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奇仙列传 » 第二章:收留

第二章:收留

    院子外传来脚步声,莫老汉带着一个背着药箱的老者走了进来。

    进了院子就指着少年道:“就是他了,这就是有根说的野人了,我看他呆呆傻傻的,许是得了什么病,你快给瞧瞧。”

    老者名叫莫文,是村里唯一的一个大夫,靠着家传的一本医书,自已学了些行医的手段。只是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采药为生,大家都粗通药理,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就自己找点草药煮水喝了,也就有疑难杂症的时候才会找他看看。

    莫文来到少年,拉过一个矮凳坐下,然后拽过他的右手,给他号起脉了。半响,莫文把他左手拉过来,继续号脉。

    一边号脉一边仔细打量着少年,许久过后,他才收回手指,抚着胡须说道:“嗯,他这病可不好治啊。”

    莫老汉问道:“你先说他这是什么病啊。”

    莫文说道:“他这是惊吓过度,导致的失魂症。这种病我也是从医书上看过,现实里也是头一次见。”

    “那这病好不好治?”

    “说好治也好治,说不好治也不好治。”

    “你这话说的,能不能治给个痛快话,什么又好治,又不好治的。”

    “嘿,我说你这性了,咋还这么急呢。你听我说,他这病啊,有可能一幅药下去就好了,也有可能吃个百八十幅也好不了。”

    莫老汉想了想,说道:“你先给写个方子,我看这药贵不贵。”

    莫文闻言,跟他走进堂屋,把药箱放在桌上,从中取出纸笔,把纸铺好,然后把毛笔放在嘴里含着,等墨化开后,在纸上写着方子。

    ”这方子倒是不贵,里面的草药咱们村里都有,你一会儿看看,要是家里没有,就去别人家找上一些,回来后给他煎着喝就行了,记着每天三次,饭前喝。“

    他把写完的方子拿起来吹了吹,等墨干了才递给莫老汉,“他这病我也没把握治好,就不收你钱了,具体情况等他喝个十天半个月的再看。”说着把笔收起来,背起药箱回家了。

    莫老汉看着手里的方子,一个字一个字的辨认着上面的字迹。

    这时莫铃儿走了进来,问道:“爷爷,方子开出来了?上面的草药咱家有吗?”

    莫老汉点了点头:“都有,不用去别人家要了。一会儿我按方子把药准备出来,你再给他熬药。现在先把他身上的衣服给换了,把你爹以前的衣服给他找出来穿上。”

    莫铃儿脸色羞红,低声道:“爷爷,他是个男的,我给他换,多不好意思啊。”

    莫老汉眼睛一瞪,说道:“他还是个傻子呢,又不是让你给他全脱了,里面的小衫啥的就不用脱了。”说完走去厢房,按方子配药去了。

    莫铃了犹豫了半响,用力跺了跺脚,走出去把少年拉进屋里,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过后,她走了出来,跟着她出来的少年身上已经换上了一件粗布衣裳。

    此时她的手里拿着一个青色锦囊,这是她从少年脖子上取上来的。这锦囊颇为奇怪,开口处居然是缝死的,里面干瘪,显然里面还是空的,并且这锦囊的挂绳居然是几根头发。

    她试着扯了扯头发,发现这毛发极为坚韧,怎么扯也扯不断。

    此时少年跟在她的身后,眼睛死死的盯着她手里的锦囊,不时的伸手想要拿回去。

    莫铃儿一边闪躲,一边轻声劝道:“这东西脏了,等我给你洗洗,然后再给你挂到脖子上。”

    少年看了看她,突然收回了手,咧嘴傻笑。

    这时莫老汉已经配好了药,叫她赶快去煎药。莫铃儿急忙拉着他走出去,让他在院子里好好坐着,然后去厨房升火煎药。药煎好后,又哄着他喝了下去。

    一番忙碌后,时间已经来到了黄昏。

    她急忙回到厨房开始做晚饭,等到莫老汉从地里回来。莫铃儿从堂屋搬出一张木桌,放在院子里的杏树下,然后把晚饭从厨房端了出来。

    晚饭很简单,大半盆白米粥,几个粗面馍馍,还有一碟咸菜,这就是三人的晚饭了。

    莫铃儿拉着少年坐在饭桌前,给他盛了一碗白粥和一个馍馍,然后示意他吃。少年拿着馍馍,却不知道吃,只是在傻傻的笑着。

    直到莫铃儿拿起一个馍馍咬了一口,然后嚼了几下,咽了下去。少年照着她的样子吃了起来,只见他两三口就把那个馍馍吃进肚子里,然后又端起粥碗,一仰脖几口就喝个精光。

    还要再拿时,发现只剩下了一个馍馍。少年收回了手,指了指馍馍,又指了指莫铃儿,示意她吃。

    莫铃儿摇了摇头,告诉他,“让爷爷吃,爷爷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了,要多吃些。”

    少年不明所以,只是看着她傻笑。

    这时莫老汉叹了口气,把那个馍馍掰成了两瓣,一半给少年,一半给了莫铃儿,笑道:“爷爷年纪大了,吃不了这么多,有一个馍馍就够了。”

    莫铃儿低下头默默喝粥,许久才轻声道:“对不起爷爷,我要是不把他带回家就好了。可是我一看到他蹲在地上被有根叔他们往死里打,就不忍心。”

    之前家中一个老一个小,都干不了太重的沃地,日子本就过的清苦。

    如今收留了这少年,家里又多了一张嘴,这以后的日子过的就更紧巴了。

    莫老汉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傻丫头,你天性善良,爷爷高兴还来不及呢。这孩子也是可怜,你想把他留下就留下吧。现在是夏天,你多去挖些野菜回来煮粥,总归是饿不着的。等到了秋天,地里粮食也下来了,再把采的草药拿去府城卖掉,就能缓过来了。”

    莫铃儿点了点头,把莫老汉给的半个馍馍又塞给了爷爷,笑道:“你吃吧,我今天没怎么干活,不怎么饿。”

    这时一旁的少年傻笑着把咬了一口的馍馍,也塞给了莫老汉,指了指嘴巴,让他吃。

    吃过晚饭,莫铃儿把自己父母住的房子收拾出来,给少年居住。

    如此,这少年就在莫老汉家住了下来。

    白天时,莫老汉下地干活,莫铃儿则带着少年上山挖野菜。

    几天下来,她发现了这少年的怪异之处,少年虽然看着痴傻,实则极为聪明,只要是看过一遍的野菜,就会牢牢记住,挖起来比莫铃儿还快。

    而且他一身力气大的惊人,跑起来也极为敏捷,在树上窜上窜下,仿佛猴子一样。自从知道莫铃儿是在找吃的之后,每天都会跑进山里摘些野果回来,偶尔还有抓回来一两只野鸡和兔子回来。

    倒是让家里偶尔能吃上顿肉食,直让莫老汉连道没白收留他。

    渐渐的少年对这个家越来越熟悉,莫老汉见他力气惊人,便带着他下地干起了田里的活。不想少年学起来极快,锄草,浇水等活计干的有模有样,只几天的工夫就比莫老汉干的还好。

    如此情形直让莫老汉老怀大畅,直说这人收留的不亏。他年纪已经大了,家里有个壮劳力帮着干活,他和莫铃儿也能轻松一些。

    一个月后,莫老汉又把莫文请到了家中,在替少年号过脉后,莫文点了点头,道:“还行,有所好转,继续喝药吧。”

    又喝了半个多月,莫老汉再次把莫文找来。老村医给号过脉后,说道:“他如今这个情况,喝不喝药已经不太重要了。他现在身体好的很,这病在脑子里,已不是药石能医的了。”

    莫老汉急道:“那就这样了,就让他这么一直傻下去?你是大夫,总得给想个办法。”

    莫文瞪了他一眼,说道:“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可以试一试。”

    “什么办法?”

    “去府城,找那寺庙道观,求点符水回来给他喝,或者是隔壁村子找神婆过来,给他叫叫魂,看能不能把丢了的魂给叫回来。”

    莫老汉闻言沉默不语,那府城的寺庙道观还好,扔一两个铜子当香火钱,就能求来符水。可那神婆,请过来花费就大了。

    把莫村医送走后,莫老汉想了半响,对莫铃儿说道:“等忙完了秋收,我去趟府城,给他求碗符水回来。能有效果更好,没效果就这样吧,那神婆咱家请不起。”

    说话间就来到了秋天,家家户户开始忙着秋收。如今莫家有了少年,干起活了一个能顶三个,只几天的工夫就把地里的粮食收了回来。

    之后莫老汉跑了趟府城,求了半葫芦符水回来,给少年喝了下去,却不见什么效果,无奈莫老汉只得放弃。只是莫铃儿一直坚持给他煎药,让他一直喝,期望着他有一天能够自己想来以前的事情来。

    只是不知道这少年的名字,也不能总是你呀你呀的叫他,便想给他起个名字,最后莫老汉说道,他力气比牛还大,就叫他莫阿牛吧。

    如此,少年就有了新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