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离谱,这聊天群有毒 » 第124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124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杜甫看着自己的偶像李白,见李白也是同样的意思。

    他既觉得愧不敢当,又觉得窃喜,毕竟自己居然得到了偶像的认可,并且让偶像主动追随自己。

    墨信再次劝说。

    李白同样指了指他身上的黄袍,意思不言而喻。

    杜甫叹了口气,只好坐到主位上。

    墨信和李白再次朝杜甫躬身一拜。

    杜甫问:“那么某现在是什么职位?”

    墨信道:“杜首领可以自号将军,或是让唐皇李隆基封你一个将军。”

    杜甫一愕:“唐皇被我们捉了?”

    “没错!”

    “某能见见唐皇吗?”

    “杜首领,你是首领,你要见区区一个俘虏,随便发出一个命令即可,不需要询问我等。”

    “那好,某要见一见唐皇。”

    片刻后,就有士兵将软禁起来的李隆基带到这里。

    李隆基身上的龙袍依旧破破烂烂,全是泥垢,还有几个脚印清晰无比。

    杜甫一时茫然。

    见到皇上本该叩见,但一想到自己现在已是反贼头目,而皇上只是他们的阶下囚,便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良久,他才问了一句:“为何陛下的龙袍这么脏?全是脚印?”

    墨信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仪式感了。”

    “什么意思?”

    “对一个俘虏该有的仪式就是这样。”

    杜甫的嘴角抽了抽。

    李隆基紧紧盯着坐在主位上的杜甫,他见过杜甫,却从未把这等小官记在脑海,所以杜甫对于他来说很陌生。

    墨信突然玩心大起,道:“来来来,李隆基,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的首领,这是大名鼎鼎的杜甫杜先生,你可曾听闻过?”

    李隆基愕然。

    杜甫的才名谁人不识?即使他在深宫里,照样听说过杜甫的名字。

    只是他没想到这些擅长诗文的人怎么都要造自己的反?

    墨信道:“现在请皇上陛下给我们的杜首领封个将军吧。”

    李隆基不语。

    他要用沉默来抗议。

    墨信没惯着他,跟身边的亲兵使了个眼色,然后又有士兵上前欧帝几拳。

    而墨信则在一旁拿出传国玉玺,然后朝李白招了招手,让李白来写一份圣旨。

    历史上跟着李隆基一同来到成都,现在沦为墨信俘虏的永王李璘就拿着一份由李隆基盖章的圣旨前往江陵,开启了自己的造反之路。

    有意思的是,当时跟着一同“被造反”的人还有李白。

    所以说,墨信只要掌握着李隆基和传国玉玺,他们弄出来的圣旨即使不合规,也照样有人相信。

    李隆基就这样躺在地上咬牙切齿的看着一群反贼擅自拿着传国玉玺制造出了一份圣旨,然后杜甫还假惺惺的在自己面前叩谢龙恩。

    他觉得历史上的汉献帝也没有这么憋屈呀,自己选择了汉献帝的剧本,怎么就变成了这种待遇?

    尤其是听着杜甫被封的将军号,他就觉得格外刺耳。

    居然是奉天讨贼大将军?!

    这种将军称号,一听就是反贼,结果还说自己是奉天讨贼,能不能要点逼脸?!

    墨信和李白没理会李隆基的感受,继续伪造圣旨,分别给他俩自己封了个名正言顺的将军之位。

    “好了,多谢陛下!”墨信朝着李隆基随便拱拱手,可怜的李隆基还被墨信的士兵殴打中。

    墨信补了一句:“希望陛下下次主动一点,毕竟打你也很累的,要是累坏了我们的士兵,你可担待不起。”

    杀人诛心!

    李隆基当场被气晕。

    墨信挥挥手,就有人将李隆基送下去抢救。

    等到李隆基醒来后,已是换上新的衣服,并且被拾掇得端端正正。

    只是衣服之下,自己的身体被绳索捆缚着,想要动弹都难。

    几个士兵扛着轿子,李隆基坐在轿子上,被抬了出来。

    外面跪着不少大唐的臣子。

    同为俘虏,他们的待遇要比李隆基更好一点,因为他们没有被绳索捆缚。

    李隆基被抬到青羊肆外,那里聚集了大量百姓。

    李隆基与百姓隔得有点远,仅仅是一个身穿龙袍的人在百姓面前亮相,而最后说话的人是李白。

    李白说什么,都能代表李隆基。

    然后李白把杜甫请出来,表示这是皇上刚刚册封的奉天讨贼大将军,由皇上钦点的救世主。

    再然后,李白靠着从灰太狼那里换取的东西,现场帮助杜甫表演神迹。

    墨信配合着让人朝天开枪,阵阵雷鸣声让百姓们对着杜甫便是当场叩拜。

    李白示意杜甫振臂一呼。

    杜甫深吸一口气,想到了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于是他大力挥臂高呼:“要解救天下苍生需要大家一起出力,我们要为天下所有人,也是为你们自己,为你们的儿女,创造出一个吃得饱穿得暖的国家,愿意和我们一起为天天吃饱饭而战的人站出来!”

    本来听说解救天下苍生,百姓们都没有多少感触,可一听说吃饱饭,顿时所有人都兴奋了。

    在这世道,谁不想天天吃饱饭呢?!

    一刹那便是响应者云集。

    李白安排的民兵立即上前,呼喊着想要加入他们的人跟着自己走。

    等到消息传遍整个成都城后,愿意跟着李白他们造反的人已然达到了数万人。

    李白又借着李隆基的名义,向巴蜀各郡发出旨意,说明在灵武称帝的李亨是叛逆,和安禄山、史思明之流没有任何差别,呼吁各郡赶紧响应正牌皇帝的号召,让大唐再次伟大起来。

    同时,李白又给自己分散到各郡的使者传去盖有玉玺的密信,告诉大家他们已经造反,并且得到了皇帝李隆基的支持,让大家赶紧发动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聚集更多的人手,去督促他们所在地的官府向成都臣服。

    如果当地官府胆敢抗旨,那就进行物理教化。

    如果当地官府乖乖配合,那就直接上任当地官场的二把手位置,并且牢牢掌控当地的所有兵权。

    谁不愿意放出兵权,那么谁就是有异心的反贼,可以当场处死。

    哪怕是一个衙役,也能算作兵权的一部分,要想控制住各郡,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合法持刀的人。