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 » 第一百零七章 扫灭祸患

第一百零七章 扫灭祸患

    “祝父王这次出征,能够一战而竟全功。”“彻底为大明扫灭鞑靼部这个祸患!”说完后又一脸担忧的对朱棣身边的朱高煦说道:“二弟,你是个毛躁性子。“

    “第一次跟父王出这么远的门。“

    “你一定要跟在父王身边,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记住了没有?”朱高煦点了点头说道:“娘亲,大哥,我记住了!““你们两个在家也要保重身体。““尤其是大哥,需要多动动才是。”朱高炽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随即一闪而没。杨士奇也站出来笑着说道:

    “王妃,世子殿下,此次出征,太孙殿下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再加上燕王殿下的勇武保证能万无一失!”“咱们只需要等着燕王殿下胜利的消息就行了。”见时间差不多了。朱棣送来徐妙云的手说道:“该出发了!“随即便翻身上马。在徐妙云不舍的目光中。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关了。刚出关的前几天。朱棣甚至连斥候都没有撒出去。

    因为这片地方已经被自己带兵反复犁了无数遍。

    别说是鞑靼部了。

    连个敢放牧的草原人都没有。

    一片真正的真空地带。

    而朝廷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出兵。是因为此时的草原上冬天才刚刚过去。嫩草也是刚刚长出来。

    正是给牲畜牛羊补充营养养膘的时候。如果换算成大明的话。就是种子刚刚长成秧苗的时候。所有人的心思都放在那些牛羊身上。根本不会派人进攻大明。

    也不会有人想到大明会选择这个时候来进攻自己。所以朱棣丝毫不担心。就这样过了几天。

    朱棣才让小股斥候开始在前面开路。

    主要目标就是发现那些挡在自己行军途中的零星小部落。这些小部落多则上百人。少则十几人。虽然没有什么威胁。但是一旦有人走漏的话。就会很麻烦。因为草原上无论男女老幼。骑马技术都非常了得。再加上蒙古马皮实,直很醒的耐历。很容易就会让他们跑回去通风报信。所以每次斥候发现这些小部落之后。朱棣就会分出小股骑兵。

    把这些部落屠杀干净,保证没有人泄露自己的行踪。偶尔有一些特别小的部落的时候。朱棣也会让朱高煦前往。

    朱棣的目标是把朱高煦培养成一个能过独当一面的大将。不见血是没法成长的。

    “父王你看,这几颗买顾是我亲手斩下乘的“朱高煦一脸兴奋的向朱棣炫耀自己的战功。

    朱棣见状笑道:

    “我儿勇武,竟然能够斩下这么多的首级!”“书记官何在?”朱棣朝身后喊道。

    立刻有一个文官模样打扮的人来到朱棣的身边:“燕王殿下请吩咐!”朱棣指着朱高煦带回来的首级说道:“这是我儿的战功,你记下。“

    “将来回去后要论功行赏的。”

    斩首以记军功,是大多数军队的正常做法。大明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发生在底层军官和士兵的身上。别说是朱棣和朱高煦这样的天潢贵胄了。就算是一般的大将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之所以朱棣让书记官记下朱高煦的战功。就是为了鼓励这个儿子多多杀敌。登记完了之后。

    朱高煦将带回来的头颅随手丢掉。然后对朱棣说道;

    “父王,我在抓到这些俘虏的时候。”

    “从这些俘虏的嘴里问到了一些东西。“

    “可能会对找到鞑靼部有所帮助。”

    朱棣闻言脸色一肃。

    开口说道;

    “有什么发现?“

    不过问话的目标却不是朱高煦,而是陪着保高照三起前去的日不将领。陪同朱高煦的将领听到朱棣的问话。赶紧回道:“回王爷的话。”“这些牧民说不知道为何。”

    ”鞑靼部的王帐今年往更西的地方挪了一段距离。““导致他们向贵人朝贡的距离也更远了。”“本身就是一个小部落。”

    “这样一来,部落的生存状况也是更加的雪上加霜。“听到鞑靼部的王帐往更西的地方挪去。朱棣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因为朱棣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朱允题的那篇经略西域。会不会是这些鞑靼人意识到了什么。所以才往西慢慢靠拢?要知道以前的西域诸国。现在可是蒙古人的领地。大明是把蒙古人从中原赶了出去。可不代表着彻底扫平了蒙古帝国。事实上,直到几百年后。

    依然有成吉思汗传承的蒙古王国屹立在这片大地上。而朱棣皱眉的原因也很简单。

    现在还有不少蒙古人依然生活在大明的甘陕一带。甚至北平都还有不少蒙古人。

    谁也不敢保证这些人里面有没有蒙古人的探子。之前朝廷没有定下灭鞑靼的国策的时候。对于这些蒙古人还不是特别在意。现在虽然已经把那些蒙古人控制了起来。但是走没走漏风声,進又说得好呢?或许控制这些蒙古人,本身就是走漏风声的一种。不过朱棣并不在意。

    虽说远途征战路上要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大头。可是现在的大明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从江南运到北平的粮草。

    已经堆积成山。

    就算是路上花费再多,也完全能够撑得住。

    “继续再探,记住不能走漏了风声。“

    “遇到的所有蒙古人全都不留活口!”

    朱棣淡淡的吩咐道。

    虽说朝廷已经派了杨士奇过来。

    并且也定下了将来对这些蒙古人怀柔的国策。

    可那是将来的事。

    打不下来鞑靼部,一切都是空谈。

    随着朱棣的一声令下。

    更多的斥候被撒了出去。

    气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

    朱棣倒是没有什么感觉。

    只是带着麾下士兵按部就班的前进。

    另一边。

    那些不愿意交出土地的淮西勋贵。

    已经陆陆续续的跑回了南直隶。

    回到南直隶之后,便向朝廷上表称病。

    一时半会儿不能返回金陵。

    朱雄英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

    不由得冷哼一声。

    然后把蓝玉给叫了过来:

    “你看看这些奏疏。”

    “平时身体一个赛一个的棒。”

    “突然之间就病了。”

    “而且还是这么多人一起病。“

    “病了还要返回南直隶养病。“

    “跟孤在这里玩什么先斩后奏?”

    “真当孤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蓝玉听到朱允题的话之后。

    立刻接过这些人的奏疏开始查看。

    看我之后,心中不由得长叹一声。

    看来这些人是真的要跟朝廷作对了。

    只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

    他们这种方式跟叛乱根本就没有区别!

    果然,朱允题接着说道:

    “无朝廷旨意,膻百行动。”

    “这些人已经心存反意。”

    “这么多人,同时返回南直隶。“

    “必然是想着割据自保。“

    “皇爷爷当初起兵,就是为了给天下百姓打下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他们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孤绝对不会姑息。“

    “蓝玉,这件事情孤交给你去做。”

    “孤只要结果,不要过程!“

    听到朱允题的话。

    蓝玉又是一叹。

    调查贪腐需要证据,但是平叛只要目标。

    这些人,已经是活不成了。

    想到这里,蓝玉开口说道:

    “臣遵旨!“

    朱允题点了点头:

    “孤会给你一道旨意。”

    “稍后你带着这道旨意前往京营。“

    “调取五千兵马。“

    “另外再拨付给你三千火枪兵和二十门字母炮。“

    “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叛!“蓝玉再次行礼道;“臣遵旨坚!”。

    蓝玉领了旨意之后。

    便往京营调兵去了。

    而朱允题很快就把这件事情抛诸脑后。

    事实上,床充凝也从来都没有肥这些人放到眼里过。

    在朱允题看来。

    这些人只不过是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蝇营狗苟的人罢了。

    否则朱允题可不会把他们留到现在。

    在丈量天下土地这么长时间里。

    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动作。

    自己刚决定对南直隶动手。

    这些人就迫不及待的离开了金陵。

    这么看来。

    这些人根本就不值得自己把他们放在眼里。

    而朱允题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