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燕山明月 » 第七章 围猎

第七章 围猎

    皇太极站起身,从供桌上取下一把缠着彩带的弓箭,张弓搭箭,响箭破空射出,一年一度的围猎正式开始了。

    各旗的猎手催马狂奔,瞬间消失在密林之中。多尔衮身边共计8名箭术高手,跃跃欲试,纷纷看向多尔衮。多尔衮一马当先,众人也跟着杀进了密林之中。我和陈圆圆完全是打酱油的存在呀,也装模作样的跟着进了密林。

    春天的林子经历了一整个冬日,刚刚焕发了生机,各种鸟兽被这阵仗吓得四处逃窜。

    刚进密林,多尔衮却一把勒停了马儿。他转过身,吩咐道:我带领五个人去林子里打猎,留下三个人跟随吴三桂在回程的路上堵截,只可夺取猎物,不允许伤人性命。

    我心想:这哥们脑子转的也真够快的,除了靠自己本领围猎之外,还想到了利用规则扩大战果。

    可惜我并不会射箭,圆圆更不用讲,可以女扮男装,但堵截却是更危险的行动。我们两个瞬间变成了累赘,好在我还可以动动脑筋。眼见多尔衮带领随从奔驰而去,我立刻示意圆圆和我设置陷阱。携带的绳索变成绊马索,一共拦了四道。一人守在一条绊马索旁边,等待落入陷阱的人马。

    每个旗的人马箭矢上都有独有的标记,上面更绑有响笛。一时间,林子里的响笛声此起彼伏。这方圆百里的区域,被几十个猎手搅得尘烟四起。多尔衮带的队伍实力非凡,逐渐占了上风。马背上开始挂上了野兔、野鸡、松鸡等小动物,再往后,个别人的马背上开始有小鹿、獐子等略微大点的猎物。而众多贝勒当中,实力更强悍的是正蓝旗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他的队伍收获更甚。有的人马背上已经有狍子等较为大型的猎物,一旦大的猎物打到,因为负重,没办法继续跟随,只能选择将猎物送回。

    而我带领的四人小队,早就虎视眈眈。回来送猎物的兵丁正中全套,一律抢下猎物,将人捆绑,嘴里塞上布片,防止他们呼喊求援。陈圆圆则负责将截获得马匹全部藏匿起来,免得因为马认主人,坏了大事。

    大约过去了两个时辰,约定的时间也快到了。营地里响起了号角的声音,提示各只队伍归营。抢先回到营地的六只队伍,猎物堆在地上,大贝勒的队伍收获最丰,竟然有25只之多。皇太极看到众人收获颇丰,心中大喜。

    眼看远处蓝色的旗子也越来越近,这是战力最强的莽古尔泰。随从们依次从高台前奔驰而过,手里的猎物扔成了一堆。随着莽古尔泰最后一个将猎物扔下,报数之人喊道:正蓝旗,莽古尔泰,40只。观礼的人群发出了阵阵欢呼,尤其是正蓝旗的人群,欢呼声最响。

    而最后归来的是年龄最小的镶白旗多尔衮,只见他的随从将猎物依次甩下,人群中炸开了锅:“多尔衮无耻小人,怎么猎物上的箭矢五颜六色,合个旗的标识都有”。人们这才意识到,多尔衮抢夺了其他贝勒的猎物。

    大贝勒和三贝勒走向前,怒斥道:我们女真人从来不撒谎,这多尔衮用卑鄙的手段抢夺猎物,应当开除旗籍,以儆效尤。

    皇太极却不置可否,并没有接话。随着多尔衮最后一个将猎物放下,计数兵丁喊道:镶白旗,60只!

    多尔衮下马,躬身说道:皇兄定下的规矩,不敢违抗。今日所获,那是遵循了皇兄的聪明才智,才可以拔得头筹!

    皇太极站起身,看着眼前的多尔衮,表情轻松的宣布道:今日围猎,多尔衮得胜。赏银1000两,5牛录!

    我和陈圆圆早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只能远远的藏在队伍里,掩饰身份。要知道,我俩的身份一旦被看到,怕是会惹下麻烦。

    众人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嘴上也说不出什么。毕竟刚开始定好的规则,是没有办法更改的。营地里开始燃起大火,各种猎物被架在火上烤,算是犒劳众勇士们。

    等到天色黯淡下来,火光映照众人的脸庞。考好的猎物依次端上饭桌,每个人的面前都斟满了酒。皇太极端起酒杯,大声问道:各位旗人,是否还记得阿玛列举的七大恨吗?

    众人端起酒杯,读诵道: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听他们读诵,仿佛是不共戴天之仇。但只细听下来,似乎更大的意义上觉得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更多的是为了起兵而找的借口而已。

    就像是很多企业文化,仔细推敲,不过就是无病呻吟,为了写那段文字而写,并不具有什么实质内容。老板不过是为了聚拢人心,而将一些自创的认知当成众人重点学习的东西。甚至于恬不知耻的上升为理论,前后矛盾的句子,却被奉为真经。

    酒过三巡,多尔衮端着酒杯走到我的面前,说道:二弟,留在我的军中,我们一起建功立业。

    我端起酒杯,笑道:“嘿嘿,如果只是打打猎,我最喜欢不过。但是论到建功立业,还是算了吧。历史的前进不会因为我而有任何改变,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多尔衮又满上一杯,劝道:“留在盛京,我们可以朝夕相伴”!

    我摇了摇头,低声说道:“记住一句话,皇太极少了你多尔衮还是皇太极。再说句不该说的,后金少了皇太极还是后金”。大清朝终会来的,因为关内的朝廷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多尔衮一饮而尽,说道:大清朝?你说我们要用“清”来取代明吗?甚好、甚好。等我告诉皇兄,就用这个“清”字。

    什么?清朝的清字是这么来的,我的失言!得了吧,此地不宜久留,说不定那天,这段历史被我给搅和浑了。多尔衮又被拉回酒桌上,莽古尔泰非要分出个胜负,两个人在酒量上较上了劲。

    我拉起陈圆圆,悄悄的离开了处在兴奋中的众人。说道:“圆圆,我们去浪迹天涯,你说好不好?”

    陈圆圆轻声说道:“我是吴府的奴婢,少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不用跟我商量。你要去哪里,我就跟去哪里。”

    我心想:“我一个失业,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居然也可以真的浪迹天下,还有美人相伴。”

    我看着天上的明月,说道:“既然天字阁网点遍布天下,我们干脆借着周大师的名号蹭吃蹭喝好了。”

    陈圆圆无比担心的说道:“至少先回趟宁远城,我们跟老爷告个别,再找周大师索要个信物更妥当一些。”

    这小丫头片子想的还挺周到,那就随了她的安排吧。我们提前返回多尔衮的“府”上,第二天准备告辞上路。

    第二天清晨,多尔衮一行还未回营。我写了一封信件,当作是告别。连续的几天的骑马,让我对这件事情不再恐惧,甚至于有点享受马背上的感觉。

    宁远城的吴府并不宏大,也就是个几进的小院子。家里下人见我回来,满是欢喜。当先一步前去禀报那个叫吴襄的爹。

    我内心里十分的忐忑,这要扮演别人的儿子,说不出的别扭。圆圆带着我走进客厅,椅子上坐着一个中年男子,相貌和辽东的人差别很大。没有那么高大威猛,反而是江南精致小男人的感觉。我当真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等着吴襄开口说话。

    吴襄意识到我的反常,开口说道:“月先,这几日委屈你了。有时间去拜见一下,自从你娘过世,为父一直未娶。但是为了吴府的兴旺,让我们在辽东能站住脚,这才高攀了祖家。”

    我对这个并不介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选择就够了。我端起桌子上的茶,一饮而尽。这连日的奔波,有点疲倦。也不知道吴三桂之前是什么样的表现,尽量的不说,免得唐突。此时一名兵丁跑进屋子,禀报道:吴将军,一只小股金兵袭击遵化、永平,将军叫你去议事。

    我站起身,想要开溜。却被吴襄叫住,说道:既然已经是亲家,祖大寿是你的舅舅,也该去见见。你快去收拾一下,陪我去。

    大爷的,我是打酱油的,不要拉我进你们的军政。但是又找不出理由推迟,也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祖大寿的府比督师府还要夸张,想不出这个低一等的将军是如何敢冒头的。有道是领导开个大众,你整个奔驰,这不明摆着不给领导面子嘛。这点规矩都不懂得,除非祖上积累下来的财富,那更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正当我疑惑之际,圆圆开口道:“袁督师拜了祖大寿为前锋总兵,现在要驻守锦州。只是祖大寿世代军功,所以这府邸比督师府还要气派”。一众军官陆续从身边经过,我感觉到是出了大事。

    我跟着吴襄也走进了议事厅,黑压压的军官坐满了议事厅。偏位上坐着一位年长的肥胖男人,一脸笑容,并不像出大事的样子。正位上坐着的人却是袁崇焕,我曾经见过的。

    一名军官起身禀报道:“昨夜一只百人小队绕过边防,袭扰了关内四城。属下觉得事态紧急,叫大家来商量对策。”

    袁崇焕起身,说道:“我恰巧路过,过来看一看。如何应对,还是祖总兵拿主意。”这老狐狸一句话就把决策的责任推了出去。

    祖大寿站起身,笑道:“自从袁督师上任,我大明朝边防稳固,小股金兵袭扰,无需担心。他们不过是进关抢点粮食和马匹,抢完了不还要撤出关内吗!当务之急还是执行袁督师的策略,军屯为上,收好自己的城池即可。只要宁远、锦州稳固,金人大部队必不敢进犯。”好嘛,这三言两语把事情就处理完了,还把马屁拍的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