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清城遗梦 »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1993年8月20日下午,当四高台村的清洋、清泽、明菲,郭凡四个伙伴每人在乡中的校办工厂领到400元奖学金的时候,顿时把几个孩子高兴坏了。看着发给自己奖学金的清芬姐姐,四个孩子又一次重新认识了这个终日相伴的大姐,感觉大姐一个人能挑起这个大的一个厂子的运营实在不简单、也不容易。

    下午到家,郭凡让伙伴们去自己家,从冰柜里拿出来郭成卖剩下的冰棍儿、雪糕和刨冰与大家分享。几个小伙伴坐在阴凉的土坯房里、吃着冰凉的冷食,每个人手里还攥着几百元钱,感觉是那么惬意。

    “你们谁去过清远一中?”明菲问大家。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纷纷摇了摇头。

    “我听郭成说一中都是楼房,咱们上学住的宿舍也是楼房。”郭凡说。

    “楼房还得上下楼梯,肯定不比平房方便。”

    “好像楼房里有暖气,不烧炉子了,比平房暖和很多!”

    “一中的老师肯定比咱蒲洼的老师水平高!”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憧憬着十几天后将要迈进的学校。

    8月25日,韩清洋接到学校通知,要求家长和学生在26日早晨九点到清远教育局一楼会议室召开师范班签约会议。

    8月26日,清远教育局一楼会议室聚集了70多人。经过一位主持人的介绍,参会的有清远一中的副校长冯柏章、清远教育局人事科科长白志德、教育科科长黄久民以及工作人员若干。会议开始,白科长向学生和家长宣读了师范生学习、进修以及分配方案,当他宣读到师范生高考后只能报考望京师大、冀州师大、燕山师大三所学校的时候,众人顿时炸开了锅!

    “白科长,当时镇中告诉我们孩子师范班将来可以考任何大学、考不上就回来教小学或初中,您这里怎么说只能报这三所师范大学呢?”一个家长顿时站起来反驳道。

    “是呀!我们孩子报考当时也是听这么说的!”

    “没错,学校就这这么说的!”

    家长和学生骚乱了起来,场面一度无法控制。

    “大家静一静——大家静一静!”在许久之后,白科长制止了说话的人群,“学校在传达文件的时候可能存在一定的口误,这一点也无法核实了。既然是师范班,将来必须是要当老师的,所以考师范类以外的大学是不允许的。其实咱们学生考哪所师范大学都是差不多的,这三所师范大学离咱们家距离很近、师资力量也很好,虽然比不上首都那几所师范大学,但从全国来看,教育质量还是很好地。我们局党委也研究过这个问题,如果孩子高三毕业后报考首都的几所师范大学,必须交6000元的保证金,保证将来大学毕业后回到清远参加教育工作,如果大学毕业后不回来,6000元保证金不退,这是高三毕业时可选的一个条件,需要额外签一份协议!”

    “那我们高三毕业时不报师范学校呢?”一位家长问到。

    “那就现在交六千,上一中自费生,而且每年要交六千!”一中的冯校长气愤的回应,“好事不能都让你们占上吧?已经吃着师范生的补助了,还想着报考别的大学,你说这样合适吗?”

    “校长,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们孩子中考分高,能考上一中,凭什么让我们上自费?”

    “现在招生结束了,想在一中上,只能上自费!”

    “招生结束了是你们的事,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因为初中传达有误导致我们报了师范班,这个责任不在我们学生和家长!”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滞了,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

    最后,白科长打破了僵局,“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也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现在也是没有办法,请各位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前程考虑一下,其实现在的大学教育内容基本雷同,师范大学所学的知识绝对不比其他大学差多少,将来孩子的发展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请各位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好好商量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异议,就过来签协议吧!”

    家长和孩子们窃窃私语着,有的女孩子哭了,有的跑出了会议室......

    “清洋,这事你自己做决定吧!要是想上一中,咱就交那六千!”

    此时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已经开始签协议了。

    韩清洋沉默了好久才说:“爸!我想好了,上师范吧!咱一会签!”

    上午十一点,春生和儿子走出了清远教育局的大楼,他把协议递给儿子,清洋没有看,也没有接,“爸,您替我保管吧!”

    春生折了两折,把协议装在衬衫的口袋里,父子俩骑着车,默默地离开了。

    8月31日的早晨,清洋、清泽、明菲,郭凡四个伙伴骑着自行车,每人驮着自己的行李卷,从四高台赶往清远镇。四十多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这段路程对男孩子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女孩子来说还是挺辛苦的,半路上,清洋把明菲的行李卷搬到自己的车上,捆结实后继续赶路。上午九点半,一行四人到达了清远一中。

    清远一中坐落在清远镇一片平房居民区中,学校周边的卫生状况不好,甚至可以用极差来形容。沿着学校大门往外是很多小吃馆,挂着烩饼、炒饭、快餐之类的招牌,大字写得歪歪扭扭,可能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小吃馆门前污水四溢,被太阳这么一晒,臭气熏天。

    一中的南大门是用各种颜色小石子做的水刷石门楼,正中上方是黑色石子镶嵌成的四个大字——清远一中,大门前的道路坑坑洼洼,有很多积水。高一新生报到处在学校东边的篮球场上,九张大黄纸花名册上写满了新生的名字,四个伙伴找到了各班报到处,每人交了475元的费用(包括一年的学杂费和书费各200元、军训服装费75元),领了一张日程安排表,完成了报到任务。

    高一年级有九个班,明菲分在了一班,清泽和郭凡分到了三班和六班,清洋被分到了九班。几个伙伴和同学们打听后才知道:1—6班是重点班,7、8班是普通班,而9班是师范班。各班的录取分数线都是不同的,重点班分数线是600分,普通班要求是520分,而师范班的分数线是615分。

    认完了班级,几个人去找自己的宿舍。男女生的宿舍都是二层的U形平顶楼房,男生宿舍楼在学校东北方,门朝西开,清泽住男生的宿舍楼112室,紧邻宿舍楼大门。女生宿舍楼在西北方,门朝东开,明菲住女生宿舍楼西厢房的217室,紧邻着卫生间。男女生宿舍分别有一溜院墙,上面用铁丝网围着,院墙中间是一扇红漆铁栅栏门。

    两栋宿舍楼之间隔着四排平房,前两排平房各10间,第三排是锅炉房和食堂,穿过锅炉房与食堂间的过道,就到了最后一排教师宿舍。第一排平房东边是小卖部,西边是一个小伙房,第二排平房有10间屋子,从东到西的每个门上分别写着东1到东10。郭凡在东8的门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清洋在东10找到了自己的铺位。平房宿舍面积不大,上下铺共有8个铺位,中间是仅能容纳两人并肩走动的过道。

    安顿好一切后已将近11点钟,四个伙伴在食堂买了饭票,然后聚集在食堂门前。除了清洋之外,三个人脸上显得都不太高兴,显然对清远一中的条件和环境不太满意。

    “你们想什么呢?怎么都是满面愁容的?”清洋问到。

    “唉!一中的条件真不咋地,比咱们乡中差远了!”郭凡应声道。

    “我也有同感,和我梦想中的高中真的不一样。”明菲附和着。

    “那你们想象中的高中应该是什么样子?高大气派的楼房、富丽堂皇的装修,干净整洁的宿舍、山珍海味的美食?那你们是来学习的还是享福的?”清洋在一旁问到。

    明菲和郭凡的脸上有些惭愧的表情,一直站在清洋身旁的清泽这时说到:“虽然我分到的宿舍比你们都要好一些,但我感觉我们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条件太好会让我们滋生安逸的心态,条件苦一点不见得是坏事。”

    “唉!不这样能怎样,反正咱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福的。”郭凡在一旁说。

    “对了,我听宿舍的同学说我们班主任是年级里面最厉害的一个老师,人送外号崔二爷,好像叫崔什么兵,管学生可狠了。”明菲换了个话题。

    “崔二爷是个什么人物?”郭凡问。

    清洋在一旁接着说:“好像是高中语文教材里面有个诗歌中的人物,我好像看过,崔二爷是个恶霸地主。”

    “什么?让一个恶霸地主当我们班主任,我的天哪!”

    “哈哈哈哈......”食堂门前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中午12点,几个人吃过午饭后回到了宿舍。清洋躺在上铺,听着宿舍里传来的打鼾声,却怎么也睡不着,望着纸糊房顶上面一片片的老鼠尿渍,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想到自己的命运也许从这一刻要开始改变,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知识分子,将来可能会做教师,或许做别的工作......

    总之,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身边亲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