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四十一章扑朔迷离的东吴鼠辈

第四十一章扑朔迷离的东吴鼠辈

    事实上,在封建社会,上级打骂士兵的事情屡见不鲜,何况在战事频繁的三国时期。

    张达、范强因一时动怒,去刺杀张飞,廖化不禁要问:他们有这个勇气吗?

    种云认为这个时代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从过程推断结果,而是从结果来反推过程。

    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鞭挝健儿”的评价,不是对张飞为人处世的评述,更多是根据张飞被部将所杀的事实,来推断其平生为人的。

    廖化说,如果比想象中复杂的话,那张达、范强很可能只是两个枪手,他们背后应该有更隐蔽、势力更强大的黑手。

    黑手是谁呢?西方法律有这样一条原则,就是当犯罪嫌疑人无法确定时,犯罪结果对谁有利,谁就是犯罪嫌疑人。

    张飞的死显然不是对张达、范强有利,而是对东吴有利。完全有理由怀疑孙权和陆逊,就是杀害张飞的始作俑者!

    廖化认为,张飞之死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东吴夺荆州后,知道吴蜀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孙权与刘备曾经长期合作,东吴人对刘备的家底一清二楚。知道刘备之所以能够纵横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仰仗关张的武功,及其在军队中的威望。

    “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关羽死后,张飞便是当时刘备手下最勇猛的战将。如果战事一开,对东吴威胁最大的就是张飞。

    孙权为剪除刘备的臂膀,通过收买部将,采取暗杀手段杀死了张飞。

    从技术层面上讲,孙权收买张飞部将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当年孙刘联合时,刘备占据荆州,刘备起家的班底大部分是荆州人。

    江东与荆州一衣带水,而且东吴已经夺回荆州三郡,东吴与张飞的部将搭上关系并不困难。

    刘备张飞入川后,荆州籍将士的家属都在荆州。取荆州后,东吴鼠辈以高官厚禄、锦绣前程游说张达、范强,或以其家属的人身安全相要挟,逼迫他们杀掉张飞,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张达、范强事成之后,为了避免进一步激怒刘备,孙权对暗杀张飞的计划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张飞被害的内幕,也就永远沉积在了历史岩层之中了。

    整个吴蜀战局,孙权谋杀张飞,只是吴蜀战争战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章武元年秋八月,刘备起大军至夔关,驾屯白帝城。前队军马已出川口。

    近臣奏曰:“吴使诸葛瑾至。”刘备传旨教休放入。

    黄权奏曰:“瑾弟在蜀为相,必有事而来,陛下何故绝之?当召入,看他言语,可从则从。如不可,则就借彼口说与孙权,令知问罪有名也。”

    刘备从之,召瑾入城。瑾拜伏于地。刘备问曰:“子瑜远来,有何事故?”

    瑾曰:“臣弟久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钺,特来奏荆州之事。前者关公在荆州时,吴侯数次求亲,关公不允。

    后关公取襄阳,曹操屡次致书吴侯,使袭荆州。吴侯本不肯许,因吕蒙与关公不睦,故擅自兴兵,误成大事。

    今吴侯悔之不及。此乃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也。今吕蒙已死,冤仇已息。孙夫人一向思归,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

    刘备怒曰:“汝东吴夺我荆州,今日敢以巧言来说乎?”

    瑾曰:“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

    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

    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

    刘备大怒曰:“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诸葛瑾见刘备不听,只得自回江南。

    张昭见孙权曰:“诸葛子瑜知蜀兵势大,故假以请和为辞,欲背吴入蜀,此去必不回矣。”

    权曰:“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孤。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子瑜曰:‘弟已事玄德,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其言足贯神明,今日岂肯降蜀乎?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

    正言间,忽报诸葛瑾回。权曰:“孤言若何?”张昭满面羞惭而退。

    瑾见孙权,言刘备不肯通和之意。权大惊曰:“若如此,则江南危矣!”

    阶下一人进曰:“某有一计,可解此危。”视之,乃中大夫赵咨也。

    权曰:“德度有何良策?”

    咨曰:“主公可作一表,某愿为使,往见魏帝曹丕,陈说利害,使袭汉中,则蜀兵自危矣。”

    权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东吴气象。”

    咨曰:“若有些小差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面目见江南人物乎?”

    孙权为避免西线和北线,同时与刘备和曹丕开战,东吴向曹丕写表称臣。

    赵咨赴许昌展开外交攻势,星夜到了许都,先见太尉贾诩等,并大小官僚。

    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曰:“东吴遣中大夫赵咨上表。”

    曹丕笑曰:“此欲退蜀兵故也。”即令召入。咨拜伏于丹墀。

    丕览表毕,遂问咨曰:“吴侯乃何如主也?”

    咨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

    咨曰:“臣非过誉也。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

    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丕又问曰:“吴主颇知学乎?”

    咨曰:“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馀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丕曰:“朕欲伐吴,可乎?”

    咨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

    丕曰:“吴畏魏乎?”

    咨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畏之有?”

    丕曰:“东吴如大夫者几人?”

    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丕叹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当之矣。”

    于是即降诏,命太常卿邢贞赍册,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赵咨谢恩出城。

    结果很好,曹丕采取中立态度,避免了两面作战的被动态势。

    反观刘备,因为反间谍工作做得不到位,他失去了张飞,这位能够“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悍将,同时也失去了,沿长江顺流直下直捣武昌、建业的勇气。

    在人员安排上,刘备只能依靠马良、黄权、傅彤等一些二流将领,因此他在战术运用上顾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