边暂且按下不表,但李春芳此人,张居正是一直看不上的。

    在他看来李春芳此人胸无大志、优柔寡断,实在是不适合做内阁首辅。

    要知道李春芳跟张居正可是同年啊,而且李春芳还是当年的状元,张居正才是当年的二甲第九名。

    但即使如此,张居正依旧瞧不上李春芳,更是不服李春芳在自己之上。

    李春芳尚且如此,遑论其他的京官了,能有几人能入张居正的法眼。

    就连名臣海瑞,张居正都是嗤之以鼻地称之为邀名之辈,有名无实。

    正是朝中没一个张居正看得上的官员,这才导致了后面张居正与太监李芳密谋,怂恿隆庆皇帝召回高拱。

    能力上来说,高拱要比李春芳干练不少,张居正这才与他精诚合作了四年,缔造了隆庆稳定的政局,但很快在万历上位之后,张居正很果断地联合冯保踢走了高拱,自己当了老大。

    而且在政见中,张居正自己的《陈六事疏》里也写道:“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在张居正心里,他是真心认为专断并不是一件坏事,并且当成了自己的政见并且付诸实践。

    所以李澹大胆下一个不严谨的结论,张居正当权臣是顺便为之,他是真觉得别人能力不行,不如自己来干。

    至于手下,“忠诚”是第一位的,这个“忠诚”要打上引号,张居正对于他所需要的忠诚的理解,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忠诚有些不同。

    也许将忠诚替换成听话,更加贴切一些。

    张居正所需要的部下,是会去无条件执行他政令的人。

    简而言之就是,你可以有意见,但是你得憋着,然后按我的来。

    这么来看的话,张居正在信中借着托自己办“私事”以此来验证这位师弟的“忠诚”,也就可以理解了。

    “除了这一件公事、一件私事之外,还有一件难事。

    其原话说‘筹集五十万两白银之事非常困难,非一般人可为’,这意味着,若是当时你没办到,在首辅大人那里,便把你定义为一般人了。”

    李澹点头,其实这里可以简单地将此理解成为张居正的一道附加题。

    若是前面所说的公私之事没有得到张居正满意的结果,但附加题确实能如实交出五十万两白银。

    那么张居正或许不介意将李澹继续放在这个位子上让他继续发光发热。

    总结一下,完成了第三点没完成一二点,此人姑且先用。

    完成了一二点没完成第三点,此人可用。

    一二三点全都完成了,那么此人可以重用。

    在弄清了张居正写信的来意之后李澹之后的行动便有针对性了。

    接了圣旨后的第二天,李澹马不停蹄地着手上任之事。

    他先是跟县丞徐云做了交接,此后的海澄县主官又变成了县丞徐云。

    不过也没差,反正之前好长一段时间,李澹都在广东打仗,其实压根也没管海澄县,真正主政的还是社畜代言人徐云。

    李二狗倒是好办,本来他这个壮班掌班就是过来给李澹办事的,李澹走,他自然也走,不存在什么舍不得。

    不过包括胡溪、胡伟龙、樊甫在内的一众吏员可是难办了,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吏员,虽然与李澹走得近,但是若跟李澹走,那便是与李澹完全绑定到了一起。

    如今海澄县经过李澹一年的经营,已经算得上福建大县了,尤其新乡一带更是成了福建的重要贸易海港,油水自然少不了。

    抛下这样一个大邑的吏员不干,跟着李澹走,不作一番思想工作还真是下定不了决心。

    只是李澹没时间等所有人做思想工作,自己先一步启程赶往福州,拜见福建按察使陈一松。

    说到陈一松那可是真正的老人,刘尧诲与他相比,都算是正值壮年。

    作为弘治十一年(1498年)生人,此时的陈一松已经七十六岁高龄,这在明朝绝对算是超级高寿了。

    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之前林悟贤能以按察副使的身份在福建只手遮天。

    因为这位按察使是真的干不动,每天起床都费劲,能指望他干什么事呢?

    所以自然所有的事情都落到林悟贤这按察副使的身上了。

    相较于此前至少还有个林悟贤挑头,现在按察副使空缺,往下最大的便是按察使司佥事,目前福建加上李澹一共八位佥事,每人各管一摊子事,所以此时众人都很自觉地达成了默契。

    互不干涉,各干各的。

    现在头顶上只有一个名义上的领导陈一松,而这位年迈的领导也不会插手任何具体的事务,实际上就等于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小霸王。

    李澹作为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巡海道,自然是主管一省海事。

    换句话说,李澹现在的职务就是顶了当初林悟贤的职务,只不过级别上比林悟贤的海道副使矮了半级。

    但是所行使的权力与责任基本相同。

    甚至在市舶司方面,因为原来身兼提举的林悟贤以及被弹劾的副提举统统下台,所以市舶司的长官,也就自然而然落在了分巡巡海道的李澹头上。

    不夸张的说,现在的李澹真就是翻版林悟贤。

    要说差距在哪,最明显的便是兵权,林悟贤八年耕耘,军中有自己培养的班底,而李澹初来乍到,他并没有林悟贤在军中的那般能量,而这一部分权力,则进一步收拢到了福建巡抚刘尧诲手上。

    但李澹也有一个旁人所没有的特殊权力。

    那就是李澹上书争取的那个靖海宣威使所带来的权力。

    万历二年元月初九,李澹将巡海道佥事治所迁移至漳州海澄县,并就地组建造船厂,筹备靖海宣威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