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群雄:争霸巅峰 » 第22章:雪上加霜

第22章:雪上加霜

    从三月打到十二月,从万物复苏打到盛夏酷暑,再从夏天打到漫天飞雪。

    相比以往,如今的气候倒显的异常,现在是疫病还没结束,天上就下起了暴雪。

    现在的黄巾军可比刚开始起义的时候好多了,往往是一个士兵还要带着家人,拿着草叉木棍,穿着布衣麻鞋,破破烂烂,面黄肌瘦。

    现在他们可以用缴获的资产,锻造武器,铸造铠甲,补充食物,还有冬天最重要的棉衣。

    战场补给,战场补给,放在第一要务的,只能是粮食和武器、铠甲、箭矢,棉衣这种东西只能是次要物资。

    做过物资分发的,应该能理解,已有物资的多少,并不能保证每样东西,都能够发到各个人的手上。更何况,这是在古代,命令靠人,传达命令靠人或者畜牲,这百万人级别的后勤难度,是没法想象的。

    黄巾军说是有战兵100、120万,这100万不可能都上战场,几个民夫养一个士兵?还是一个民夫养一群士兵,这些民夫是一些流民及其家属,无论如何,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为了运送所需的庞大粮食,各地的民夫需要跋山涉水,路途之中还需要提防,土匪、士兵甚至是同一个阵营的。难免会出现累死、枉死的现象。

    黄巾军将缴获的物资运往战争前线,将缴获的大量的铜钱,这些铜钱直接被融掉,拿个木棍,用模具简单做一个矛头。

    最麻烦的当属盔甲,普通工匠根本搞不定,但好在黄巾军是最不缺人的,不缺人,那么凭借人与人的关系,自然能找到一些有能力的工匠从旁协助。

    金银财宝有的用来赏赐,将它堆积藏起起来,以作后备。

    一场大雪下来,大地骤然降温,一瞬之间黄巾军,非战斗减员,冻死者十去一二,冻伤,患病者又有十之二三,这只是粗略估计,具体的没人记录,自然无法论述。

    在此期间,黄巾军内部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

    时常在扬州一带作战的洪秀全,自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开始跟内部上层,进行明争暗斗。

    洪秀全拿下了一半扬州,身为大弟子?军中除了大贤良师和师父的亲属,还有个黄巢。其他几个,就是跳梁小丑,根本没放在眼里过。

    按洪秀全知道的消息,和自身的理解来说,其实说的倒也是。

    黄巢提供大战略、挡住卢植的同时还能凭借一只偏师拿下半个兖州,占领之时,他已经做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提供了很多军事援助。

    但这并不代表洪秀全会就此感谢你,相反你在证明自己强悍的能力,大贤良士的身体不好,想要领袖位子的又不只有洪秀全一个。

    项羽莽夫一个,优势那么大还能把自己浪断粮了,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又傲慢又可笑,最重要的是他关系差,不得人心,那可是判了死刑,不可能成威胁。

    项燕师父的兄弟,比他年纪还大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张梁,张宝……这些亲族成员,能力一般,张步、张处让去徐州打了这么久,倒是有点号召力。最强的东方胜,一介女流,还没有项羽威胁大。

    能成为对手的也就那么几个,张步、黄巢、窦建德、方腊、项羽……

    洪秀全漏看了自己,在他的脑中:第一是张角,第二是黄巢、估算着自己功劳排第三。

    他这个功劳看似很大,实则虚的扬州郡县庞大无比,但只有三吴地区(吴郡,吴兴,会稽)还有广陵等一些地方,能聚集起有大的反抗之力。

    抵抗黄巾最大的勾践的招募军,原本在江北打仗的孙坚被调走了,换上来的扬州刺史刘繇,一时半会儿聚集不了力量,打的还没有,会稽太守王朗给力。(没错,就是那位王司徒)

    属实是隐藏分太低,排位排的不行,属实是挑中了宝地,运气好。

    面对如今的形势,汉军三主大将会合已经是不可以人力阻拦的形势了,先前派出去的阻击部队,给双方都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和埋伏队伍并没有逮到大的猎物,反而让对方从枋头渡过了黄河。

    黄河边的部队没有埋伏到人,这在预料之中,黄河结冰他们随时都可以渡河,自己的人也不可能全部摆在黄河边,守株待兔。

    军中大脑,黄巢给的建议是:“如今形势不明,等待一至两月,待物资配发到每一个人的手上,或是天气转晴之时,再开始进行大规模进攻。目前可以先让河北的精锐部队顶上。”

    这是一个四平八稳的建议,用它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闪失,但张角刚才还在想着如何让战事尽快结束,能少打一天就少打一天,听到这个方法,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个时候的洪秀全就开始讥讽,指责黄巢是怯战的表情,我军人多以十擒一,怎会有不胜之理?

    不得不说,洪秀全,说的焦躁,甚至说自负了些,但其中也含有一定道理。

    而黄巢的发言,很多都是理性的判断,不切合当前的形势。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孙子兵法作战篇

    兴师动众日费千金,何况黄巾军百万之众,就算人人不求赏钱,但不能不吃饭呀。汉朝廷是不可能卖他们粮食的,相反还会捣乱。只能自己解决。

    一旦战争持久下去,军队、士气……会陷入都会受困,最后导致府库空虚,人人厌战。

    大军就此集结,一仗未打就已经耗了大量人力,进攻条件虽然不充分,但先休整两个月,对汉军来说反而是帮助,对自己恰恰是害处。

    仅靠一州三地的财富,终有好空的一天,是不可能支持黄巾军与朝廷长久的对战的。所获的地方,刚经过战火,百姓逃散,荒草遍野,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恢复生产,获得财富。

    在战场上,只有听过拙劣的将领,凭简单的战法速胜的,从没有听过一味的逃避战争,而取得最终胜利的。

    黄巾军根本耗不起,只能找机会寻求速胜之法,若是一味的消耗,最后,只会造成自己民力众困,影响实力。

    军中自封的老二和老三,两人就此发生了争论,双方你争我抢,各执一词,说的头头是道。

    张角还在考虑,而会场之下的人,已经开始站起了队,像王世充、李密、方腊这些也逐渐加入战局,开始唇枪舌剑的争斗,如针尖对麦芒一般,互不相让。

    这个时候,秦昊安排的大细作郭嘉,打入黄巾军内部,化名贾国,开始献上他的开场表演。

    大才投靠,项羽觉得是自然,用人不疑的任用。项羽不以为意,但是郭嘉却是目标明确,项羽就算换上了范增的脑子,也不会怀疑。

    待到张角安抚好了场内情绪,很轻松的发现了那憋着话的表情,项羽这种人大部分喜怒都写在面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郭嘉借风使船,用项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项羽很有能力、但缺少才华,那就给他补上这一点。让他引起所有人的注意,项羽一被重用,他自然也会获利。

    他们提出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趁着这大雪天,来一场出其不意。先把当前的防线打破,然后逐步推进,如同蚕吃桑叶一般,边打边稳。

    在春季之前,充分利用自己人多的特点进行多线进攻,逐渐蚕食推进到虎牢一线。

    对方为了应对,多线的进攻肯定会将兵力分散,最好能给点好处,让他们习以为常。春天到了,这个时候来聚集力量,一记重锤,砸开虎牢关的大门。

    过了虎牢关,洛阳就近在眼前了,全速前进,用不到一天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