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明月长生记 » 第一章 边城牙郎

第一章 边城牙郎

    剑州南部·净酆城

    夕阳将余下所的热力都发散出来,与烈风、黄沙一并吹着、晒着、炙烤着,像是要把所有活物都晒成肉干,晾到杂市东头枯死多年的老槐树上。

    杂市上摊铺多,顾客少。道路两旁摊子挨着铺子,铺子挨着摊子,像一簇簇开在沙地上的花朵。道路中央人影稀疏,偶有一两个也是步履匆匆,想快速找到一片阴影以躲避烈日。

    李从心手托着下巴,在卖糖的铺子里睡觉。他不是这个铺子的主人,只是暂歇于此。

    李从心是个牙郎——所谓牙郎,就是撮合买卖双方,从中赚取佣金的人。

    做牙郎的人不少,尤其在净酆这样的边境小城,毗邻南荒妖界,接壤人间九州。修筑南境长城的劳工、流放边境的犯人、云游此地的修真者、走私帮会、游览人间的妖怪……各色人等共同构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小社会。

    大量的语言不通、来源不同、缺乏信任的人中间,就需要牙郎这个行业作为润滑剂。

    不过,在这个行当混的风生水起的大多是三四十岁的中年汉子,他们的心智胆识、江湖阅历、身体素质都达到一个相当合适的水平。

    从年龄上来看,李从心是不及格的,他今年只有十五岁。但一个行业中,越是违反常规的人越值得注意,因为他们往往有过人之处以帮助自己立足于此。

    糖铺子边上拴着一头驴,这才是李从心真正的“摊位”。平时他就骑着这头名叫怂货的毛驴在净酆城内外来回跑生意。有时累了,就在杂市这里歇歇脚。杂市上所有人他都非常熟悉:

    卖金疮药的大蛤蟆,是偷偷从南境长城溜到人间的妖怪,李从心每次请他吃饭他都喋喋不休地讲起南荒妖族的“风土妖情”;抱着小黄狗卖香囊的女孩,前几天父母被一伙山贼杀害了,李从心一直想安慰她,但不知如何开口;卖猪头肉的小伙子,从前杂市最繁华的时候,总是给富人缺斤短两,给穷人多添两块,现在不用了,因为杂市没落了,几乎没有富人会来这里了……

    最熟悉的还是开这间糖铺子的独眼老头,无儿无女,对李从心格外关照,常往李从心嘴里塞糖。时间久了,李从心尿完尿的地方总会聚集一群蚂蚁,让他担心自己是不是该找郎中看看。

    总之,这里就像是李从心的第二个家。是李从心能卸下疲惫,安心睡个午觉的地方。

    但今天的午觉睡得不踏实,倒不是吵,而是太安静了。

    异常的寂静让李从心从梦中醒来,卖糖老头站在他身旁,眼睛望向东方。

    一个人,一个骑高头乌骢马,配宝剑,华服上绣着净酆城司马家兽爪标志的年轻男人,自杂市东头出现。

    马儿步伐缓慢,男人神色悠闲。

    卖金疮药的大蛤蟆闭上了聒噪的大嘴,挑着两担猪头肉的卖货郎放下了担子,卖香囊的小女孩捏住了黄狗的嘴巴……原本喧闹的杂市,在男人出现后立刻安静下来。

    男人来到糖铺子前:“谁是卖糖的?”男人顺手拿起一块塞进嘴里。糖有点儿粘牙,可男人不想当众抠嘴,因为那么一来,他从出场便攒下的好形象就被破坏了,便只能装作若无其事,舌头在暗地里使劲。

    “我。”李从心抢答道。老摊主性格木讷倔强,李从心怕他说错话得罪了眼前的男人。私底下暗暗用一只手拽住老摊主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冲动。

    “赚不了几个钱。”男人道。

    “是。”李从心说。

    “可是该给的钱还是得给。”

    “是。”

    “你他……”男人想骂人,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硬生生把到嘴边的脏话憋了回去,“你就不能多说几个字?”

    李从心转身,从驴背上的布袋子里掏出一贯铜钱。李从心满脸堆笑:“字,就一个一个往外蹦;钱,就痛痛快快往外拿。”边说着,边踮起脚,撑着桌子,把钱递给高高在上的男人。

    “哟,懂事!”男人顺手在李从心脸上拍打一下,像是拍打自家的一条狗。

    李从心努力将脸递过去,迎合男人的手掌,口中道“是。”

    李从心还是这一个字,但男人再没讲脏话的念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从心话说到一半。

    男人挥手打断他:“你叫什么都行了。记住了,我叫司马玉衡。”司马玉衡亮了亮宝剑,晃了晃戒指,掸了掸衣服,上面都有司马家的兽爪标志。“以后谁欺负你,你提我的名号,整个净酆城,没人敢动你。”

    这次李从心连一个字都没有,保持安静,神态恭敬。

    司马玉衡很满意,催动乌骢马要移步下一个摊子。

    但这个时候,独眼老摊主再也按捺不住,扯开李从心的手,破口大骂:“混账东西!不是才让司马家的狗腿子收过钱么,怎地还来?是司马家穷的活不起了么?”

    老摊主说的没错。按照规矩,司马家每周向净酆城内外所有的摊贩收一次“平安钱”,每户一百文。四天前司马家的下人才来收取过。准时、准点。

    而司马玉衡来这一趟,纯粹是为了好玩。他是家里最没用,最不受重视的小儿子。在父亲司马临渊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废物。当一个人在强势的集体中受到压迫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变得自卑;要么借助集体的强势将这种压迫转嫁给外部,籍此来掩饰内心深处极真实的自卑。

    今天是司马玉衡二十岁的成人礼,他的父亲甚至没有来恭喜他。他的大哥忙于家族内部事务,二哥忙于家族外部事物,都没来给他任何形式的祝福。所以司马玉衡甩开随从,游遍净酆城内外,通过收取“平安钱”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用人们眼中对司马家的畏惧来对抗自己内心的自卑。

    越是自卑的人,越敏感,受不得刺激。

    司马玉衡回头看了老摊主一眼。

    李从心从这眼神中感受到一股杀意,随即眼前寒芒一闪,司马玉衡腰中宝剑已然出鞘。

    那一瞬间很快,快到李从心会用一生去记忆。

    动作停下时,剑锋已经裹上浓稠的红色。

    老摊主的脖颈处出现一道伤口,鲜血喷涌而出,溅到李从心的侧脸上。

    李从心想:“以后自己尿完尿,不会有蚂蚁聚过来了。”

    司马玉衡用手帕擦拭宝剑:“他是你什么人?”

    “不认识。”李从心擦擦脸。

    周围人怒视着李从心,所有人都知道老摊主平时对他多么好。

    “不认识?”司马玉衡质疑道。不认识的人怎么会站的这么近呢?

    “他是个乞丐,来向我讨钱。我虽然穷,但也还没跟乞丐扯上关系。”

    司马玉衡点点头。他的智慧使得他很容易相信哪怕看上去就像谎话的谎话。

    周围人眼中怒火烧到鼎盛,已经从瞳孔中锻造出了鄙夷、仇恨。卖香囊女孩手中的黄狗汪了一声。李从心听得出来,这只狗骂的很脏。

    “真晦气啊。”司马玉衡将擦好的剑收归剑鞘,“不玩了,回家。”

    老摊主的身子缓缓倒在地上。尘土飞扬,使得老摊主看上去真像个乞丐。

    李从心绕开老摊主的尸身,小跑着来到司马玉衡的乌骢马前:“我是个机灵的人,跟着您比卖糖赚钱。”

    “你想在我这找份差事?”司马玉衡喜笑颜开。他身边有很多下人,但只能说是司马家的人,而不是他的人。有个人愿意跟着自己是个好兆头,以后也许慢慢能发展出自己的势力。那样的话,老爹和两个哥哥就不会瞧不起自己。

    “是。”

    “骑上你的毛驴,跟我走。”

    李从心解开拴着“怂货”的绳结,上了驴背,跟随在司马玉衡的身后消失在杂市东头。他的背后,人们眼中的怒火,胜过当日夕阳的余晖。

    一马一驴,走古道,经残垣,过小河,悠悠荡荡,来到城内。李从心提了个小小的要求:“我家就在附近,少爷给我一盏茶的时间,我跟我母亲说一下。”

    司马玉衡没心没肺地嘲讽道:“从一个没主子的下等人变成一个有主子的下等人,有什么好说的。”

    “替司马家做事,不一样的。”

    司马玉衡笑着点头,示意他快去快回。平时他对下人不会又在这个耐心的。但李从心哄得他心情很好。

    “怂货”在李从心的催促下往前走了二十来丈远,来到一扇小黑门前停下——这是自家猪肉铺的后门。他敲门声很重,因为大哥此时应该在前院卖肉,只有耳背的母亲在后院,敲门声小了没人听得见。

    过了半晌,门开了,一位把慈祥与坚毅堆叠在脸上的老太太出现在李从心眼前。

    老太太今年六十七岁,名字连她自己都记不得了,人们都称呼她李刘氏。她的丈夫是个秀才,去世已三十余年。李秀才没让她大富大贵,但让她温饱不愁,教她读书识字,凭借秀才身份让家里免除徭役赋税,哪怕李刘氏不能生育也未曾嫌弃她半分。所以李秀才去世三十多年后,李刘氏仍会在每一个昏昏欲睡的午后和难以入眠的夜晚思念他,思念那段“他读书她织布”的朴素爱情。

    李刘氏天性善良,丈夫去世后自己又孤苦无依,便开始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可怜孩子。

    她收养的大儿子孟山河曾经是个江洋大盗,十六年前潜入司马家盗取一件宝贝,被司马家家主司马临渊重伤,独自逃到李刘氏的家里,跪下来乞求李刘氏救他一命。李刘氏替他瞒过追兵,找郎中抓药,给他食物,给他一个家,还拿出积蓄在净酆城里给他开一间猪肉铺。唯一的要求就是在家里,给那些被他当江洋大盗时杀害过的人立一个牌位,每日祭拜。

    她收养的二儿子杜预伯是剑州驱傩司一对驱傩校尉夫妇的儿子。这对夫妇与李秀才交好。二十六年前这对夫妇被人重伤身亡,临死前将自己刚出世不久的儿子送到李秀才家。当时李秀才已经去世,李刘氏代替丈夫收养了这个孩子。所以杜预伯来到这个家庭的时间比孟山河更早,只不过年龄比他小。

    李刘氏收养的三儿子李从心今年只有十五岁。十五年前剑州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净酆城更是重灾之地。有人易子相食,李刘氏让大儿子用二十斤猪肉从交换儿子的两对夫妻手中换下了那两个被当做食物的婴儿。其中一个跟了李秀才的姓氏,取名从心;另外一个回家不久就不幸夭折了。

    李刘氏这三十年来前前后后收养过八九个孩子,只有这三个活了下来,中途夭折的才是大多数。瘟疫、战乱、游荡在城外的野兽都随时会扮演索命无常的角色。

    李刘氏看着眼前的小儿子李从心,以为又是平常的一天。她招呼儿子进门,说晚饭还没好,还得等一会。她从来不问儿子每天赚多少钱,只向清净天尊祈祷三个儿子都能平平安安。

    李从心没有进门:“娘,我以后跟在司马家的三公子玉衡身边了。”李从心说话时还扭过头,示意母亲司马玉衡就在不远处。

    李刘氏听到这句话突然发怒,一巴掌狠狠打在李从心的脸上:“你怎么跟那为富不仁的混在一起。”

    李从心捂着脸解释:“司马玉衡今天在杂市上无故杀了卖糖老头,我得跟在司马玉衡身边,给老摊主报仇。”

    听到这句话,李刘氏怒气消退,慈祥和蔼代替了刚才那一瞬间的刚毅愤怒。她抚着李从心的脸:“我常听你说,那位老摊主把你当儿子看待,你是应该为他报仇的。娘不拦着你,但万事要自己小心。”

    李从心点点头。

    “老摊主的后事都办好了?”

    “没。”李从心摇摇头,“我为了撇清跟他的干系,没敢给他收尸。”

    “等你二哥下工回来,我让他们哥俩一起去看看,帮忙把老摊主的后事办好,这你就不用操心了。”

    李刘氏又继续说道:“生死有命,该办的事是不能耽搁的。倘若你出了意外,那你娘我和你两个哥哥都不是孬种,我们会跟司马家不死不休。”李刘氏看着李从心瘦弱的身形,眼神中闪过一丝绝望。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手无缚鸡之力,脚无踹草之能,这一趟多半是九死一生。但她知道,并常常教导自己的儿子们:人活一世,有些事是不能不做的。

    李从心重重点头。

    “去吧,不用惦记娘。”

    李从心也不是了拖拖拉拉的人,骑上“怂货”,向司马玉衡所在的方向远去。

    司马玉衡问道:“你娘怎么说?”

    “能给司马家办事,她非常高兴。”

    “可我看见她抽了你一巴掌。”

    “别人喜极而泣,我娘喜极而抽。”

    “抽自己我还能理解,情绪太激动了。这抽别人……”

    “年轻的时候也是抽自己,现在年龄大了,就改由当儿子的代受。”

    司马玉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