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二十二章 战火再起

第二十二章 战火再起

    东后方,孙登也哭了,刚刚打卡上班做社畜,小伙子性子急,在武昌为国事吵得面红耳赤,一面急令大军出发夷陵救援。

    东吴水军其实还算是听指挥的,对李元芳的太平军进行了围攻。李元芳准备很充分,依托地形防守,东吴大军一时半会还真没辙。

    种云在洛阳可没闲着,他采取围魏救赵,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没有救援李元芳的太平军。他

    命令荆州军分三路进攻夷陵,围魏救赵,先收拾江北东吴军。种云的太平军在江陵和公安已经隔断了东吴东西联络。

    蜀汉诸葛丞相也收到消息了,孙权请求出兵,他已经和种云达成秘密同盟,当然不会出兵。诸葛丞相要南征孟获,荆州与他没关,没啥表示。

    荆州军分四路攻夷陵,赵高集合的六千人,分四路,每路一千五百人左右。

    太平军主力在防守,种云指挥有七千多,采取集中兵力,以多打少,以逸待劳。岁月好轮回,东吴军也大意了。

    种云部曲从江陵出发,黄权率先出兵,围起来夷陵打。凌统水军跑来救援,太平军水军也有两千人,在长江上突袭打散东吴援军。

    太平军的防守很成功,李元芳死守不退,东吴就是打不下来阵地。失败后的孙登道:“纵观满营将领,无人可与李元芳匹敌。”

    陈泰在襄阳,集合一万五千劲旅。种云怕内斗,给了陈泰任务,就是围而不打,先解决东吴援军,对违反军令的可以先斩后奏。

    夷陵东吴军坐守孤城,种云极度重视,已经将夷陵当作练兵的典型。

    种云越来越觉得,东吴高层太不靠谱,内部还在勾心斗角,这样的软柿子不捏可惜了。

    陈泰率襄阳军队,走水路到达当阳。种云要他联合合肥曹军,一起出兵搞死东吴援军。

    种云收到的情报,东吴孙登到武昌的第一件事,居然不是打仗,而是忙着吵架。

    孙登这人也挺好笑,热饭都没吃上一口,就跟陆逊吵起来。双方发生口角,都忘了是来打仗的,气咻咻地争论,谁也不服谁。

    凌统在一旁都给搞懵了,不知道为什么停下进攻。种云的墨门得到的信息是,最后凌统建议,孙登同意从江北陆路救援夷陵作战。

    东吴执行作战计划,继续西上,到了当阳一带。陆逊终于反应过来,曹魏要围城打援,那可不行,他又带兵追了上来。

    赵高还是在搞水稻种植,曹魏军和东吴军在当阳又僵持了一个月,谁也不敢贸然发起攻击,陈泰只发动一些零星的试探进攻。

    7月初,种云的青州军整编完成,到了襄阳,他制订了一套使东吴军“无可掠之食,无可窜之路”的围追堵截的策略,从而使陆逊进入一个更为艰苦的斗争时期。

    东吴军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当阳一带又是“苦乡”,粮草接济困难。在绕过曹魏重兵防守的当阳城后,经长坂坡到夷陵时,与曹魏军经过几十天的拉锯战,消耗也较大。

    东吴援军的资源也消耗完了,地势还不适合防守。孙登和陆逊商量,决定回武昌一带。孙登将大本营驻扎在谌家矶,在西南设防。

    收到陈泰的信,种云不理解,他小船造出来了,马上都到夷陵了。陆逊还在兜圈子,从1月到7月,搞了大半年,东吴援军又回到了原点。

    东吴援军在当阳周围跑来跑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舍不得丢掉各种辎重,曹魏坚壁清野,东吴大军找不到后勤,锅瓦瓢盆舍不得扔,到处背着走。

    东吴孙权终于急了,命诸葛瑾率部增援武昌,灭了李元芳的太平军。

    种云知道,东吴军对太平军的进攻,也是太平军的生死之战开始了。他加紧调兵遣将,随时准备支援。

    双髻山是太平军在武昌西,长江外围防守要地,一山两峰,中间一条羊肠小道,太平军防守在高处的双髻岭。

    千米外另有一个猪仔峡,同样地势险要,太平军在这两处布下重兵,将路挖断,堆积垒石防守。

    李元芳的太平军登场,他和陆逊反复争夺大江渡口,经过半个月激战后,陆逊撤退。

    孙登兵分两路,诸葛瑾率生力军赶到,李元芳弹药耗尽退到江口镇,大江被东吴军所控。

    凌统也没有闲着,他也想立功,趁机在南部发起攻击,但在猪仔峡遭到太平军痛击,东吴军当然有损失,只能暂时后退。

    太平军也很困难,为了激励士气,李元芳表演大神附身脱口秀。他告诫太平军要死战到底,死了可以上小天堂享福。

    这可以看出,李元芳对军队的了解,胜过赵高。

    久攻不下猪仔峡,凌统也急了,大佬在后面!他亲自出马,装扮成百姓去侦察地形,意外找到了一条小路,绕到双髻山后。

    凌统没时间犹豫,便派一支老兵从小道潜伏到险要处待命,带400精锐正面猛攻猪仔峡,吸引太平军注意力。

    凌统的进攻,不出意外被太平军击退。诸葛瑾的中军终于赶来,用弓箭压制猪仔峡太平军。双髻山太平军当然也支援,东吴军意外射中太平军火药库,双髻山发生大爆炸。

    此时从小路埋伏的凌统精锐杀出,太平军敌不过,被迫撤退。

    猪仔峡守军见双髻山失守,也放弃阵地后退。东吴军终于攻下关隘,凌统移到风门坳附近的军营岭,准备攻取风门坳。

    东吴大军打风门坳没有技巧,全靠强推,双方打得十分惨烈。十七天的战斗里,黄权的两个弟弟战死,但还是没守住阵地。

    攻下风门坳后,凌统面前一马平川,离江口镇仅有十几里地。如果陆逊前后夹击,太平军腹背受敌,必定全军覆没。

    但陆逊没有出击,他一直囤兵在长江附近,冷眼旁观。凌统面对太平军全军出击,陷入苦战。

    陆逊作为世家,对海盗凌统充满了看不起。如果他过去帮忙,凌统是军功第一,他为什么要帮跟自己吵架的蛮子?

    他出身高贵,素称文武双全,为什么要去成全,一个字都不识的文盲海盗?

    从8月下旬到9月初,凌统向太平军腹地江口镇,发起数次进攻都被击退。陆逊和诸葛瑾全程静默,站在一旁观战,寒了凌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