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四十五章 诸葛丞相的布局

第四十五章 诸葛丞相的布局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兵败夷陵,国力大减,东吴因为要应付曹魏的进攻,重新与刘备修好。

    不久后刘备去世,举国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担心东吴会因刘备的死,而有所变故,先后派遣陈震、邓芝等出使东吴,巩固双方的联盟关系。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用两年多的时间休养生息,使得蜀汉国力大涨。

    为了北伐没有后顾之忧,便亲自率军出征南中,采用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平定了南方叛乱,并从中得到了许多战略物资。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然后和赵云率军进驻汉中,用汉中太守魏延为丞相府司马,为正式进攻曹魏做准备。

    诸葛丞相在历史上的头衔有很多,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等等。

    头衔放在他身上,都是毫无违和感的。但是一个人太全面、太完美了,反而让人容易顾此失彼。

    因为过于关注他,某一方面的表现而忽视其他方面,比如世人对诸葛亮的关注,焦点大多集中在政治家这个身份上。

    即便种云从小就学习、背诵过他的《出师表》,可能依然会容易忽视,丞相大人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

    几乎耳熟能详的《出师表》,算是温故而知新吧。因为随着人生阅历逐渐增加,再读《出师表》的感受和体会是会截然不同的。

    实事求是地说,《出师表》的内容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被千古传颂?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加立体、全面、深刻地读懂诸葛丞相那颗至真、至纯、至雅的心。

    诸葛丞相和种云协调好以后,丞相大人负责北伐曹魏,为了完成先帝遗愿,筹备了第一次北伐,移师汉中,准备光复中原。

    但在临行前,心顾两头,又十分放心不下刘禅,担心不能理好朝政,所以便留下了千古名篇《出师表》。

    这种情况真的十分类似,现在很多要出去讨生活的父母,但在出发前又担心孩子,在家里没法照顾自己,所以不厌其烦地跟孩子交代这、交代那,是一模一样的。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不是相同的意境?只是外出的主体不一样而已。

    很多人在初读《出师表》的时候,感觉不到其牛逼之处在哪里。恰如当年的少年,根本不能理解外出的父母,临行前那种不厌其烦的叮嘱和唠叨一样。

    好的文化作品,都需要依靠和结合自身的阅历和觉悟去消化的,十几岁的孩子,往往是很难读懂《出师表》中的味道和意义。

    但今天,种云已经长大成人了,在俗世之中沉浮反转很久了,再来看看《出师表》,感受和领悟绝对会不一样。

    建兴四年(魏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曹叡继位。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认为时机成熟,正式向魏国出兵。

    魏延认为,曹魏关中守将夏侯楙怯懦无谋,于是向诸葛亮建议,由自己率领五千精兵,从褒中沿着秦岭往东行进,到子午以北,奇袭关中。

    就像当年的韩信一样,与诸葛亮异道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认为这样进军过于凶险,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让赵云率领一支疑兵,出褒斜道,占据箕谷,佯攻魏国关中地区,吸引魏国主力部队的注意力。诸葛亮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进军祁山。

    魏国事先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率大军杀来,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无力抵抗,天水、南安太守甚至放弃守城向东逃窜,魏国天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投降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则退往上邽固守待援。

    顷刻间,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仅有广魏郡和陇西郡拒不投降。陇西郡太守游楚坚决抵抗。曹魏整个朝廷“朝野恐惧”。

    诸葛亮率领汉军一路凯歌高唱,在陇右攻城拔寨之时,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郿县防御赵云,张郃率军前往抵抗诸葛亮,曹魏凉州刺史徐邈也遣参军与金城太守率军反攻南安郡。

    诸葛亮知道张郃乃是魏之名将,此番率军前来,必定来取汉军咽喉之地街亭。

    诸葛亮正欲派将镇守街亭时,忽闻参军马谡请命,要领一军往汉军咽喉要道街亭把守。

    诸葛亮排除质疑,提拔马谡防备汉中。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恐马谡有失、街亭失守,于是再三叮嘱,并将街亭对汉军的重要性和镇守街亭的部署告诉马谡,并要求马谡到街亭后,立刻描绘街亭的山川地理图本,以及安营扎寨的位置。

    诸葛亮又派大将王平,作为马谡的副将,协助马谡镇守街亭。为了以防万一,诸葛亮命令高翔率领一支军队,屯驻在临渭以北、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应马谡。

    又命魏延率领一军,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之中接应马谡。不出诸葛亮所料,张郃果然率领大军来取街亭。

    马谡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诸葛亮安排的部署,也不顾副将王平的劝说,执意将大军屯兵于一座孤山上,不在当道险要之处下寨。

    以致于被包围在山上,张郃派人切断汉军水源。汉军因为缺水而陷入内乱,马谡弃军逃亡。

    张郃乘势进攻,汉军大败,街亭失守。只有王平领着千人,鸣鼓自守。而张郃又疑汉军有伏兵,不作追击。

    王平集合分散的军队,向诸葛亮大军处撤退。身处列柳城的高翔军队又被郭淮攻破。

    魏延被张郃堵在山谷之中,前进不得。高翔与魏延为避免陷入被包围的境地,于是都各自退军。

    同时,赵云在褒斜道也出兵不利,被曹真打退,曹真随即率军北上,攻打投降蜀汉的安定郡。

    街亭失守,蜀军丧失了全部有利形势。诸葛亮取西县千余家,后引兵退回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