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奇仙列传 » 第四十章:南海见闻

第四十章:南海见闻

    来到外门藏书阁,先和藏书阁的管事打了声招呼,在他允许后,宁远来到一面书架前,手中掐动法诀,书架上的书籍就陆续飞了出来,然后开始自动翻页。

    每当一本书翻完,就会有一个书籍的虚影从中脱离,落在宁远身前。

    随着翻完的书籍越来越多,他身前的书籍虚影也越来越多。两个时辰后,整面书架的书全部被他拓印了下来,他又去往另外一面书架。

    他的举动引来了大量的外门弟子围观,大家对着他指指点点,却忌惮他内门弟子的身份,无一人敢上前询问,直到藏书阁的管事被惊动,才把围观者疏散。

    这个过程进行了两天,足足拓印了二十余万册书籍,宁远才停了下来,离开了藏书阁。

    骑着大白回到神煞峰,先是回竹楼取了许多的纸张,然后回到白云阁,走进书房,向着书桌上的纸张一挥手,就见无数的纸张飞起,接着他把拓印的书籍虚影放了出来。

    一时间书房间纸张乱飞,一本本书籍自动装订成册,并自动的摆放在书架上。那书架仿佛自带巨大的空间一样,任那书籍越来越多,也不见它被摆满。

    直到次日清晨,所有的书籍才全部摆到了书架上,看着书架上的诸多书籍,宁远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了这些书籍,足可以让他看上许久了。

    随后一股困意袭来,不由打了个哈欠,来到卧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忙忙碌碌了一年多,宁远终于准备完毕,在拜别了师祖和师伯两人后,离开神煞峰,走出了山门。

    七煞神君站在高空,看着宁远离去的背影,说道:“他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路山真人说道:“这就要看他的机缘了,要是顺利,二三十年就能炼法成功,要是不顺利,只怕要走上百八十年。”

    七煞神君手抚胡须,叹道:“希望他一切顺利吧!不要像我当年一样,在炼法境蹉跎了上百年,最终寿元差点耗尽。”

    两人直至宁远的身影离开了山门,才返身回到了神煞峰。

    宁远来到栖凤坡的山脚下,回身望了望坡顶的石殿,心中既有对离开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宁远叹了口气,自语道:“也不知师兄离开时,是不是和我一样的心情。”

    他收回目光,伸手抛出白云阁,然后踏了上去,驾驭着此宝飞上高空,向着南海飞去。

    南海海域,蔚蓝的天空和蓝色的海水相互辉映,向远处望去,海天交融在一起,让人分不清什么是海什么是天,真可谓是海天一色。

    宁远坐在白云之上向下看去,海面上一座座岛屿点缀在海面上,一艘艘巨大的海船航行在各大岛屿之间,带来了大量的商人,游客和货物。

    这南海之地,辽阔无边,在修行界根据距离将其划分为近海,深海和墟海三个部分,这三片海域之间都有着一条暴风地带,将三片海域分割开。

    近海指的是从中土大陆向外十万里之间的这片海域,这里生活着许多的修行家族和旁门散修,还有无数出海讨生活的凡人。

    在这里鱼龙混杂,没有官府管辖,是由居住在各个岛屿上的修行家族,联合起来维持这里的秩序,总体来说这里还算稳定和平。

    深海则指的是从十万里之外到百万里之间的海域,那里是各大旁门和海妖一族的地界,还有无数的散修。

    在那里人族和妖族经过千百年来无数的争斗和交流,目前维持在了既敌对又互通的状态,比近海海域要更加的混乱。

    而那墟海指的是百万里之外的海域,那里环境恶劣,灵气稀薄,生活在那里的都是一些没有灵智的上古巨兽,不仅是人族,就连海中的妖族都极少去往那片海域。

    四海之地虽然近海和深海的划分各有不同,但是墟海的划分全是以百万里为界。

    宁远手中拿着地图,看着自己最近的煞气凝结地点,规划着行进的路线,身下的白云被他调整着不时变幻着方向缓缓前行。

    赤凰宗与南海之间有万妖山脉阻隔,宁远离开赤凰宗后,只得绕道而行,足足走了半年多才到达了南海。

    天色变暗,时间来到了深夜。

    夜空中灿烂的星光洒落,使得海面上波光粼粼,海水拍打在礁石上,发出哗哗声音。宁远从白云上站起来,走回了木屋。

    来到卧房,他双手掐动法诀,打几道符箓打入光球中枢,顿时木屋微微亮起绿色光芒,紧接着白云翻卷,把木屋包裹起来,开始变淡,最终消失在夜空中。

    经过他一年来的祭炼,白云阁已经被他祭炼到了第十一重禁制,一个时辰可飞行四百里,日夜不停可走四千八百里,速度虽然不快,但胜在便于操控,飞行时所耗真气极少,且自带隐匿防护的阵法,安全有着极大的保障。

    路山真人炼制此宝时,为了把白云和木屋祭炼到一起,也是煞费苦心,就是为了给他一个既能赶路,又能休息的法器,使他免去一路风餐露宿之苦。

    这近海海域,海岛众多,每天有大量的海船从中土驶来,或是回往中土。这些海船带来的无数的货物和大量的人流,使得整片海域颇为热闹。

    宁远在天上飘了数日,看着下方热闹的景象,终于忍不住收了白云阁,上了一艘客船,在各个岛屿之间逛了起来。

    这些海岛灵气充沛的,被各大修行家族,散修帮派所占据。灵气匮乏的海岛,则被众多的凡人占据,他们在上面建起村镇城池,开垦田地,以打渔耕田为生。

    这些修行者占据的岛屿之间也在互相交流贸易,每个岛屿都有自己独特的商品,或是珍珠玛瑙,或是灵鱼珍兽。

    在这里修行者之间的货币不是法钱,是一种海里生活的贝类所产的灵珠。

    法钱是中土大陆的主流货币,乃是几万年前道门,佛教,魔宗,还有旁门中的几大门派,经过一番商议后,一起祷告天地,然后借助天地之力炼制出了十棵法钱母树。

    天下间所有的法钱,都是这十颗母树所产,每棵母树所处之地的灵气,气运,还有地脉之气的多寡,结出的法钱数量也各不相同。

    这十棵母树,道门分走了四棵,佛门和魔教又各自取走两棵,剩下的两棵则是被旁门中的几大门派共同持有,故此天下间的法钱只在几大顶级宗派中流通,极少流通到海外。

    因为法钱母树乃是诸多大能一起祷告天地,借助天地之力才炼制出来的,所以所产的法钱不仅蕴含着充沛的灵气,还蕴含着一定的规则之力,这就使得所有修行之人,无不想拥有一枚法钱。

    而在南海之地,法钱流通不过来,就只能用灵珠当做货币。这种能产生灵珠的贝类数量极多,繁衍的也快,它们喜欢生活在海底灵气凝结之地,只有月圆之夜才会浮出水面汲出月华。

    因此经常有渔民在月圆之夜冒死出海,捕捉这些贝类,然后把贝肉吃掉,灵珠则卖给各大岛屿上的修行家族或者门派。

    而贝类所产的灵珠,根据生长的年份,个头大小,灵气多寡被分为了上中下三品。

    其中上品灵珠百颗可兑换一枚法钱,中品则需千颗,下品灵气太过稀薄,不能兑换法钱,只能在各个海岛内部流通。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兑换价格,实际上法钱太过珍贵,用灵珠根本换不来法钱,旁人手里就算真有法钱,也只会藏起来秘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